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捐獻造血幹細胞 素不相識的人重獲生機

2021-02-23 人民網教育頻道

「不緊張,也沒什麼好猶豫和擔心的。我了解過相關資料,骨髓捐獻對人體不造成風險和傷害。倒是對方,那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他才是真正有生命危險的人。」

  經過血樣入庫後一年多的等待,11月3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理工學院2017級本科生汪喻坤捐獻出了珍貴的造血幹細胞(骨髓),接過數名來自北航的捐獻志願者手中的愛心接力棒,為另一個生命帶來生的希望。

  捐獻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汪喻坤的捐獻對象身高一米八以上,對造血幹細胞的需求量相對較大。採血完畢,醫生鑑定分離出的造血幹細胞數量不足,需要次日再採一次。聽到這個消息,在場所有人都很驚訝和心疼,但他只是擺擺手說,「明天再來唄,沒事兒」。第二天,採血兩次的汪喻坤才終於結束了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捐獻。

  細數過往,捐獻造血幹細胞這顆種子早在兩年前,就在汪喻坤心中埋下。2018年10月12日,同為高等理工學院本科生的黃文歡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汪喻坤了解到學長的事跡後深受感觸,主動通過學校紅十字會群聊,諮詢了關於造幹捐獻的相關問題。

  實際上,在汪喻坤心中埋下種子的前輩不止黃文歡一位。早在2005年,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2002級本科生周宇就成為了北航首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2018年以來,在汪喻坤之前,已有三位北航學子接續完成了對大愛的延續和傳遞,這也是對愛國奉獻、敢為人先精神的傳承。

  2017年6月3日,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本科生赫採在參加校內獻血時被問到是否願意加入中華骨髓庫,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2018年5月正式捐獻前,為促使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赫採共注射了7針動員劑。她默默忍受了由此帶來的發燒、頭痛等暫時的不適,以平靜的心態完成兩次採集。「付出的只是一些造血幹細胞和一點勇氣而已,但是,這些能給別人帶來生存的希望,很值!」赫採說。

  在2017年上半年學校紅十字會組織的一次獻血活動中,當時大一的黃文歡通過抽血採樣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並於18年10月完成了捐獻。談到當初入庫的想法,他用了「單純」兩個字來形容,坦言自己並未過多地思考別的,而是想著先將這十萬分之一概率配型成功的微小希望奉獻出來:「我的想法挺單純的,就是配型能成功,我就能挽救另一個生命了。」

  在赫採和黃文歡加入中華骨髓庫之前,早在2014年,來自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葛逸凡就成為了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4年後,他接到骨髓庫通知配型成功的電話,並於19年9月完成捐獻。

  經該校紅十字會組織,自2008年起,北航便開始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宣傳動員工作。從2010年開始正式採集至今,全校已有283人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其中,僅2017年一年,就有60名同學成為骨髓捐獻志願者。如今,北航紅十字會每學期組織的兩次獻血活動中都會有一次組織同學們進行採血、入庫。同時,校紅十字會還通過微信推送、博雅課堂等形式,對造血幹細胞捐獻進行科普宣傳,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項善舉並積極加入其中。

  此次造血幹細胞捐獻,已經是汪喻坤的第三次血液類捐獻。除了積極參與獻血,他還樂於參加志願活動,志願時長達到四百小時。汪喻坤認為,北航的志願體系使他受益匪淺:每學期十多個小時志願時長的要求看似簡單,卻在無形之中給了他參加志願活動的動力。「一開始可能只打算完成任務,可是時間長了就真的喜歡上了做志願。花費不多的時間成本,提升自己的見識、還能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

  一位位北航人的無私奉獻,為素不相識的人們帶去溫暖,讓危在旦夕的生命重煥生機。多年來,學校的積極倡導和學子們的熱情參與,一同將校園裡的愛心接力賽延續下去,也將生命的能量和火種不斷傳遞。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何淼

