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醫院植入國內首例無導線起搏器:「無線起搏」時代來臨

2021-02-14 中國循環雜誌

2015年2月10日上午,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完成了國內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開啟了無導線起搏器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新時代。同時,也邁出了中國參與國際心律失常器械治療上市前多中心臨床研究的第一步。該患者也是阜外醫院參加的全球無導線起搏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入選的第一例患者。

這種無導線起搏器如子彈頭大小,直徑 6.7 mm,長度25 mm,體積0.75 cc,重量 2 g,體積和重量為傳統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如下圖所示)。使用壽命為 8-10年,可通過程控儀經體外調整工作參數。


無導線起搏器的大小與子彈頭差不多

該患者為59歲男性,因「心悸、氣短伴頭暈6月,發現房顫伴長間歇4月」入院。動態心電圖提示房顫伴R-R長間歇(最長6 s),符合單腔心室起搏器植入適應證。但該患者有糖尿病史多年,有糖尿病足,且左下肢脛前區皮膚有反覆破潰病史。若採取傳統方法植入起搏器,術後傷口癒合困難,感染風險高。患者及家屬均十分擔憂感染問題。

阜外醫院的專家們與患者和家屬充分溝通後,選擇了美敦力公司研發的MicraTM經導管無導線起搏系統,無需植入心內膜導線,也無需在皮下放置脈衝發生器,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

手術在靜脈麻醉下進行,術者穿刺患者股靜脈,經專門的遞送系統送入MicraTM無導線起搏器於右室心尖部並釋放,行牽拉測試見起搏器固定良好,測試起搏參數滿意。手術耗時約90分鐘,患者無明顯不適。

術後第二日患者即下床活動,起搏器程控檢查各項參數工作良好。患者現已痊癒出院。

植入型心臟起搏器自問世以來,已成為緩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線治療手段,救治了無數患者。傳統起搏器植入需要經靜脈放置連接到心內膜導線,並在胸部皮下製作囊袋放置脈衝發生器(起搏器)與放置在靜脈內的導線相連接。因此,這種裝置存在導線移位、斷裂、血栓形成以及起搏器皮下囊袋感染等風險。如果發生不僅影響起搏器的正常工作,而且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無導線起搏器無需經靜脈植入心內膜導線,而是將脈衝發生器與起搏電極合為一體,以「微縮膠囊」的形式直接將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腔內部,也無需皮下切口和囊袋。不再有導線損傷和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可能。而且不影響患者術後雙上肢活動,也符合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的美觀需求,明顯提高起搏器患者的生活質量。


無導線起搏器以「微縮膠囊」的形式直接植入患者心腔內部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MicraTM無導線起搏器只具備單腔心室起搏功能。正在進行的MicraTM無導線起搏器的上市前研究於2013年12月啟動,至今在全球已植入逾500例,尚無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導。無導線起搏器也被譽為2015年10大醫學創新之一。

阜外醫院已順利完成國內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將在無導線起搏的道路上繼續探索與研究。相信在不遠的未來,真正的「無線起搏」時代將會來臨。(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 戴研 鄭曉琳報導)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相關焦點

