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氹轉,菊花園,阿媽帶我睇龍船。」!每到端午,龍舟「百舸爭流」,扒龍舟是每年端午節最熱鬧的慶祝活動。石岐是龍舟的故鄉,一到端午節,岐江河上,一隻只龍舟好似蛟龍出海,鑼鼓聲、吶喊聲、炮竹聲,幾乎撼動岐江河。不管輸贏,石岐佬扒完龍舟,男女老少,大吃一頓龍舟飯,場面好熱鬧。
歷史上,石岐是水鄉,縣城內外水網交錯,四通八達。優越的地理環境,為石岐水鄉的龍舟競技創造了條件。當年的老安山、南下、基邊、張溪、大墩、基頭、員峰等鄉村,都擁有一到兩隻龍舟。
其中,石岐賽龍舟以「員峰牛根」、「基邊康龍」、「張溪祖廟」、「南下城南武侯廟」等最有代表性。如今,石岐這些鄉村和社區,一般都擁有長龍、國際龍、鳳艇等各類龍舟5只以上。
張溪人力壯,安山出龍王。岐江河道上,留下了很多百舸爭流的故事。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澳門舉辦一場盛大慶祝活動,曾邀請張溪北龍、南下武鄉侯、上基等四隻龍舟前往慶賀。結果張溪北龍奪得「風馳電掣」的錦標,並載入史冊,成為佳話。
吃過龍舟飯、飲了龍舟酒,全年身體好。如今,龍舟飯已成為石岐區一項全民性的飲食習俗。
五月初五端午節當天,石岐 「賽龍奪錦」的勝出者,會獲得大埕燒酒和大隻燒豬等獎品。
端午節當晚,就會在鄉中大擺「龍舟飯」。遍請全村鄉親,上百席,上千人,一起圍餐。更有一些集體經濟發達的社區,連年籌辦龍舟飯都超過三百席以上。
(編輯:湯翩翩。本文版權屬於中山發布,歡迎網友分享轉發,公眾號轉發請註明來源中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