排版|唐努爾


相關焦點

  • 儀徵民警陳星赴寧捐獻造血幹細胞
    作為一名「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志願者,能夠有機會用實際行動實踐自己的誓言,是幸運也是緣分,更是一名志願者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對那位素不相識的患者說,「堅持住,我來了,能行的,未來人生一定還有很多精彩等著你」。
  • 九江90後小夥經過連續4天8針動員劑注射後,成功捐獻217毫升造血幹細胞
    10月30日,本報以《90後小夥赴京捐獻造血幹細胞》為題,報導了柴桑區小夥子戴煒赴京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名素不相識的外國血液病患者,這份即將跨越大洋的愛心傳遞,詮釋了「愛心無國界,九江有大愛」的真情。造血幹細胞採集現場。
  • 清水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李宏偉注射第一針動員劑
    (李宏偉注射第一針動員劑)        3月11日,天水市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清水縣白駝鎮職工李宏偉注射了首支動員劑,整個注射過程約一分鐘,未出現任何不適反映。(李宏偉注射第一針動員劑)        據負責李宏偉此次造血幹細胞採集的唐都醫院醫生谷真介紹說,造血幹細胞捐獻過程是非常安全的,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一般在注射完第三支動員劑後身體會出現乏力、關節酸痛等類似感冒的一些症狀
  • 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有那麼可怕!
    迄今全世界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已超過10萬例,挽救了無數人生命。
  • 【愛心】福建慈濟志工陳芳捐獻造血幹細胞 用另一種方式救人
    2018年1月22日上午,今年37歲的陳芳在福建省腫瘤醫院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為一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 鎮雄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在昆明成功捐獻
    —— 2020年5月24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月2日,來自鎮雄縣第一小學的周老師,在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成功捐獻206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成為鎮雄首例、昭通市第13例、雲南省第235例、全國第10827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 長興90後小夥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和往常一樣,接到省紅十字會通知,打開造血幹細胞捐獻業務系統,又是一個初篩。初篩,顧名思義就是初次篩選,志願捐獻者留在血庫中的血樣與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根據志願者登記的個人信息,我電話聯繫了對方,「您好,請問是曹韌先生嗎?我是長興縣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這次聯繫您,情況是這樣的,2018年5月22日,您曾經進行過造血幹細胞血樣採集和登記,還記得吧?」
  •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張會娟:無心之舉為患者帶來新的生機
    幾天前松山湖第4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張會娟
  • 銅陵年輕媽媽江敏完成第一針造血幹細胞捐獻動員劑注射!
    隨後,江敏在捐獻造血幹細胞同意書和安徽省立醫院供者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單採術知情同意書上簽名確認,整個造血幹細胞捐獻過程正式啟動。在安徽省立醫院住院期間,銅陵市紅十字志願者黃軍華會陪同江敏完成捐獻。江敏是銅陵市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時也是安徽省第13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馬宜華介紹,安徽省第137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是來自安慶的志願者聶健,他是9月20日剛剛入住安徽省立醫院,9月25日採集造血幹細胞。
  • 今天,銅陵年輕媽媽江敏完成第一針造血幹細胞捐獻動員劑注射!
    隨後,江敏在捐獻造血幹細胞同意書和安徽省立醫院供者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單採術知情同意書上簽名確認,整個造血幹細胞捐獻過程正式啟動。在安徽省立醫院住院期間,銅陵市紅十字志願者黃軍華會陪同江敏完成捐獻。江敏是銅陵市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時也是安徽省第13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馬宜華介紹,安徽省第137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是來自安慶的志願者聶健,他是9月20日剛剛入住安徽省立醫院,9月25日採集造血幹細胞。
  • 用大愛傳遞「生命的種子」 :馬正文同學捐獻造血幹細胞先進事例
    馬正文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源於一段特殊的經歷——高中的時候,馬正文的一位好朋友因白血病不幸去世。悲傷之餘,馬正文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能夠拯救他人生命。2017年,還是高中生的他便向阜陽市中心血站主動報名參加造血幹細胞捐獻,並採集了血樣。這份血樣,很快進入中華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馬正文如願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
