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世界認識中國的領路人

2021-02-23 央廣網

點擊標題下方「央廣網」即可訂閱微信號

2015年3月23日凌晨3點18分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因病逝世

享年91歲

李光耀是新加坡首任總理,也是現任總理李顯龍的父親,他曾任新加坡國務資政和內閣資政,被譽為「新加坡國父」。

這不僅因為他是新加坡「建國」元勳,更是新加坡「立國」功臣。論面積和人口,新加坡都屬於小國,但在亞洲乃至世界上又獨具影響,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李光耀。

新加坡本是彈丸之地,資源自然十分貧乏,別說礦產能源資源,連淡水都無法自給自足。獨立之初,新加坡經濟基礎非常薄弱,李光耀一再告誡政府和國民,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在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裡,就在經濟上迅速崛起,取得備受世界矚目的成就。新加坡也因此成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唯一由國家領導人明確表示要向之學習的國家。


作為世界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或許也是獨一無二的政治家、思想家,沒有哪個觀察家能忽視他的存在。

這不僅是因為他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治國時間內,把新加坡從人均GDP200美元,發展到富裕程度超過美國;

還在於他為世界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政治模式,即以威權政治為基礎,推動整個國家走向繁榮和現代化,並在群雄環伺的世界格局內,維持著一個城市國家的尊嚴和周全。

他學成於英國,但拒絕英美式議會民主;

他比任何西方領導人都更早預見中國的強大,但同時又警覺中國不斷提高的國際地位;

