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生成並支持造血細胞分化、發育、成熟的組織器官稱為造血器官,造血器官生成各種血細胞的過程稱之為造血。
自始出生後,造血器官能力開始運轉
首先是骨髓造血:
出生後在正常情況下,骨髓是唯一產生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的場所,也產生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骨髓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
紅骨髓:是有活躍造血功能的骨髓。從出生至4歲,全身骨髓的髓腔內均為紅骨髓。5歲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紅骨髓脂肪化由遠心端向近心端發展。至18歲時,紅骨髓僅存在於扁平骨、短骨及長管狀骨的近心端,如顱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黃骨髓:脂肪化的骨髓稱為黃骨髓,主要由脂肪細胞組成。健康成人黃骨髓約佔骨髓總量的50%。黃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潛能,當機體需要時,又可重新轉變為紅骨髓參與造血,因此正常情況下,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較強。
其次是淋巴器官造血:
在骨髓內,造血幹細胞分化出淋巴幹細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細胞。B淋巴祖細胞在骨髓內發育;T淋巴祖細胞隨血流遷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結內發育成熟。
第三是髓外造血:
生理情況下,出生2個月後,嬰兒的肝、脾、淋巴結等已不再製造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骨髓纖維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惡性貧血時,這些組織又可重新恢復其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腎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腸道等。
最後談談人體造血微環境:
造血微環境是指造血器官實質細胞四周的支架細胞、組織。它包括微血管系統、末梢神經、網狀細胞、基質以及基質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
骨髓的造血功能極強,骨髓最高的造血能力可達到正常造血情況的9倍,如果只保留骨髓的1/10,就能完成正常的造血功能,所以少量骨髓捐獻對身體沒有什麼影響。
人體的造血組織有很強的代償功能,當抽取部分骨髓後,造血幹細胞會很快增殖,在一、二周內完全恢復原來的水平,而臨床上的血液系統疾病多是造血微環境發生問題,或是骨髓抑制,或是惡性增殖,或是造血衰竭.
『注』
如果您對本文有疑問、對疾病與治療有不懂的問題,您可通過添加以下微信公眾號與醫生進行諮詢。
血液病病友會微信公眾號:xyb56035035
◎ 已添加微信公眾號有疑問直接微信發送消息,在線醫生看到會及時回復解答。
◎ 打字不方便可在微信上或下方留言發送電話,請醫生去電分析病情解答疑問。
◎ 微信上溝通留言內容只有諮詢者與醫者可見,晚間的諮詢留言會在次日回復。
『點擊右下角 「寫留言」 輸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