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江蘇某實驗室聯合南京市場監管部門
對一些餐飲單位的餐具進行了抽檢
從抽檢結果來看,用餐前燙洗餐具,其實不是必需的。更關鍵的是,餐飲單位提供的飲用茶水,大部分都是50-60°C左右的溫水,理論上說,即使存在微生物超標的情形,這個溫度的水也只能給它們洗洗澡而已,達不到消毒的效果。
當然,由於抽檢覆蓋面有限,此次檢測數據並不能代表目前行業內餐具的衛生情況。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2018年食品抽檢情況,餐飲具洗消殘留不達標情況仍然存在。
因此,消費者還是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對餐具進行燙洗,因為雖然達不到消毒效果,洗洗殘留油脂和浮灰,還是可以的。
此次開展的風險監測,選擇了油脂類殘留的項目。經過比對,筷子(特別是木質、竹製等)普遍比碗、碟、勺容易殘留油脂,時間一長,此類筷子更容易產生黴變和異味,也就是說風險度更高。
如果一定要燙洗餐具的話,記得重點多燙燙筷子~
專家建議,消費者外出就餐時,可以查看餐具內部有無異物、灰塵等,同時可以聞聞餐具的氣味,謹慎使用有刺鼻性氣味的餐具,使用前可先用接近100°C的開水,對餐具,尤其是筷子進行浸泡衝洗。兒童外吃就餐,也可以自己攜帶餐具。
南京市玄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科科長 羅亞玲:提醒大家對所使用的集中消毒餐具也關注,特別是標識標籤這一塊,一定要有廠址、廠名以及生產日期。標識標籤不全以及外包裝破損,甚至有明顯的感官差異,感觀上有問題的餐具,可以拒絕使用。問題很嚴重的,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反映和投訴。
來源:人民網、江蘇新聞
編發:黃偉
微博:@湖北日報
推薦閱讀
今年是湖北日報創刊70年。特殊的日子,湖報君準備了一批「湖報70年珍藏版筆記本」,作為獎品送給熱心讀者。請在我們每天推送的稿件下方寫留言,點讚最高(數量需超過30)的留言作者,將獲得限量款筆記本(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