今年8月,楊曙輝通過新疆觀鳥會,與武漢的觀鳥愛好者建立了聯繫。這些遠方來客,在江布塔斯村的黃胸鵐繁殖區觀測,還全程體驗了黑肥皂的製作過程。
「青山綠水之中,當村裡的婦女哼唱著古老的勞動歌謠,一步步演示從原料到黑肥皂的變化過程,遊客們不由自主融入其中。這是一堂極其生動的生態課,這種生態旅遊方式,給這些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也帶動了黑肥皂銷售。」楊曙輝說。
目前,這種社區共管模式還在探索之中,可替代生計項目,除了黑肥皂,還有刺繡、家庭旅館、農副產品銷售、家庭博物館等,經濟上所見效益還很微小,最終達到替代放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新疆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野生動物保護處處長徐福軍,曾在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主持工作,他說:「我理解的『社區共管』,是指在專家指導下,以兩河源管護所站為主體,發動當地組織群眾,形成一個自發育體系。就是把種子埋進去後,讓它自己生長。江布塔斯村是個很好的示範,牧民在少放牧牲畜的前提下,尋找新的致富渠道,減少對環境的依賴,實現草蓄平衡。同時,開展生態旅遊的過程中,令遊客感受大自然之美,潛移默化地受到環保教育,深刻理解『生態文明』。」
12月初,在青河縣第三屆「冰原星空 秘域青河」冬季冰雪文化節上,27歲的努爾孜依哈·木拉提別克帶著黑肥皂在會場上銷售。有一位外地客商了解到黑肥皂的純天然性及功效後,欲洽談全國代理事宜。
沒想到,努爾孜依哈·木拉提別克斷然回絕了。這個曾在內地和國外打過工的姑娘頗有見地,她說:「我們的產品還在完善之中,急匆匆地推出去,只會砸了自己的牌子,發展不會長遠。但我相信,黑肥皂的未來很光明!」
黑肥皂項目讓江布塔斯村的人們重新認識了傳統手工藝的價值。哈米拉·巴特爾汗說:「我們一定要在保持原生態傳統特色的同時,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並讓它成為我們致富的新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