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找了一個資深AIESECer
Damon大貓
一個腿長,而且腿長的歐巴。
聊了聊關於他的AIESEC Way
以及作為LC VP Finance 的experience
/簡介/
許佳煒Damon
AIESEC Nanjing VP FN 2013
NTT 2014
TM NST chair 2015
MC VP IM 1617
//忘不了做VPF那一年的幾個痛苦的瞬間//
Hey AIESEC !
這是我第一句站在300人面前大聲說出的話。
大概跟很多人一樣,在LIC在RIC的時候就好羨慕帶著一堆小朋友去到RIC的帶隊EB。然後鬼使神差地就成了站臺臺上的十幾個人之一。
我大概記得我做VPF那一年的幾個痛苦的瞬間。
一是在北京的Winter Conference,躺在浴缸裡把整個頭埋在水裡,那種耳邊迷糊地響著窗外邊聒噪的汽車鳴笛聲的感覺好極了。特別想對LCP和Teammate說:我聽不見時候,選擇性失聰時候的一時之快。
一是在UIBE的NVPS上,跟LCP argue某些錢如何花的時候,final decision making發現自己是那樣的無能為力。
一是在Summer Conference,用那個我恨到死的財報鼓搗出一堆堆數據,又用一堆堆數據發現整個team不曾考慮過的視角逼仄的小角落,卻不知道是否該開口,如何開口。
如果再讓我經歷一次我大概是會用生命拒絕的,但是如果就讓我這樣錯過了這一年,我大概也是要用生命拒絕的。
因為切膚的無力和迷茫之後,是發現自己這樣那樣這裡那裡種種頑疾。
//所有的成長都是你自己的事//
"AIESEC can give you nothing
but you can get everything from it."
這是我在AIESEC前三年最深以為然的話。
當剛剛經歷一年就被推到這個位置上時,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聰明」。我對聰明的定義在於,能找到自己價值觀以內的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你發現很多東西在這裡是不完善的,他甚至不如一份實習能夠給你提供完整而有效的準備。
會有人告訴你怎麼做FR,怎麼做Budget,怎麼根據會計科目控制現金流,但不會有人告訴你怎樣用FR來track exchange performance,用Budget來coordinate project KPI,用現金流幫助提高operation efficiency。
我如此感激這一年帶給我的,於財務知識毫無相關(事實上也並沒有完成得很出色),而更多是以更根本的視角去審視每個function的運作,從前端的performance,到後端的產品核心,延展到組織發展。這樣的思維方式和視角是到現在我依然習慣尋找用來新的思路時屢試不爽的。
但這些跟LCP有關麼?或是跟MC或是NST有關麼?
所有的成長都是你自己的事。
所浪費的時間,所delay的DDL,因為迷茫和困惑而放棄的學習機會,因為不甘和矛盾沒有深思的議題。
我從不覺得這是一件堅持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life changing experience//
我相信,我真的相信這個年紀所經歷的迷茫和困惑。關於未來,關於社會普世價值觀的壓力,關於開始思索職業發展和個人生活之間的微妙平衡。也會因此猶豫良久,到底AIESEC於我,我於AIESEC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我依然願意稱我VPF那一年的experience某種程度上life changing experience。
於我而言,說實話,關於accounting,關於bookkeeping的東西,除了難用的用友,蛋疼的三大表,永遠打不完的報銷現金流以外,基本也不記得什麼細枝末節的東西了。
可是啊,如何跟Leader溝通,如何去coordinate teammates,如何從長遠角度去看財務模型的合理性可行性,如何去用strategy的思維去幫助某個funciton某個strategy的長遠發展,是現在依然歷歷在目——即使是不在AIESEC的這一年,依然被老闆appreciate的能力。
插一句,之前的老闆是個貝恩做了5年的同濟經濟本碩,對AIESEC的喜愛程度大概跟中毒了也沒什麼區別... 每次用英語做路演總有一種what we do, why we do 的即視感。每次都很challenge地問我,為什麼同濟沒有AIESEC?(好問題...)
//年輕的你可以決定自己的樣子//
這樣講吧:)
我相信在20剛出頭的年紀,社會對年輕人的普遍期待確實是在於一門手藝:一門可以為這個公司為這個team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的能力。從此以後的人生可能就是升職加薪,循環往復。
這僅僅只取決你自己,所期待的20歲到30歲的人生是一個什麼樣子。
深信AIESEC所謂的領導力四要素: 你先認清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有影響周圍人的感染力,國際經歷讓你的視角和格局稍稍劍走偏鋒。
那你為什麼不經歷呢:)
因為恐懼,因為遲疑,因為不確定?
相信我,在校園的日子裡,99%的事情依然你主觀能控的範圍內,剩下1%不可控的部分也未必是主觀能動性就能和解決的問題。
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錯過了這一次機會,會不會有那麼一點點的遺憾,會不會有那麼一霎那的衝動,自己應該推自己一把??
如果你還在徘徊,猶豫
不妨來參加VP Finance candidate talk吧
也許這之後你會有答案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talk show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