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民族語言為哈尼語,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哈尼族內部支系繁多,僅金平哈尼族就有"糯美」、「糯比」、「多尼」、「郭卓」、「阿梭」、「格河」6種自稱。
在金平,哈尼族也是其重要人口組成部分。金平哈尼族人口在1953年有29479人,1964年人口普查總計37326人,1975年共有57974人,1982年人口普查顯示其有66526人,1990年人口普查統計共77722人,整體增長趨勢呈逐年遞增狀態,現今將近10萬人。
哈尼梯田是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亮麗風景線,是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氣候,發揮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開墾的上百萬畝農業生態奇觀。哈尼梯田歷史悠久,僅漢文字史料記載就有 1300 多年的歷史。
哈尼族服飾是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哈尼族以黑色為美、為莊重、為聖潔,將黑色視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護色,所以,黑色是哈尼族服飾的主色調。哈尼族服飾上的裝飾物品和刺繡圖案,實質上都是自己民族生存區域地理環境的折光,也是對祖先英雄業績的緬懷和記述。
金平哈尼族的傳統節日有:十月年;正月祭龍(糯美昂瑪突)祭龍二月(糯比昂瑪突);六月節(苦扎扎);新米節(車食扎)。祭龍日為祭日,全寨民族停止一切勞作活動。歷史上我們哈尼族無文字。
在1957年黨和政府制定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方案》。現普級不多。哈尼族有豐富多彩的口頭文學:有神話、故事、傳說、詩歌等。代表作品有《創世紀》、《合心兄妹傳人種》、《奧色密色》、《古老時候的人》、《母女倆的故事》、《砍大樹》、《哈尼阿培搓坡坡》等。民歌分為酒歌、山歌兩大類。信仰萬物有靈,崇拜祖先,祭祀天女神、地神、山神、水神及家神等。
民以食為天,金平哈尼人的美食種類豐富,獨具特色,令人垂涎欲滴。哈尼豆豉是金平哈尼人家的一種獨特的豆制食品。豆多呈黑褐色,味美甘甜、開胃、香味濃且特別;哈尼糯米粑粑既是哈尼人祭神敬祖的神聖貢物,是走親訪友的珍貴禮品,是哈尼人一切大小節日裡不能缺少的佳品;竹筒雞也是哈尼族的傳統名吃。利用竹筒烹飪,歷史久遠.
金平哈尼族的美食太多了,小編都列舉不過來了,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歡迎在文末留言!★
平臺熱線:0873—5306555
金平縣7X24小時分類信息平臺,點擊「閱讀原文」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