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親愛的同仁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自信豐縣人民醫院的一號選手林玲,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築夢有愛 花開無聲》。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無所畏懼為了堅守一份初心,在萬家燈火享受幸福團圓的時候,默默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當夜幕降臨人們安然入睡時候,他們仍然奔走在各個病區;當可怕的病魔肆虐橫行時候,他們用單薄的身軀築成一道鋼鐵長城;他們是誰?他們就是我們身邊平凡的醫務工作者,他們創造著種種不平凡的事跡。
2015年8月3日,凌晨2點,一位和父親發生爭吵,離家出走的16歲少女從10米高的橋上跳下,摔致腰椎骨折,經120急救送入我院骨科後,骨科醫生隨即進行緊急手術,手術很成功,但由於脊髓損傷太嚴重,她的雙下肢功能完全喪失,這對於一個花季少女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這時候,接受康復治療是唯一能夠讓她站起來的機會,這也是她曾患小兒麻痺症導致殘疾的父親的唯一企盼。可是自從轉入康復科接受全面康復以來,她的治療並不順利,由於從小父母離異、性格叛逆,她出現了極大的牴觸情緒:不願輸液、自行拔針、不配合訓練,甚至瘋狂的攻擊給他做治療的醫務人員:他們的手被她抓出血,被她擰得青一塊、紫一塊,有的眼睛也被砸傷,康復治療沒法繼續。為了照顧女兒,父親僅有每月1500元的工作也不得不辭去,沒有了經濟來源、女兒又不配合治療,父親不知道多少次向醫生哭訴,想要放棄。
此時的放棄,就意味著她的下半生將在輪椅上度過。脊髓損傷的病人最佳黃金康復期是在前三個月,過了這三個月,就算再努力,效果也大打折扣。為了抓住這關鍵的時刻,康復科全體醫務人員不斷的給予鼓勵與支持,安慰父親,勸導女孩。
在她牴觸時期,醫生、護士、治療師暫停康復計劃,決定走進女孩的內心世界,試著去了解她害怕什麼、真正需要什麼,護士們充當起姐姐的角色,和她談心、為她洗頭、洗澡、剪指甲。生日當天,她的病房被五顏六色的氣球和彩帶精心裝飾著,他們給她舉辦了一個特別又難忘的生日會,也就在那天,第一次聽到她說了一聲「謝謝你們!」。慢慢地,她敞開了心扉,從從不說話到無話不說,她不再敵對,接受了醫務人員,接納了父親,開始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她的雙腿能水平移動了,為了更好的幫助她訓練,康復科組織全體醫務人員募捐3000多元,給她量身定製了一副矯形器,當她藉助矯形器的支撐,拄著拐杖站起來的那一刻,她哭了,「我從來沒想過,我還能站起來!」。信心的增加使她更加努力的進入到下一階段的步行訓練,進行一年多康復訓練後,在所有人的見證下,她扔掉拐杖脫下矯形器獨立步行了3米遠,她做到了!她創造了一個下肢完全截癱還能重新走起來的奇蹟,這既是她堅強的毅力,更是醫務人員的精心醫治與不放棄!出院後,康復科醫務人員不時會去探望女孩,現在的她,能夠獨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每年她也都會在父親的陪伴下回到康復科,看看曾經幫助過她的哥哥和姐姐們。化繭為蝶——她的人生將重新起航!
「懸壺濟世醫蒼生,誓願普救含靈苦」,在我們身邊愛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身殘志堅,心懷仁愛,堅守在鄉村送醫送藥的青年醫生肖厚武;不管風霜雪雨,酷暑嚴寒,背著藥箱走遍千家萬戶的家庭醫生邱孔江;白天黑夜,隨叫隨到,爭分奪秒與死神競速的陳明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用以概括醫療工作者職業精神最真實的寫照,這也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光榮使命!
一日為醫,醫學誓言終身永不忘,他們將堅守著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初心,致力守護人民健康,接力中國夢想,書寫大醫精誠時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