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厭食症不僅是精神疾病,也是一種代謝紊亂

2021-02-20 小e英語

每日學英語,點藍字關注

Study finds anorexia stems from body as well as mind

研究發現:厭食症源於 「身體」 和 「心裡」

Anorexia is an eating disorder that leads people to lose as much weight as possible by eating little food and sometimes exercising excessively. For the past few decades it's been seen as a serious psychiatric disease. But this study in Nature Genetics, suggests its origins are even more complex.

厭食症是一種飲食失調症,導致人們通過少吃食物和過度運動來儘可能地減重。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它被視為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但發表在《自然-遺傳學》期刊上的這項研究表明,它的起源更為複雜。

Researchers analysed DNA - the blueprint for the human body - from more than 72,000 people. They found mutations that were far more common in anorexia patients. Some mutations did affect brain function, but others were found in the instructions that control the body's metabolism, particularly around blood sugar levels and body fat.

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 7.2 萬人的人體藍圖 —— 基因組。他們發現基因突變在厭食症患者中更為常見。一些基因突變確實影響了腦功能, 但也有一些基因突變出現在控制身體新陳代謝的指令中,尤其是控制血糖水平和身體脂肪的指令中。

When most people lose weight there are signals in the body that push back, making us want to eat more. The suspicion is this process goes awry in people at risk of anorexia, making it easier for them to starve themselves. The eating disorder charity Beat said the findings were ground breaking and that rethinking the origins of anorexia could fuel research into new treatments.

當大多數人想減輕體重時,身體裡發出的一些信號會產生反作用力,讓我們食慾大增。但人們懷疑,這個過程在有患厭食症風險的人群中出現了偏差,從而使他們有進食障礙。飲食失調慈善機構 Beat 表示,這是一項突破性的研究,重新思考厭食症的起源可以推動新療法的研究 。

