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置換7年後漏了 專家施展高難度封堵手術

2021-02-10 醫藥衛生報

12月13日,記者從華中阜外醫院了解到,該院結構性心臟病區專家日前使用3D心臟模型列印、X線聯合三維食道超聲引導等技術,成功為一名二尖瓣機械瓣瓣膜置換術後嚴重瓣周漏患者實施了經皮介入封堵術治療,患者術後康復良好即將出院。

患者7年前在當地醫院接受了二尖瓣機械瓣瓣膜置換術,效果良好。3個月前,他突然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在當地醫院治療後效果差,症狀反覆出現,被轉診至華中阜外醫院心外科。心臟彩超顯示:收縮期二尖瓣人工機械瓣環外前交界處,可探及一寬約4.4mm反流信號,後交界可探及一寬約3.7mm反流信號。

也就是說,7年前置入的機械瓣瓣膜漏了,而且有兩處,均在瓣膜交界處,如不立即進行手術,隨時會出現生命危險。再做手術就是二次手術,手術難度大、風險較高,多學科專家會診後決定將患者轉入結構性心臟病區,實施經皮二尖瓣瓣周漏介入封堵術。

「心臟瓣周漏是在外科心臟瓣膜置換後人工瓣膜外周出現異常的通道,會導致心力衰竭、溶血、感染性心內膜炎等病理生理改變。微創介入封堵手術由於其微創性及良好的手術效果,是此類疾病優先選擇的治療方法。」 華中阜外醫院結構性心臟病區副主任韓宇介紹說,由於瓣周漏緊貼二尖瓣瓣環,結構複雜,介入途徑要通過主動脈瓣進入左心室,再通過二尖瓣瓣周漏進入左心房,難度較大,風險極高,國內僅少數醫院能夠開展此類手術。

術前,華中阜外醫院結構性心臟病區主任劉煜昊、副主任韓宇,運用結合心臟CT、3D心臟模型列印等技術,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術中,專家們精準操作行瓣周漏微創封堵術,由於患者二尖瓣瓣周結構複雜,為確保手術成功且避免併發症,專家們熟練運用了X線聯合三維食道超聲引導技術,避開重重障礙,泥鰍導絲精準通過了瓣周漏,成功被送入輸送長鞘,分別將2枚封堵器在瓣周漏處完美釋放。術中食道超聲顯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兩處瓣周漏血流完全消失,二尖瓣功能正常,手術順利完成,整個過程不到2小時。

 