  • APHRS 2016|Christophe LECLERCQ:何時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首先,Christophe LECLERCQ教授介紹了心臟起搏的歷史。1958年Seymour Furman教授首創急救醫療,在他還是外科住院醫師的時候,改進了臨時經靜脈心室導線。當時使用的臨時起搏器還是線路供電,所以起搏器需要裝在車輪裡推。患者只能在電力系統正常運行的情況下,才能得到急救。
  • 心臟起搏器移除手術費用高,貧困患者可向鼓樓醫院申請公益救助
    隨著慢性心律失常發病率的走高,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植入起搏器來預防心臟猝死,讓起搏器24小時「監管」脆弱的心臟嗎,然而有2%的病人會發生術後感染而必須接受器械移除手術
  • 博鰲超級醫院成功完成中國內地首例心臟收縮力調節器植入手術
    10月29日上午,博鰲超級醫院成功完成我國內地首例心臟收縮力調節器植入手術,這也是博鰲超級醫院自運營以來創造的第16個全國首例。  本次手術由博鰲超級醫院國際心臟中心特聘專家、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華偉完成。
  • 我國植入心臟節律器進入全身抗核磁時代
    2017年12月15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率先批准和啟動了百多力全身抗核磁CRT-D在中國的上市研究計劃。
  • 龍華醫院實施我國首例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植入手術
    「進針順利,縫合性能不錯……」11月24日下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外科手術室內,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血管通路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分會第一屆委員會血管通路學組副組長施婭雪,帶領醫護團隊成功完成我國首例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植入手術。
  • 資訊|我國植入心臟節律器進入全身抗核磁時代
    2017年12月15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率先批准和啟動了百多力全身抗核磁CRT-D在中國的上市研究計劃。
  • 不想植入心臟金屬支架?我們有新的辦法! 怒江州人民醫院邁入了告別心臟支架"金屬心"的新時代
    據悉,患者歐某,50歲,4天前因急性心肌梗死送到我院胸痛中心接診入院,第一次手術過程中明確了病因就是心臟的一條血管鈍緣支次全閉塞,雖然當時血管已部分開通,但當時患者明確表達了不同意植入金屬支架而因此擱淺,病房內反覆宣教後,歐某除了逐漸明確了自己病情嚴重性,還了解到我院已經擁有生物可吸收的心臟支架,並毅然決定就用這種技術來幫助自己治療疾患。
  • 西安市第四醫院成功完成西北首例水凝膠結膜囊植入結膜囊狹窄擴張術
    10月28日,我院眼九科副主任醫師劉洪雷及其團隊為44歲的劉姓患者成功實施了西北首例水凝膠結膜囊植入結膜囊狹窄擴張術。
  • APHRS 2015辯論|當前亞太地區CIED植入的主要障礙——教育因素 or 財政因素?
    2007年Chu-Pak Lau等研究了醫保對起搏器、ICD和射頻消融應用的影響,結論令人吃驚:醫保不僅決定了植入器械的量同時也決定了植入的器械類型。美國的醫保完善,大部分的歐洲國家起搏器植入能夠做到醫保全覆蓋,亞太地區少部分國家僅能做到醫保部分覆蓋或根本不覆蓋。ICD和CRT-D的醫保支付情況與起搏器相似。
  • 2015年姜必寧優秀病例獎揭曉:20好病例折桂,阜外醫院三人上榜
    今年的獲獎名單如下:馬 為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翔凌 衛生部北京醫院潘相斌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陳冠群 臺北振興醫院 楊 清 北京安貞醫院吳小盈 福建省立醫院餘法昌 臺灣臺北馬偕醫院
  • 華中阜外醫療急救轉運隊出發
    1月13日,華中阜外醫院接到指示,緊急集結華中阜外醫院醫療急救轉運隊,加入河南省援冀醫療隊趕往石家莊,協助當地進行危重患者救治及急救轉運工作。華中阜外醫院急診科成靜、張瑩、劉友明、鄭小佔、李書偉、楊建輝聞令而動,組成隊伍,奔赴一線。在出徵儀式上,華中阜外醫院院領導郭智萍教授向急救轉運隊隊長成靜副主任醫師授旗。
  • 圖解:腦起搏器手術治療帕金森病全過程
    深部電刺激(DBS),又稱腦起搏器,在腦內特定的神經核團植入電極,釋放高頻電刺激,抑制了過度興奮的神經元的電衝動,減低了其過度興奮的狀態,從而減輕特發性震顫的症狀。4、仿真定位解剖。醫生將採集到的信息導入計算機工作站,並利用先進的手術計劃系統,得到腦深部目標靶點的立體坐標。
  • 首例 世界首例3D髂骨假體重建在北大人民醫院完成
    2015年12月9日上午,一個全新的手術探索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上演。歷經4個小時,「世界首例右骨盆巨大腫瘤切除3D髂骨假體重建」獲得圓滿成功。
  • 馬斯克玩大了:植入晶片的猴子可以玩電子遊戲!人腦植入晶片又進一步!老年痴呆、脊椎斷裂癱瘓就要有救了!
    他還稱,有誰的脊椎斷了,他們的晶片也可以解決…據美國Newsmax新聞 2月1日報導,埃隆·馬斯克透露,他的一家創業公司已經成功讓一隻猴子用自己的思想玩電子遊戲,這要歸功於植入這位猴子大腦中的晶片。據彭博社報導,馬斯克在私人社交應用房子俱樂部(Clubhouse)說:"我們有一隻猴子,他的頭骨裡有一個無線植入物,上面有細小的電線,這隻猴子可以用自己的思想玩電子遊戲。你看不到這個植入物在哪裡。他是一隻「快樂的猴子」。
  • 北京阜外醫院專家:心臟性猝死頻發,是心的迷失!
    講解者:楊進剛,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主任醫師,《中國循環雜誌》編輯部主任。猝死(Suddendeath,SD)是人類的最嚴重的疾病。病人在出現病徵後一小時內死亡,一般都會被界定為猝死,此類病例約有70% 是心因性猝死。
  • 瑞金醫院正全面啟動,高科技醫資時代來臨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舟山分院進駐白泉,目前上海瑞金醫院舟山分院,開始接收住院病人,住院病房將逐步開放!白泉市民享受高科技醫學資源正逐步兌現,讓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一下。三甲醫院高等資源,強勁醫護力量守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