eating disorder

飲食失調

psychiatric disease

精神疾病

blueprint

藍圖,早期計劃方案

mutations

(基因的)突變

brain function

腦功能

metabolism

新陳代謝

push back

抵抗

awry

出偏差的,出錯的

ground breaking

史無前例的,突破性的

fuel

推動,助力

文章來源:BBC, 圖網絡,侵刪

 更多資料等你來領

音標 | 謝孟媛 | 單詞|紀錄片
有聲書 | 演講

相關焦點

  • 早點 | BBC:研究發現: 厭食症源於 「身體」 和 「心裡」
    神經性厭食症一直被視為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但一項國際研究發現,人體裡存在與厭食症相關的基因,所以神經性厭食症不僅是精神疾病,也是一種代謝紊亂。倫敦國王學院的醫生們發現,一些人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發生了變化,改變了他們代謝脂肪和糖的方式,所以會讓他們有進食障礙。
  • 基因突變:罕見腦部疾病的發生機制
    正常野生型小鼠神經元(左)比GPT2基因突變的小鼠神經元(右)突觸更多 在少數情況下,新生兒會出現一種尚未被命名的神經紊亂,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提到:來自巴基斯坦和阿曼的兩個家庭中的兄妹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 精神疾病的概念 :託馬斯·薩斯的觀點及其爭論
    ②參見肖巍:《精神疾病診斷「有效性」的哲學探討》,《醫學與哲學》2016年第11期。③薩斯一生出版35本書,The Myth of Mental Illness:Foundation of a Theory of Personal Conduct,New York:Harpper & Row Publishers,1974(《精神疾病的神話:一種人的行為理論基礎》)是他最著名、最有爭議的著作。
  • FASEB J:一種常見的口腔細菌或能通過改變機體腸道微生物組來促進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眾所周知,牙周病是機體代謝症候群發生的一種重要風險因素,而代謝症候群則是一組增加機體心臟病和糖尿病風險的疾病,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FASEB
  • PNAS: 輪班工作擾亂機體代謝是通過「大腦生物鐘」?也許答案沒有這麼簡單…
    之前大家認為,輪班工作者的代謝紊亂主要是由大腦的"主時鐘""驅動的,它通常能保持我們的身體處於晝夜循環中,並利用光信號來同步身體各器官和組織的節律。然而最近在線發表在PNAS期刊上的這項研究打消了這種觀念。該研究表明,在肝臟、腸道和胰腺中各自的生物鐘有它們自己的想法。
  • 貓疾病之:貓白內障
    凡是各種原因如老化,遺傳、局部營養障礙、免疫與代謝異常,外傷、中毒、輻射等,都能引起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稱為白內障,
  • 腸道菌群與疾病的關係
    研究表明腸道菌群不僅與腸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等癌症的發病有關,還與肥胖症和糖尿病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聯。肥胖症和糖尿病均屬於代謝性疾病,並伴有持續低度炎症。腸道菌群參與機體的能量代謝和儲存,菌群失調產生內毒素引發機體炎症等,因此,腸道菌群從多方面參與肥胖症和糖尿病的病程發展。
  • 不瞞你說:這4種疾病或可通過性傳播,得重點預防了
    如果不重視安全性行為的防護措施,愛滋病毒不僅會傳染,還會交叉感染,這也是為什麼如今愛滋患者比例增加的原因。愛滋病毒一旦侵入人體,可引起一系列不良症狀,包括咽痛、盜汗、噁心、嘔吐、腹瀉、皮疹等等,對人體的危害是極大的。因此,日常要注意避免,注意性生活的安全。
  • 胺基酸:不止是營養,更與人體代謝密切相關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胺基酸除了作為蛋白質和多肽的組成部分外,還在調節維持生長,繁殖和免疫所必需的關鍵代謝途徑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胺基酸不僅是細胞信號分子,還是基因表達和蛋白質磷酸化級聯的調節劑,以及合成激素和低分子量含氮物質的關鍵前體,每種物質具有巨大的生物學重要性。
  • 【大舒有話說】不能任由精神疾病放大為社會危害
    8月11日凌晨,廣西容縣警方通報說,視頻中男子梁某及臥床女子陳某均為精神二級殘疾,雙方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2006年7月21日,梁某與母親發生爭執,致母親死在家中廚房,次日被刑事拘留。經司法鑑定,梁某為輕度精神發育遲滯,無刑事責任能力,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目前,梁某與陳某均被送往當地精神病院治療。
  • 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開展聯合國糖尿病日暨「藍光行動」系列義診活動
    義診專家:內分泌代謝病科何澤主任義診專家:內分泌代謝病科包揚副主任醫師內分泌代謝病科專家為前來就診的群眾耐心解答、分析病情,給予一對一指導,並作糖尿病知識講座,免費為現場患者進行血糖、血壓測量,同時發放糖尿病健康知識手冊。  內分泌代謝病科設有內分泌代謝病療區、甲狀腺疾病診治中心、糖尿病足治療室、中醫特色治療室、糖尿病俱樂部及亞專科門診診室。
  • 影像挑戰:青年女性,進行性腿部痙攣和精神異常(結果公布)
    28歲患有惡性貧血的素食女性,出現進行性腿部痙攣和精神異常,導致食物偏執
  • 有趣 | 把尿酸代謝比作城市交通系統,秒懂!
    尿酸是車道路的通行能力都是固定的,當上下班高峰期車輛過多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超過了道路的承受極限,進而堵車 酒、海鮮、肉類,豆製品等高嘌呤食物吃多了體內尿酸也會超過代謝能力,引發代謝障礙 至於嘌呤是什麼? 80%成自產,20%成來自食物。所以這裡大家只要記住,嘌呤吃多了容易導致高尿酸就是了。
  • What is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
    法醫: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的概念:急性短暫性精神病是精神障礙裡面的一種。它只是指疾病比較集中以精神病性症狀為主、短暫的精神障礙。多數病人能夠緩解或者基本緩解。它的主要的精神症狀一般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症狀,要麼就是片段的妄想,或者是片段的幻覺,也有可能是言語的紊亂,行為紊亂或者是緊張症,這四個方面其中的一種就了。急性短暫性精神病,起病時間很短很集中,所以說領駕駛證的時候不會涉及這方面的檢查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