  • 跨越兩百多公裡的生命傳遞,荊州「95後」小夥捐獻造血幹細胞
    1月15日下午,荊州「95後」小夥於偉成在武漢成功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歸來。他是荊州市第1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2021年首位捐獻志願者。在荊州火車站出站口,荊州市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隊員手拉橫幅,為他舉行歡迎儀式並表示由衷的敬意。
  • 我市志願者鍾鉉南在穗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8月7日,在市紅十字會志願者的陪同下,鍾炫楠來到南部戰區總醫院,第二天便開始注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12日上午,他進入造血幹細胞採集室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終於完成了多年的心願。       鍾炫楠覺得,對於自己來說捐獻造血幹細胞只是一件平常事,而對於患者來說能遇上合適的捐獻者實屬不易,自己能堅持完成捐獻,幫到別人,感覺挺好的。
  • 【旅院人物】又是旅院學子!大愛無疆,吳文偉成為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第三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同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白血病已經不再是不可治癒的疾病,目前造血幹細胞治療白血病已經成為根治白血病的重要、乃至唯一的手段。雖然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白血病的理想方法,但要尋找與病人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造血幹細胞卻不容易。在有血緣關係的人群中,相匹配的概率是萬分之一。
  • 榜樣力量 | 別樣逆行者:數院學子周晨曦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白血病患者
    「周晨曦先生您好,您的血型和一位患者已經初配成功……」2020年1月25日,就讀於數學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大二學生周晨曦接到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告訴他有個患白血病的患者正在等待與他的幹細胞作進一步配型。一開始接到電話,也許是責任與使命感,使得他沒有片刻猶豫便立即同意了。
  • ☞ 北海搬運工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為南京一白血病患者點燃重生希望
    8月11日上午11時30分,42歲的北海搬運工汪連國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完成了共計343毫升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捐獻,成為我市第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記者了解到,汪連國是山東人,2012年7月到北海打零工。向來樂於助人的他到北海沒幾天,就走上無償獻血車,開始第一次獻血,並加入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隊伍行列,成為我市目前在庫的1912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中的一員。 「2012年到現在,共獻了三次血,每次400毫升。」
  • 王思敏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歸來 為她點讚
    提示:精彩點擊上方"鷹潭發布"↑關注更多鷹潭日報社記者 徐嬋娟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疾病目前,治療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造血幹細胞移植。3月29日,我市第八例造血幹細胞捐贈者王思敏成功給一名10歲患者捐贈造血幹細胞後,從長沙回到鷹潭。當天下午3時許,市紅十字會、市公安局工作人員、志願者舉著橫幅,帶著鮮花,早早等候在車站出口,迎接我們的捐髓英雄——王思敏歸來。現場市紅十字會代表中華骨髓庫給王思敏頒發了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
  • 「在第六對相遇」點燃生命的希望 造血幹細胞捐獻採集,你敢不敢來!
    人有23對染色體,第6對相同才可進行骨髓移植,茫茫人海,第6對相同概率只有6千萬分之一,所以說相識即是緣份 。這首歌還有一個很感人的背景故事:當時大陸一男孩得了白血病生命危在旦夕,需進行骨髓移植而一時之間無法找到與之相匹配的骨髓.
  • 助人者人恆助之,麗江第5例造血幹細胞的捐贈者吳文偉小哥哥,你好帥
    隨著科技的發展,白血病已經不再是不可治癒的疾病,目前造血幹細胞治療白血病已經成為根治白血病的重要、乃至唯一的手段。雖然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白血病的理想方法,但要尋找與病人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造血幹細胞卻不容易。在有血緣關係的人群中,相匹配的概率是萬分之一。
  • 遵義一女子成功捐獻骨髓幹細胞
    近日紅花崗區一位骨髓幹細胞志願者成功捐獻了骨髓幹細胞為遠在重慶的一名白血病患者送去了福音在貴州省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病房,直播君見到了志願者朱雲梅,據了解,朱雲梅的血液在進行了三次高分後,與重慶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8月5日上午,正式進行骨髓幹細胞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