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超級醫院成功完成中國內地首例心臟收縮力調節器植入手術

2021-02-23 瓊海市廣播電視臺


  10月29日上午,博鰲超級醫院成功完成我國內地首例心臟收縮力調節器植入手術,這也是博鰲超級醫院自運營以來創造的第16個全國首例。

  本次手術由博鰲超級醫院國際心臟中心特聘專家、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華偉完成。據他介紹,此次接受手術治療的心衰患者長期患有冠心病,並已進行過冠脈支架植入術,日常運動嚴重受限,近期因突發嚴重胸悶,伴氣短、眩暈不適就診於當地醫院。入院檢查提示該患者心臟收縮能力下降,慢性心功能不全,並患雙下肢大隱靜脈曲張等疾病。因為該患者的QRS波寬不適合進行常規的三腔起搏器手術,手術團隊決定採用全新的治療方法。

  博鰲超級醫院國際心臟中心特聘專家 華偉:「我們今天給這個患者就做了一個非常新的一個關於治療心衰的一個起搏機的一個手術,那麼它叫心肌收縮率調節器,它的這個優勢就不管你這個病人QRS波寬窄,它都能夠進行有效的治療。」

  這次手術採用的心臟收縮力調節療法可顯著改善心衰患者臨床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是心衰治療的革命性進展。植入式心臟收縮力調節器也因此在2015年7月31日被美國FDA評價為突破性醫療器械。

  博鰲超級醫院國際心臟中心特聘專家 華偉:「因為那個心力衰竭治療我們現在主要是靠藥物治療,但是藥物治療如果效果不好,那麼我們就沒有其他的方法,那麼對於這些窄QRS波心衰的患者,那麼現在我們有一個新的選擇,就是心肌收縮率調節器,所以呢對於這些廣大的心衰患者我想今天這個手術的這個植入意義重大。」

  本次手術通過「臨床急需」通道「先行、先試」引進植入式心臟收縮力調節器,展現了我國心臟醫學領域進一步開放、合作的新常態,突顯了樂城旅遊醫療先行區先行先試的醫療政策優勢,將有助於更好為國內外患者服務,助力海南健康產業發展。

記者:陳卓 何子沐 

編輯:汪國威

審核:符健敏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觀看10月30日《瓊海新聞》完整版

更多新聞

►【百日大行動•項目建設惠民生】潭門港至紅色娘子軍雕像公路改造工程B段作業面展開 預計春節前通車

►嘉積鎮依法拆除一處4500平方米違建

►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班開班

►全省防禦熱帶低壓視頻會議召開 我市設分會場收聽收看

►中原邁湯村史館揭牌 生動見證村莊發展變遷

有理 有度 有物   美食 美景 美文!

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瓊海廣電君為好友

   帶您掌握瓊海最新資訊 了解瓊海大事小情!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瓊海廣播電視臺官方網站

