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來襲,黑木耳是常見的菌類,涼拌黑木耳也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食物。
說起木耳大家都不陌生,它作為身體裡的「清道夫」,不僅味道鮮美、口感爽脆,而且營養豐富,有助於通便、提高免疫力、還能防治缺鐵性貧血!
但是,有人卻因為吃了木耳,造成器官衰竭、甚至是喪命!
圖片來源:杭州日報
浙江一名 7歲小女孩雯雯(化名),因為吃了浸泡了兩天兩夜的黑木耳中毒,導致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ICU搶救了一個多星期,全身血液置換了4次,依然沒能醒過來,目前生命垂危。
在網上隨便搜搜,類似因為食用黑木耳而中毒的新聞報導還有不少:
2016年7月,溫州畢女士夫妻倆吃了木耳炒雞蛋中毒,2天後逐漸發展成肝衰竭、腎衰竭、心力衰竭、全身黃疸、中毒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搶救;
2019年7月,杭州市西溪醫院接診一名40歲的張先生,一開始還能簡單對答,隨後就失去了意識,檢驗報告顯示肝、腎功能衰竭.此前一天晚上,他吃了隔夜泡發的涼拌黑木耳……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木耳中毒」,都有一個共同點:都在水裡泡發了2~3天。
今日松果醫生就為大家科普一波。
其實導致中毒的元兇,就是泡發木耳過程中瘋狂滋長的「椰毒假單胞菌」和它的代謝產物「米酵菌酸毒素」。
其中,米酵菌酸毒素的一大特點就是非常耐熱,在高溫處理1小時還能保持毒性。
因此即便烹飪過程中充分加熱,也可能會因為食用了含米酵菌酸毒素的木耳而引起中毒症狀。
難道泡久的木耳真的有毒不能進食嗎?網傳的木耳的諸多功效和食用禁忌又如何分辨真假?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木耳的4個真相,讓你依舊可以吃得痛快,吃得安心。
一般室內20℃以上,木耳就很容易變質,所以泡發之後一定要儘快吃完;
如果泡發後24小時吃不完,最好分裝在保鮮袋裡,放冷凍室保存。
木耳多糖提取物在很多體外實驗和動物實驗中都表現出了抗腫瘤、抗氧化、減少凝血、降血脂等效果。
但注意,研究用的都是木耳多糖提取物,不是木耳本身,而且都是動物實驗,臨床試驗尚且缺乏。
以我們日常木耳的食用量,相關效果微乎其微,不要對木耳寄予不切實際的希望,更不要因此而耽誤了正規治療。
木耳清肺的說法更是無從談起,有人說,由於木耳含豐富的纖維素和膠質,有潤肺和清理腸胃的作用,但是這個觀點目前仍沒有明確的理論依據支持。
但它作為一種日常食物確實還是不錯的。
考慮到木耳低熱量、高纖維,飽腹感不錯,口感爽脆,能提供咀嚼的快樂,加到減肥菜單裡也很合適。
但減肥菜單也要保證蛋白質充足、多種營養均衡。
木耳就是一種普通的菌菇,如果因為相信它有特殊功效而大量吃木耳,影響了其他食物的量,反而可能出現營養不良。
說了那麼多,大部分因食木耳中毒事件都是因為幹木耳泡發不當的原因導致的。
所以,在食用前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泡發時間控制在4小時左右,如果水溫過高,就相應的縮短泡發時長,只要用手摸一下木耳變軟即可。
泡發過程中勤換水,如果發現泡發的木耳表面變得粘稠且有異味,趕緊扔掉,否則會滋生大量細菌。
吃多少泡多少,泡發後及時烹飪。
如果不能及時進行烹飪,可以蓋上保鮮膜放進冰箱冷藏室進行保存,食用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
小小食物,可能對健康有大大的危害,一定要提高警惕哦!
木耳好吃,但別吃太多。吃飽了,記得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