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絲南陵」微信號:nlsjsr2015 出門在外,故鄉在心;用指尖作筆,書老家情懷!
文/潘培寬
回家喝甜酒,母親的手藝。
元宵節前後,我抽空去了趟弋江老家。一進村莊,見鄰居翠花嫂子和女兒正在做米酒。
她們選擇當年產的優質糯米,放水中浸泡5至6小時,撈起來,裝進一個木製的圓蒸籠裡,蒸成米飯。這米飯有講究,既不能太爛,也不能夾生,否則,做不出好酒來。
米飯倒在竹篾墊子上,涼到40左右度。散上酒花。每十斤米,三兩左右的樣子。拌勻,壓實,裝進一個陶土做的大甕裡。米飯中間留一個孔,也撒上酒花,蓋上蓋。用一件舊棉襖包起來,放進草木灰,或稻殼堆裡就成了。三天以後,你走過去。遠遠的,酒香漂過來。白色的酒糟,泡在米酒中,左右晃動,一壇好酒。
這種土法釀酒,我們鄉下直呼做甜酒。母親是做甜酒的高手,每次回家,她總要做一甕,等我們回來喝。鄰居不會做,她會送一些去。鬧元宵的日子,她酒糟下湯圓或者年糕,外加荷包蛋是常有的事。
我長大以後,去南方工作。有一次,突然趕回家。吃飯時問母親,米酒呢?沒有釀。怎麼沒釀?我有些失望。你們不回來,釀了,誰喝?我一時語塞。以後,我每年都回家陪母親,喝母親釀的甜酒。
家鄉的甜酒醉人醇香,這是母親的手藝。
更多作品:潘培寬:排灣中學上學記
潘培寬,南陵人。曾做過水手,修理工,出租司機。工作之餘喜歡讀書,旅遊。
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