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愛心助餐車」暢通社區老年助餐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年紀大了,腿腳沒精神了,買菜走不動,做飯也不方便,以前燒一頓可以吃兩三天,飯菜不新鮮也沒辦法。」82歲的張阿婆是浦東新區書院鎮的居民,她的孩子們都在外工作生活。在農村地區,像張阿婆這樣的空巢老人的吃飯難問題很普遍。
為此,浦東新區書院鎮人民政府啟動了以美麗庭院為大背景的「每日飯飯」社區送餐公益項目,採取「政府補一點、自己出一點」的補貼模式,在全鎮設立了一南一北兩個綜合型助餐點,以中心廚房配餐方式,先送到各村居委,再由各村委的志願者分別送到五保戶、8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家裡。
書院鎮面積有54平方公裡,位於浦東國際機場和洋山深水港之間,東臨大海,南接泥城鎮,西至萬祥鎮,北與老港鎮隔大治河相望。在書院鎮,60歲以上的老人有1.58萬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2610人,而留守的空巢老人達千餘人,佔老年人口的6%,其中生活困難的五保戶老人有60餘人。
書院鎮每天送餐400客,截止目前,總共送餐30000客。政府的助餐補貼主要針對書院鎮80歲以上老人及五保戶老人。每天的飯菜出爐後,志願者配送飯菜時必須爭分奪秒,確保每個送餐點的飯菜都是熱乎可口的。
圖片說明:志願者給老人送餐來源/書院之窗(下同)
為了讓老人們及時吃上飯菜,各村居委的志願者每天騎三輪車、電瓶車逐家逐戶給老人送餐。但由於農村區域分散、普通電瓶車裝載容量小,三輪車上路又受到道路交通規則的諸多限制,志願者們送餐很不方便。
圖片說明:老人拿到配送的飯菜後很開心
在市老齡委、浦東新區老齡委的關注和多方牽線引薦下,「每日飯飯」社區送餐公益項目得到了愛心企業上海普瑞眼科醫院的積極響應支持。日前由上海普瑞眼科醫院出資出力,向浦東書院鎮捐贈了價值15萬元的愛心助餐車。專業先進的助餐車可以使送餐量比現在增長3倍,這能更好更多地解決孤寡困難老年人的吃飯問題。這不僅傳遞了敬老孝老的正能量,也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醫院肖建業院長表示:「作為社會醫療機構,在保障和提高醫療服務技術水平同時,要積極參與大眾公益事業。這也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之一。」
圖片說明:上海普瑞眼科醫院捐贈愛心助餐車
社會愛心企業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助力公益事業,書院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程渡江對此非常歡迎:「我們正在打造『15分鐘』服務圈,希望能將更多優質服務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
浦東新區老齡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樓國放也發出呼籲,「當前浦東老齡化比例已達31%,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力量來為養老事業添磚加瓦、雪中送炭。」
「以前每天我們都要將當天的飯菜、湯重新分裝到三四輛三輪車上,炒菜還好,湯要分裝運送真不容易。」志願者湯阿姨的一輛小電瓶車上裝的飯餐在40份左右,她每天要花1小時左右才能送完餐。一年365天,送餐志願者每天都要送餐。「我自己不覺得什麼,就是怕老人等久了、飯菜冷掉了。」現在有了定製的助餐車,一次就能裝四五百份餐,節省了一半的送餐時間,能夠滿足更多老人的就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