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蕉城(楊慈監)為繼承和弘揚優秀本土文化,挖掘方言文化文明元素,6月29日,文明方言助力創城學習會暨陳玉新《普通話寧德話兩用字典》籤名會在金溪社區福樂家園舉行,活動由區退役軍人事務所、金溪社區主辦。
活動中,陳玉新與現場群眾分享了他創作《普通話寧德話兩用字典》的緣由,以及創作心路歷程,並與現場讀者一對一交流、籤名。
籤名
「我是陳老師的學生,也曾經和陳老師共事過,陳老師還向我外婆討教過寧德話,他邊請教,邊拿出紙條記錄,並放入口袋,那時的我不理解,到現在才知道原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十年磨一劍,多年的積累是為了今日。」讀者代表黃津津說道。
陳玉新講訴心路歷程
讀者代表發言
在現場除了老一輩寧德人以外,還有不少年輕人及小朋友,他們紛紛擁簇在長輩身旁津津有味地看著他們討論。「現在我們本地人從第三代開始就很少會講本土方言了,我孫子雖然會說但也不標準,這次帶他來學習下。」林似清對記者說道。
目前,《普通話寧德話兩用字典》收字8000餘個(不計繁體字和異體字,收字量超過《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總字數90.2萬字,每個字頭分別用漢語拼音給普通話和寧德話注音。一字雙語,一典兩用,旨在將素有古文字活化石美譽的寧德話以書面形式加以永久保存。
據悉,《普通話寧德話兩用字典》是寧德有史以來第一本寧德方言字典,得到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福建人民出版社資深編審、前福建省辭書學會會長林玉山教授的高度評價。該字典對福安、霞浦、周寧、屏南、羅源、古田等周邊地區的方言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同時對傳承燦爛的寧德鄉土文化起著重大作用。
陳玉新,男,1948年生,漢族,八都鎮八都村人,現住金涵小區,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68年畢業於寧德一中,1971年參加教育工作,先後在霍童學區和八都學區鄉村小學任教,1991年發明筆順號碼檢字法,通過省級鑑定,發明中文四筆碼,獲國家專利技術博覽會銀獎,先後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等出版著作10本,近年又熱衷於民俗文化研究,創造了表格式族譜編纂法,具有簡便、易編、易檢、隨時可記、世代永續等優點。獲首屆寧德地區社科成果三等獎、蕉城區首屆拔尖技術人才稱號等。
《兩用字典》每本80元,作者聯繫電話:13850363368;銷售分點:金溪社區便民服務大廳,聯繫人:鍾昌玉主任,聯繫電話:0593-2732550;銷售分點:謙樹堂(世鴻大酒店一樓大廳左側),聯繫人:林總,聯繫電話:13860396913。
·End·
責任編輯丨何巧銀
值班主任丨郭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