一鍵進入「海視界」!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瓊海電視臺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龍華醫院實施我國首例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植入手術
    「進針順利,縫合性能不錯……」11月24日下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外科手術室內,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血管通路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分會第一屆委員會血管通路學組副組長施婭雪,帶領醫護團隊成功完成我國首例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植入手術。
  • 西安市第四醫院成功完成西北首例水凝膠結膜囊植入結膜囊狹窄擴張術
    10月28日,我院眼九科副主任醫師劉洪雷及其團隊為44歲的劉姓患者成功實施了西北首例水凝膠結膜囊植入結膜囊狹窄擴張術。
  • 阜外醫院植入國內首例無導線起搏器:「無線起搏」時代來臨
    2015年2月10日上午,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完成了國內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開啟了無導線起搏器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新時代。
  • 不想植入心臟金屬支架?我們有新的辦法! 怒江州人民醫院邁入了告別心臟支架"金屬心"的新時代
    我院心血管內科團隊成功應用生物可吸收支架,先後為2名年輕的冠心病患者解決了因心臟血管重度狹窄導致心肌缺血所帶來的痛苦,這種支架在有效治療好冠心病的同時,逐漸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最終被人體完全吸收。         據悉,患者歐某,50歲,4天前因急性心肌梗死送到我院胸痛中心接診入院,第一次手術過程中明確了病因就是心臟的一條血管鈍緣支次全閉塞,雖然當時血管已部分開通,但當時患者明確表達了不同意植入金屬支架而因此擱淺,病房內反覆宣教後,歐某除了逐漸明確了自己病情嚴重性,還了解到我院已經擁有生物可吸收的心臟支架,並毅然決定就用這種技術來幫助自己治療疾患。
  • 【冷水江新聞】-市人民醫院首例腮腺癌手術成功
    關注微信就送有線電視增值大禮包 還可享受優惠辦理廣電業務口播:近日,市人民醫院為一名腮腺癌患者成功實施了腫塊
  • 我國植入心臟節律器進入全身抗核磁時代
    該項目旨在研究百多力公司最新的兼容MRI全身掃描的CRT-D產品(Inventra 7 HF-T QP)在中國患者人群中,在特定MRI條件下使用的安全性。本研究在中國境內另有三家研究中心參與,為來自上海,南京和杭州的知名醫院。
  • 普定縣人民醫院首例動脈栓塞成功完成
    11月4日,普定縣人民醫院首例動脈栓塞成功完成,為一名81歲高齡,因反覆出現陰道流血,且有相應噁心、嘔吐等症狀於13日入院的患者成功止血。 醫生了解得知,患者確診宮頸癌已有2年多,未進行規範治療。這2年期間反覆陰道流血返院治療,但均只能予局部壓迫止血等對症處理,不能真正的緩解。
  • 資訊|我國植入心臟節律器進入全身抗核磁時代
    2017年12月15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率先批准和啟動了百多力全身抗核磁CRT-D在中國的上市研究計劃。
  • 首例 世界首例3D髂骨假體重建在北大人民醫院完成
    2015年12月9日上午,一個全新的手術探索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上演。歷經4個小時,「世界首例右骨盆巨大腫瘤切除3D髂骨假體重建」獲得圓滿成功。
  • 心臟起搏器移除手術費用高,貧困患者可向鼓樓醫院申請公益救助
    隨著慢性心律失常發病率的走高,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植入起搏器來預防心臟猝死,讓起搏器24小時「監管」脆弱的心臟嗎,然而有2%的病人會發生術後感染而必須接受器械移除手術
  • 【一院動態】汝州首例經胸腔鏡漏鬥胸手術在我院完成
    1月11日,我院再傳喜訊,一例僅9歲男童的漏鬥胸手術在胸心血管外科經胸腔鏡完成。這創造了汝州地區的兩個第一,分別是:1.年齡最小的胸廓畸形矯正病例;2.首例胸腔鏡下胸廓畸形矯正手術。 3天前,一位帶著孩子的家長抱著轉診的態度,來到了胸心血管外科段勳偉主任的辦公室,進門就說:「主任,俺孩子是漏鬥胸,在鄭州看過了,說是咱們汝州治不了,你給我們轉到鄭州吧。」
  • 首例女變男變性手術成功
    在24年前的今天,1992年12月14日 (農曆冬月廿一),首例女變男變性手術成功。
  • 東陽市首例「三焦點」白內障晶體植入術在我院成功實施
    10月27日上午,東陽市首例「三焦點」白內障晶體植入手術在橫店文榮醫院臺灣太學眼科中心成功實施。此次手術邀請到了臺灣白內障手術專家林鴻源醫師親自主刀,該手術的成功實施,填補了東陽地區高端人工晶體置換手術的空白。
  • 【獨家報導】地區二醫院CCU病房首例急性心梗病人被成功救活
    穿刺、抗凝、擴張血管治療,經過地區二醫院CCU病房醫生、護士近3個小時不間斷的緊急搶救,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終於從死亡線上被搶救成功。病人是阿克蘇市一位66歲的男性患者,自訴反覆胸痛達兩個月,至12月21日11點開始胸痛加重,12月22日晨10:30被緊急送到阿克蘇地區第二人民醫院。經急診心內科醫生接診後,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
  • 三明首例「鏡面人」手術成功 她經歷了什麼?
    10月25日,三明市第二醫院普外科二區與麻醉科密切配合,成功為一位「鏡面人」實施了一例手術。
  • 邵醫醫生漂洋過海十幾小時,為波蘭帶來首例這類手術
    這是波蘭當地開展的首例此類手術。朱越鋒醫生不久前接到波蘭靜脈學院的邀請,希望他能參加9月21號至22號舉辦的靜脈腔內治療培訓班並指導手術示教。波蘭靜脈學院是當地最早開展專業靜脈外科的一批有影響力的教授共同發起的學術培訓組織,代表了波蘭靜脈疾病診療的最高水平。學院每年都會開展多次專業學術培訓,為波蘭各地醫院培養了許多專業靜脈外科醫生。
  • 柔性的貼片:既可監測也可治療心臟疾病
    心臟自律性異常或傳導障礙引起的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或心律不齊。心律不齊如果加以控制,很容易引起嚴重後果。心律不齊危害:心律不齊可使血液循環失常:當發生心律失常時,心房和心室收縮程序改變,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虛、胸悶、無力等症狀。
  • 陝北首例高難度右手拇指再造術在延安市人民醫院取得成功
  • 一個心臟支架手術,醫生「能拿」多少?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據來自國家醫保局的消息,經過本次集採,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公開資料顯示,我國一年要用掉約150萬個冠脈支架,總費用達150億元,僅這一個品種就佔高值醫用耗材市場總額的10%。
  • 援非前夜還完成一臺急診手術,市人民醫院也有「程至美」醫生
    1月24日凌晨,完成一臺急診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的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朱海終於鬆了一口氣,掛在心上的大石頭也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