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玉屏投稿郵箱:weiyuping1984@qq.com
「你不是來逛一逛就走吧?」「這就是個做不成事的小娃娃!」這一幕發生在4年前,村民撇著嘴上下打量自己,嘴裡嘟嚷著發出的質疑聲音,幾年來一直迴響在玉屏自治縣新店鎮朝陽村駐村幹部李培源的耳邊。 面對初來乍到的質疑,90後駐村幹部李培源沒有退縮,而是用真心、真情、實幹來贏得群眾的信任,扭轉群眾的刻板印象。 李培源,新店鎮農服中心工作人員。2016年9月,剛剛大學畢業的他,參加工作後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前往偏遠的朝陽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李培源雖然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但卻沒有開展過農村工作,因此接到這個任務後,他的心裡是忐忑的,但作為意氣風發的青年小夥,李培源克服內心的畏懼,依然帶著滿腔熱血去往朝陽村,開始了他的扶貧之路。 然而,來到朝陽村駐村數日後,李培源發現群眾對他這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夥並不「信任」,入戶宣傳政策時群眾投來質疑的目光、調解矛盾糾紛時根本沒人聽得進他的聲音、開群眾院壩會時村民喧譁聲一浪高過一浪……面對這些現實,李培源心裡很不好受,猶如被澆了一盆冰涼的冷水。
「不僅要把村當作家一樣經營,還要把群眾當作親人一樣對待。」2017年9月,剛好在幹山村民組開展群眾走訪工作的李培源,突然聽到村民吳繼儒家傳出一陣急促的呼救聲,他立即前往查看,發現已癱瘓7年之久的吳繼儒額頭皮開肉綻,倒在床上呻吟。通過進一步詢問得知,獨自在家的吳繼儒因床頭手機響起,便艱難地用手支撐起身體,準備去拿電話,誰料體力不支,額頭重重磕在床頭櫃角弄傷了自己。
得知情況後,李培源及時對其傷口進行簡單止血後,迅速駕駛摩託車前往距離朝陽村15公裡遠的鎮衛生院買來紗布、藥品等,幫助吳繼儒進一步衝洗傷口、消毒上藥。隨後的日子裡,李培源每天都會到吳繼儒家給他換藥,直至痊癒。一天,李培源給吳繼儒換藥時,吳繼儒抹著眼淚說,「家裡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只剩下我們這些老人家在家,而你對我好得就像親兒子一樣,真的非常謝謝你。」聽到這句話時,李培源突然楞住了,然後鼻頭一酸,心裡第一次深刻意識到駐村工作必須用真心才能換來群眾的真情。 像這樣的事例,在李培源4年多的駐村時光裡還有很多。4年裡,李培源磨壞了4雙鞋及2雙雨鞋、「駐村摩託」跑了45000公裡……他的足跡遍布朝陽村組的每一個角落,他用真蹲實駐、真情付出兌現了剛到朝陽村時對自己的許諾,實現了從「毛頭小夥」到成熟穩重的基層幹部的蛻變。 「駐村以來,流過汗也流過淚,但和初來時的滿身稚氣相比,現在的我成熟了也穩重了,但那份為民辦實事的初心卻始終沒變。在未來的日子裡,我還將問需於民、服務於民,幫助發展鄉村旅遊,幫助推動發展產業,帶領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展望未來,李培源躊躇滿志、信心滿滿地說道。玉屏融媒體中心特約通訊員:龍琴
關注,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