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們幾內亞金日成農業科學研究所在幾內亞和西非的農業發展中起著中堅作用。挽救我們幾內亞人口的85%從事農業,而且我國的自然氣候條件有利於農業。
幾內亞具有130萬公頃的肥沃農田,還有尼日河等10多條江河以及它的支流,水資源很豐富。但是,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幾內亞農業狀況太落後。尤其,灌溉系統不夠齊全,雨季對我國來說是唯一的農業季節。在雨季,用鎬子挖土,種上種子,到秋天進行秋收就完事了。
當時我們根本沒有施肥或送糞,也沒有做耪地。稻子和玉米的每公頃產量只有500-600公斤,頂多1噸左右。因此,當時我們幾內亞人口的30-40%處於嚴重的飢餓狀態。每年進口的糧食多達70萬噸。
就在這時,1981年8月,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平壤舉行了「不結盟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關於糧食和農業增產討論會」。金日成主席接見參加討論會的非洲許多國家的農業部長,跟他們進行為發展非洲農業的協議會。
金日成主席在會議上說,不能認為,舉行不結盟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關於糧食和農業增產討論會,通過了宣言,所有的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得到解決。即使通過了再好的宣言,如果不採取實現這一宣言的有組織的措施就毫無意義的,那樣,宣言就只不過是一紙空文。
他接著指出了詳細的方案:要振興東西非國家的農業,就需迅速發展這些國家的農業科學技術;農業研究所要在東非和西非各辦一所,最好在坦尚尼亞和幾內亞各辦一所;不設立農業研究所的國家可以各辦一個實驗農場。他還採取措施給坦尚尼亞和幾內亞設立的農業研究所各派10名左右朝鮮農學者,其他國家辦的實驗農場各派3~5名。
煥然一新的山莊,開闢科學種田的新時代召開平壤協議會後過135天,1982年1月13日舉行了幾內亞金日成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創辦典禮。
於是,位於離首都科納克裡160公裡遠處的金迪亞地區的一個山莊開始建起農業科學研究所。超過40攝氏度的熱帶炎熱、瘧疾等傳染病,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第二年就建成研究所大樓、農業科學展覽館、實驗室以及試驗農場。
他們接著建起兩座階梯式小型發電站,大都為窩棚的村莊裡新建20棟新式住宅;治理好江河,以免每當到雨季,泛濫吞沒田地和村莊;建設了水渠、抽水站和水槽。從此,我們幾內亞正式開始農業科學研究工作。
多虧朝鮮和幾內亞兩國農學者獻出智慧和努力,研究工作開始第一年水稻和玉米每公頃產量各為4.9噸、5.5噸。
到了20世紀90年代,我們研究完成稻子和玉米優良品種,還種兩茬地。我們把現代化農業機器和畜力合理地配合,進一步完善農作物栽培技術,也建立了灌溉系統。在我們研究所育種出來的水稻新品種普及到塞內加爾、馬裡等許多非洲國家,僅在1993年,稻子和玉米栽培成果和經驗普及到我們幾內亞國內的360多個單位。因此,我們幾內亞迎來了科學種田的新時代。
今日,我們研究所遵循金日成主席的教導,取得了許多農業科學技術成果。我們研究所推出了最優秀的24個稻品種。其中「CK-4」的每公頃產量為11噸,頗受好評。國家的糧食產量也大大增加,2000年度糧食產量達到80萬噸。今日,我們幾內亞為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奮發圖強。
前幾內亞金日成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巴努·凱塔(Banou Ke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