他願意接受一切有利於新加坡的務實合作,但拒絕任何不利的政治條件。

他就是李光耀。



來源:中國之聲

編輯:柴婧、夏文

相關焦點

  • 李光耀的回答讓人驚訝:如果這樣,日本就將低頭,成為中國附庸國!
    但問題是,李光耀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他不可能不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那麼,他又為何會說出「日本將成為中國附庸國」這樣的話呢? 李光耀是新加坡華人,祖籍在中國大陸,雖然是處於南洋地區,且被英國人殖民了很多年,但是李光耀仍舊受到了中華文化的薰陶,因此熟知中國的歷史。
  • 李光耀女兒李瑋玲再次撰文,要求拆李光耀故居
    >要求拆李光耀故居李光耀舊時與夫人柯玉芝(右一)和子女李顯龍(左起)、李顯揚和李瑋玲在歐思禮路住家的合照。前天是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的93歲冥誕。 歐思禮路38號住所附近向來保安森嚴李總理表示,李光耀對於拆房的立場多年來未曾動搖。他希望人們能尊重李光耀和柯玉芝的意願。
  • 足記:李光耀和他「出演」的12部電影 智谷趨勢
    2012年新加坡國慶日,李光耀走在遊行的隊列中。2011年,人民行動黨在大選中,獲得建國以來最低得票率,李光耀並正式結束在政府內閣長達52年的生涯。3《國王的演講》「我不會拘泥於某一種關於治理世界、治理社會的理論。」
  • 李光耀:新加坡比越南幸運,我們的殖民者是英國,而越南是法國
    2013年,89歲的李光耀出版了自己的最後一部著作《李光耀觀天下》,在這本書裡,李光耀談了自己對於當下世界局勢的看法,在這本書中,李光耀說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
  • 李光耀:新加坡的殖民者是英國,這對我們來說是幸運的…
    當他們談到了李光耀一生最引以為傲的雙語政策時,李光耀坦言:新加坡的殖民者是英國,這對新加坡來說挺幸運的。越南當年被法國人殖民,現在他們要淘汰法語學英語,因為英語才是世界性的語言。不只是這一次,李光耀在其13年的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中討論歐洲的章節裡,也表示了對英國的感謝。
  • 環宇為家,社創有您——悼念社會創新領路人錢為家先生
    錢為家,他是環宇社創管理諮詢公司創辦人;他是至聖孔子基金會社會創新顧問;他是《全球戰略CSR案例報告》著作者;他是社會創新的理論家和活動家;他是社會創新的領路人!作為社會創新之路上的同路人,芯世界社會創新中心在此深表哀悼和懷念。
  • 【新時代 新徵程】微電影,讓韓城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韓城
    2015年,提出了「微電影,讓韓城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韓城」的理念,投資近5億元在韓城建設國內最大的微電影產業園區,並與絲路沿線各國建立了有關影視大學生創業的合作模式,還與韓國視效製作團隊,中國臺灣地區影視業籤訂了多點合作意向書,拉近了與國際接軌的距離。
  • 別了我的愛,天堂再見:李光耀和柯玉芝的愛情故事
    2010年,李光耀妻子柯玉芝的葬禮,在愛妻最愛的巴哈樂曲中,李光耀拿著一支深紅色的玫瑰,用手心貼著自己的嘴唇,輕撫愛妻面頰與額頭。
  • 校友訪談錄 牛英華:於公於私,我會做好學弟學妹的領路人
    在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眾多企業實踐導師乃至校友中,亞馬遜中國副總裁牛英華與天大的情緣或許是比較特殊者之一。
  • 動物世界9大罕見貓科動物,認識三種以上算高手
    動物世界9大罕見貓科動物,認識三種以上算高手!
  • 「讀懂中國」精彩觀點集錦 | 經濟紅利會帶來文化紅利
    本屆「讀懂中國」會議共有8個分論壇同步展開,與會嘉賓對當下的中國充滿興趣,也對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寄予厚望。 既能惠益自己,也能惠益鄰國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顧問馬凱碩 在「一帶一路」與產業合作的分論壇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顧問馬凱碩表示,「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一個偉大的倡議。他認為,世界上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非常強的部分國家或地區,從來不肯與外界互相學習。
  • 卡巴拉: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另一個維度
    無論是卡巴拉還是佔星,它們都在用一種象徵的方式告訴我們世界運作的模式,而任何一個知識體系都要和每一個個體聯繫起來,只有將其中的每一個元素的象徵與個體結合起來,才能呈現它獨特的意義。 在蘇•湯普金斯的《當代佔星研究》(胡因夢譯)中的第一章《佔星學的哲學背景》中提到,每一個學習佔星的人,「都想克服一個難題——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的議題」。
  • 【領路人的故事·初中老師】 周東曉——六中校園裡的「金魚媽媽」
    來關注《天天播報》教師節特別策劃·領路人的故事。
  • 要中國賠錢??美國賠了嗎?
    近來,西方部分政客和媒體借疫情大肆渲染「向中國索賠」的論調。4月9日,當被問及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時,前聯合國安理會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春秋高級研究員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作出了上述回應,他直言這些觀點讓他感到很迷惑。
  • 2019中國最宜居城市,山東煙臺!榜首!
    據悉,《2019中國內地及港澳臺100座城市宜居指數排名》由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共同發布。研究員認為,一座城市的宜居性應包含經濟活力與競爭力、環保與可持續性、國內安全與穩定、社會文化狀況、城市治理五個主要維度。理想中的宜居城市應是一座擁有經濟活力的城市,它與腹地緊密聯繫又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世界經濟。
  • 【紀念--星空曉華】中國綠髮會「王曉華同志追思會」邀請
    2017年7月7日,中國暗夜保護事業先行者、暗夜星空的執著守護者、中國綠髮會星空工作委員會(中國星空會)負責人王曉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離世,享年66歲。王曉華自2009年以來,一直在為推動中國暗夜星空保護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 與OECD國家學生相比, 中國學生的科學態度更積極但是認識不足
    一是中國學生對科學及其相關主題認識不足。從以上數據中能夠看出,雖然中國學生對科學學科以及相關主題感興趣的程度遠遠高於OECD國家學生的平均值,但是值得深思的是,中國學生的對科學及其相關主題感興趣的比例,與參與PISA測評的亞塞拜然、泰國、吉爾吉斯斯坦和哥倫比亞等科學教育不發達的國家是一致的。
  • 國家廣電總局:不允許BBC世界新聞臺繼續在中國境內落地
    讓我們跟隨終南山道易學苑一起認識道,靜思道,遵循道,崇尚道,效法道,順應道,悠閒自得,逍遙自在.導語:西方對中國的文化戰爭的手法,就是一直對中國人宣揚中國負面的事情,讓中國人厭惡自己的祖國。同時,對中國人一直鼓吹和美化外國的一切,和外國有關的一切都是正面的宣傳,這樣就會讓中國人對外國充滿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