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是我院值得紀念的特殊日子!我院心血管內科團隊成功應用生物可吸收支架,先後為2名年輕的冠心病患者解決了因心臟血管重度狹窄導致心肌缺血所帶來的痛苦,這種支架在有效治療好冠心病的同時,逐漸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最終被人體完全吸收。
據悉,患者歐某,50歲,4天前因急性心肌梗死送到我院胸痛中心接診入院,第一次手術過程中明確了病因就是心臟的一條血管鈍緣支次全閉塞,雖然當時血管已部分開通,但當時患者明確表達了不同意植入金屬支架而因此擱淺,病房內反覆宣教後,歐某除了逐漸明確了自己病情嚴重性,還了解到我院已經擁有生物可吸收的心臟支架,並毅然決定就用這種技術來幫助自己治療疾患。另一名患者長年受心絞痛的困擾,卻因不願意在身上留下金屬而遲遲未行介入手術幹預,此次就是慕名而來,只為新技術帶來的好處。
在我院介入團隊及幫扶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為兩例患者成功植入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術中在冠脈內超聲影像技術(IVUS)指導下,嚴格規範操作(PSP原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效果滿意。
據珠海市人民醫院駐怒江的幫扶專家史禮樂介紹:「生物可吸收支架」最引人注目的優點就是其與會永久留在冠脈內的傳統金屬支架不同,它會在植入冠脈後的若干年內促進血管正性重構,並完全降解吸收,不留下任何異物,幫助血管恢復自然無拘禁的狀態,只要完全符合規範的PSP原則植入支架,患者2年內的靶病變失敗和支架內血栓的風險和傳統藥物洗脫支架植入患者相類似。這項技術在全世界範圍以及包括珠海在內的國內多個心臟介入中心已成功開展,但在滇西地區,利用該新技術完成心臟支架介入術,是有史以來的首例!
韓勇副院長在術後採訪時說:該技術的採用既消除了患者一直所擔心的需要長期服藥的憂慮,又避免了金屬支架長期在冠狀動脈內存留的隱患,消除了過多支架置入導致的冠狀動脈「金屬化「,為患者再治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空間,此項技術的成功開展及應用為相對年輕的冠心病患者帶來巨大的福音!更重要的是,該項技術已納入醫保政策,大部分費用可以實時報銷,解除了病友的後顧之憂。
走進「介入無植入」時代,我院心內科繼續發展,邁進告別「金屬心」時代,成為了國內掌握先進核心醫療技術的醫療單位之一。這也是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扶持下,怒江州總體醫療水平明顯提升的一個縮影。我院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更好的造福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