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心臟位於胸腔內的左側,而21歲張小姐的心臟卻長在右側。這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發生率百萬分之一。他們的心臟、肝、脾、胃等器官位置左右對調,猶如鏡中影像,被稱「鏡面人」。2日,記者從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心臟血管外科龔啟華團隊成功實施「鏡面右位房缺合併心臟瓣膜修補手術」,治癒了張小姐多年的心臟病。
「我從小就知道我的心臟和別人不一樣,朋友們還經常拿這事和我開善意的玩笑。」21歲的張小姐笑著告訴記者,小時候父母帶她到醫院做檢查時,就發現了她的心臟長在右側。但醫生告訴她,這並不影響她正常的生活。為此,張小姐也從沒在意過。不過平時劇烈運動後,會有些喘不上氣,還經常容易感冒,張小姐和家人也僅僅以為她就是身體偏弱。沒想到上個月進行詳細身體檢查時,卻發現張小姐心臟有雜音,當地醫生懷疑張小姐有心臟病,但由於張心臟在右邊,手術風險大、難度更大,建議她找權威專家手術。
在當地醫生的推薦下,張小姐前往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就診。經查,張小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合併三尖瓣關閉不全,需要通過外科手術。「這樣的手術對於心臟血管外科來說,只是個常規小手術,但因患者是罕見的『鏡面人』,大大增加了手術的難度。」 據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杜永松介紹,一般情況下,醫生做手術都習慣某一種方向,或者某一種解剖的操作。但張小姐的心臟結構是逆向,醫生手術猶如「開倒車」,手術時需要格外小心。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副主任杜永松
經過心臟血管外科龔啟華團隊的醫生們仔細研究確認手術方案,並反覆模擬、演練後,手術在麻醉醫生、手術護士等的配合下,主刀龔啟華博士站在常規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的反位,即患者的左側,用「鏡面」原則進行手術思維和反向操作。手術非常順利,張小姐的房缺和三尖瓣修補成功,幾天後,她便順利出院回家了。
杜永松表示,張小姐雖然是內臟錯位「鏡面人」,但生理功能與正常人一樣,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如今她的心臟病治好了,更是完全與正常人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