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之後,中國的飲食文化進入了全民升級版。各地都拿出自己的招牌美食展示天下,以證明自己飲食文化獨具個性。
當然食客們也在升級。這年頭哪怕是普通食客,不嘗個蜈蚣、蠍子和馬蜂啥的,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出門吃過飯。
不甘落後的張家界人也奮起直追,用跳躍的方式更新著自己的傳統菜譜。今天,小編剛剛獲悉,為了挑戰張家界市民們的味蕾和小心臟,閩南國際酒店中餐廳決定推出史上最毒的美味——河魨。
據說,河魨毒素是自然界毒性最強的非蛋白物質之一,對人體的最低致死量為0.5mg,針尖大小那麼一滴就能毒死一個人。OHMYGOD!兄弟們,吃條魚容易嗎?
但是……這種極強的毒素,能溶入水,易溶於稀醋酸中,240℃便開始炭化。在弱鹼溶液裡(以4%氫氧化鈉處理20分鐘),馬上就被破壞為葡萄糖化合物而失去毒性。在100℃加熱4小時或115℃加熱3小時,或120℃加熱30分鐘,或200℃以上加熱10分鐘,便可使毒素完全破壞,毒性消失。所以,經專業廚師的處理加工後,大家大可放心食用。
據了解,國內因河魨中毒而死亡的食客遠遠少於喝涼水噎死的!
由於是新菜上市,目前閩南酒店的河魨只需68元一斤,這價格比大閘蟹還便宜!但是,美食雖誘人,吃貨有風險,吃不吃,您自己說了算!
食材口感:河魨肌肉潔白如霜,肉味腴美,鮮嫩可口,含蛋白質甚高,營養豐富。亞洲的日本、朝鮮及中國均極喜愛吃河魨;凡品嘗過的人都讚美道:「不吃河魨,不知魚味。」
藥用價值:食用河魨肉,除品嘗其鮮美外,還有降低血壓,治腰腿酸軟,恢復精力等功能。
相關資料連結:
河魨的毒素雖毒卻是無價之寶,用極小劑量即可止痛,其效果比常用麻醉藥古柯鹼強16萬倍;若製成強鎮痛劑,對癌症病人止痛常有奇效。它對皮膚癢、痒疹、疥疹、皮膚炎、氣喘、百日咳、胃痙攣、破傷風痙攣、遺尿、陽痿等疾病,也均有顯著療效。
另外,除魨毒素外,利用它的皮膚提煉的止血粉,對大出血亦有特效。用魚籽同蜈蚣燒焦研末,調麻油後可搽治疥癬蟲瘡;用卵或肝焙乾研末,調和麻油,外塗患處能治瘡癤、無名腫毒、頸淋巴結核、乳腺癌。若被刺毒魚類刺傷,可用它的魚血外塗患處。在醫藥工業上,常利用它的精巢提煉魚精蛋白、精氨酸和魚素;它的卵巢、血液、內臟等,可提煉河魨毒素;肝可提制甘油;膽可提制牛磺酸;皮可製成膠片。總之,河魨全身幾乎無一廢物,關鍵在於人類如何利用。
【關注張家界日報官方微信·掌上張家界】
我們是百度搜索張家界地區最大新聞源,百度新聞首頁90%的張家界本地新聞來源於我們(張家界日報)。
馬雲說:成功的人每時每刻都會分享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身邊的朋友,你在他們的心目中會變得更有價值。點擊右上角即可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您分享的同樣也會被更多人分享下去.
張家界日報·掌上張家界微信公眾號:zszhangjia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