統籌:梁如意

責編:朱曉娟

編校:張   馳

相關焦點

  • 醫學專題詞彙:心臟瓣膜
    >trans-catheter valve replacement > 經導管瓣膜置換diseased heart valve > 病損的心臟瓣膜replacing heart valves >
  • 博鰲超級醫院成功完成中國內地首例心臟收縮力調節器植入手術
    本次手術由博鰲超級醫院國際心臟中心特聘專家、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華偉完成。據他介紹,此次接受手術治療的心衰患者長期患有冠心病,並已進行過冠脈支架植入術,日常運動嚴重受限,近期因突發嚴重胸悶,伴氣短、眩暈不適就診於當地醫院。入院檢查提示該患者心臟收縮能力下降,慢性心功能不全,並患雙下肢大隱靜脈曲張等疾病。因為該患者的QRS波寬不適合進行常規的三腔起搏器手術,手術團隊決定採用全新的治療方法。
  • 即墨男子心臟瓣膜斷裂 近20萬手術費沒著落...
    即墨的張大珅年僅31歲,但其身體狀況甚至不如八旬老人,因身患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等多種疾病,導致心臟瓣膜斷裂,心臟泵血功能受影響,身體末端供血不足,輕微活動就讓他氣喘籲籲,步行200米就得休息3次。據了解,張大珅需用一種昂貴的進口藥物,一天就得花費1650元。此外,醫生建議儘快進行心臟手術,而近20萬的手術費,讓一家人舉步維艱。
  • 女孩被刺破心臟10小時奇蹟生還
    女孩的心臟被捅破,生命垂危。萬幸的是,由於大量噴出的血液結成凝塊「堵」在心臟傷口,為搶救贏得了時間。昨天凌晨,經過「補心」手術後女孩脫險,現仍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接受治療。       12歲的徐玲(化名)是英山一名六年級學生,母親付某2012年與前夫因感情不和離婚後,徐玲一直跟著親生父親生活。2013年,付某與男子汪某結婚。
  • 【醫院動態】10月21日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將舉辦「銀杏-新視野」2014鄭州心臟疾病國際論壇,歡迎您的參加!
    會議旨在探討心臟外科的發展在綜合醫院的機遇和挑戰、主動脈夾層的外科治療進展、心臟外科體外循環進展等內容。會議將邀請加拿大皇家維多利亞醫院 Dominique Shum-Tim、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知名專家孫立忠、劉迎龍教授,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特聘心臟外科首席專家周其文教授等就國際、國內心臟疾病新進展及臨床疑難病例進行探討及互動交流,並現場進行手術演示。
  • 做個心臟手術還偶遇表演指導?
    ▲吉川晃司據日媒26日消息,歌手、演員吉川晃司(55歲)於16日在東京都內一家醫院接受了心臟手術醫生發現其心臟表面的冠狀動脈狹窄,診斷為「心絞痛」,由於放任下去極有可能引發心肌梗塞,需要進行緊急治療,因此吉川決定住院。為他進行手術的是他在拍攝電影《巴提斯塔團隊的榮光》(2008年)時的表演指導,吉川在電影拍攝結束之後也同這位優秀的心臟外科醫生保持往來。由這位醫生組成的治療團隊進行的「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十分成功,手術過程也很順利。
  • 成人漏鬥胸手術解除心臟壓迫:有圖有真相!
    其中心臟壓迫的改善是至關重要的。改良的手術方式的安全性、手術體驗和滿意度都大大提高。    漏鬥胸患者的前胸壁凹陷造成內臟壓迫產生相應症狀和異常外觀造成的心理障礙是該疾病主要的危害。由於人體存在很強的代償機制,一般的漏鬥胸患者在進入成人期之前可能不會出現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
  • 感謝信||關於高國軒的心臟手術捐款
    曾我家庭還算可以,我們都很努力打拼,但天意弄人,2009年我弟出車禍花費十幾萬元,一下子把還可以的家庭變成困難起來,再加上2013年我前妻急性腫瘤治療花費五六萬元,治療無效身亡,把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借了,還欠了大批外債,現在落到為拿國家低保。
  • 心臟起搏器移除手術費用高,貧困患者可向鼓樓醫院申請公益救助
    張可欣/攝32歲的吳文(化名)2015年突然在家中暈倒,送醫後被確診為心源性暈厥、長QT間期症候群,需要儘快植入心律轉復除顫器,以防猝死,手術花費近10萬元。2017年,因電極磨損,吳文再次入院又被重新植入一根新的起搏器電極治療。兩次手術讓這個來自農村的普通小家庭四處舉債。更加不幸的是,2018年底,吳文發現左腋下又出現鼓包、感染,必須要取出之前的器械再重新植入。
  • 一個心臟支架手術,醫生「能拿」多少?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據來自國家醫保局的消息,經過本次集採,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公開資料顯示,我國一年要用掉約150萬個冠脈支架,總費用達150億元,僅這一個品種就佔高值醫用耗材市場總額的10%。
  • |罕見病:必讀|心臟癌症十分罕見,看看是什麼原因?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在他整個職業生涯中或許只會遇到一次這樣的病例。專家認為這是因為心臟的特殊結構所致。儘管心臟疾病是全球各國的「頭號」致死疾病,排在第二位的癌症之前,但心臟癌症卻極其罕見。一項研究顯示,每年每10萬人中僅有1.38人發生原發性心臟腫瘤。
  • 移除心臟器械可申請救助,人均救助金額超過5萬元
    很多心臟疾病需要植入起搏器等器械幹預,其中有約2%的病人會因術後感染必須接受器械移除手術。但不少患者由於經濟原因,不得不放棄手術而接受姑息治療,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8日召開的江蘇省第十二屆心臟節律管理論壇現場,南京鼓樓醫院相關專家介紹,「中國植入性器械移除救助公益項目」成立一年來已累計救助30多名患者,人均救助金額超過5萬元。
  • 國際眼科權威專家預測:2025年飛秒輔助白內障手術將成為標準手術方式
    這樣一個眼科界的權威專家,曾經在5年前預測,2025年飛秒輔助白內障手術將成為標準的白內障手術方式。他在此篇文章中分到,當前標準的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在切口製作、撕囊、超聲能量使用和內皮丟失、松解切口製作以及屈光精準性上還存在許多局限性,而飛秒輔助的白內障手術可以彌補傳統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的一些缺陷。
  • 心臟停擺6天,「爆心」女孩千裡換心
    一名10歲「爆心」女孩心臟停擺6天,一場「生死時速」的千裡取心後,一顆來自天津的心臟重新在女孩胸腔中跳動起來。
  • 罕見「鏡面人」,手術「反著來」
    正常人心臟位於胸腔內的左側,而21歲張小姐的心臟卻長在右側。這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發生率百萬分之一。他們的心臟、肝、脾、胃等器官位置左右對調,猶如鏡中影像,被稱「鏡面人」。2日,記者從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心臟血管外科龔啟華團隊成功實施「鏡面右位房缺合併心臟瓣膜修補手術」,治癒了張小姐多年的心臟病。
  • 專家解析:斜視手術過程
    斜視手術不能說是微創手術,只能說是創傷比較小的一種手術。主要是通過調整眼外肌的位置或者是截除眼外肌,來矯正斜視的度數。
  • 男孩車禍心臟破裂 手術成功地修補好孩子「破碎的心」
    4歲的男孩洋洋來自泗洪縣農村,父親在外地打工,平時都是母親和爺爺奶奶照顧。據孩子母親回憶,7月15日下午,洋洋自己到家對面的小賣部買零食。沒想到,買完東西正要橫穿馬路,一輛黑色轎車躲避不及撞了上來。車頭撞到孩子腰側,孩子被撞飛兩三米遠。家人聽到後,趕緊跑出來。當時孩子還清醒,直喊肚子疼,肇事司機和洋洋的家人報警之後,趕緊把孩子送往當地醫院急救。當地醫院見孩子傷情較重,建議轉院。家人立即帶孩子趕往南京兒童醫院。
  • 陝北首例高難度右手拇指再造術在延安市人民醫院取得成功
    10月30日下午三時許,患者王某在採油廠作業時,右手拇指不慎被抽油機皮帶輪捲入電機,右手拇指末節被絞碎,頓時鮮血直流,工友及家屬馬上將他送往當地醫院,簡單包紮傷口後,急來延安市人民醫院骨四科(燒傷整形手足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