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所著《高思在云:一個知識分子對21世紀的思考》一書由臺灣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作者認為,金融危機以來的世界發展表明,以西方為中心的民主路徑不適合當代新興國家,國際社會應高度重視中國發展模式及中國崛起的深遠影響,未來世界競爭的主軸將取決於各國的自身治理能力。現摘發該書主要觀點,以饗讀者。
《高思在雲》的第一個思考:人類正經歷四大趨勢性改變
單極體系形成於後冷戰初期。20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後,美國成為世界公認的唯一超強,主導了蘇聯解體後的新國際秩序,曾一度被視為順天承運、結構牢固,但不足20年便根基動搖。
該浪潮源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20世紀90年代初達到高峰,曾被美籍日裔學者福山斷言為人類文明演變的終點,沒有其他體制可超越,但維持不足40年就出現退潮。
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重建為資本主義全球擴張打下基礎。蘇東劇變後,經濟秩序自由化趨勢空前發展,所有國家的政治與社會秩序都被資本主義市場邏輯所統治。隨著「華盛頓共識」破滅、反全球化運動興起,金融危機致西方經濟增長引擎熄火。日益懸殊的貧富差距引起激進變革呼聲,近60年的國際經濟秩序自由化趨勢面臨空前危機。
這是四大歷史趨勢逆轉中最具本質性的結構變化,也是近300年歷史發展趨勢的大逆轉。18世紀初,中國、印度、伊斯蘭世界仍與西方分享世界舞臺。隨著工業革命及殖民主義擴張,西方主導人類歷史長達300年。進入21世紀後,世界權力重心明顯東移,亞洲正成為人類歷史舞臺的主角,「新亞洲半球」的崛起預示西方獨佔鰲頭時代接近尾聲。
四大發展趨勢同時逆轉對人類社會將產生深遠影響。
它意味著衡量「進步」與「落後」的歷史坐標受到質疑,也意味著非西方國家在選擇社會制度與價值體系時享有更大空間。
人類社會同時面臨兩種可能的歷史發展前景:一是國際秩序進入一個較長的崩潰與重組期,全球層面的公共治理或出現巨大真空,一定程度的失序與混亂在所難免;二是更公正的國際秩序正在降臨:一個更符合對等與互惠原則的國際經濟模式,一個更尊重多元性的全球公共領域,一個更能統籌絕大多數國家可持續發展需求、更能體現「休戚與共」及「和而不同」理念的全球秩序。
編輯:張 餘
情牽兩岸·聲傳四海
微信號:vosh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