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去過上海的朋友,都體驗過上海的磁懸浮列車,無論是速度還是科技,都很令人驚嘆,連外國遊客也不例外。
一位名為David Jellis的外國網友就曾經把自己乘坐上海磁懸浮列車的全程拍了下來,放到YouTube上,迅速吸引了100多萬的點擊量和600多條評論。網友們看過後一片驚嘆,紛紛表示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坐一次。有網友留言稱,太了不起了,簡直跟一架不斷起飛的飛機似的!
還沒坐過磁懸浮列車的朋友也不用著急。近日, 在湖南張家界舉辦的2017國際磁浮論壇現場,國家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小鴻表示,高速磁浮的規範在今年內會基本制定完成,中低速磁浮的國家規範也會在今年年內出臺。
磁懸浮鐵路是一種新型的交通運輸系統,利用電磁系統產生的排斥力將車輛託起,使整個列車懸浮在導軌上,利用電磁力進行導向,利用直線電機將電能直接轉換成動能推動列車前進。
在上述論壇上,原上海高速磁浮示範線建設總指揮、國家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主任吳祥明表示,高速磁懸浮速度是在500公裡/時以上,這種速度適用於什麼狀況,是需要研究的。
在回答為何磁懸浮技術的發祥地德國沒有興建磁懸浮鐵路時,吳祥明表示,除了經濟發展速度決定需求,不同交通工具有不同的適用範圍。
「很多人和我說高鐵已經很方便了。確實,高鐵對於普通旅客,尤其是去外地旅行的人來說可能挺合適,但去看看世界地圖,德國多大、中國多大?」吳祥明稱,德國城市之間的距離用高鐵已經非常方便,能滿足商務需求和普通需求,但中國大城市之間的距離都在1000-1500公裡以上,如果用500公裡(時速)去開,3個小時能到,也就是說,高速磁懸浮將來可滿足高端商務客人的需求。
他假設,有一條上海到北京的高速磁懸浮,旅客早晨早點上車從上海到北京,下午開會,晚上就可以回來,第二天正常工作,「這對於高端商務客人是最重要的。第一,明天要上班;第二,一個晚上的旅館費夠回來的車票,這樣最經濟。」
吳祥明強調,高速磁懸浮是比高鐵再高一級的交通工具,不能理解為同樣等級的交通工具。
在吳祥明看來,高速磁懸浮的車站應該間隔200-300公裡設一個站,這樣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此外,高速磁懸浮還能分流航空客流,緩解現有資源緊缺、環境汙染方面的問題,「如果能在航空幹線上建一條高速磁懸浮,肯定能把航空競爭下去。」
吳祥明稱,「應該說,高速磁懸浮這種技術拿到中國來正好,這也是中國20年不斷在研製高速磁懸浮的原因。請大家放心,我們不是傻瓜。」
2003年1月,我國第一輛磁懸浮列車開始在上海磁浮線運行。
2015年10月,我國首條國產磁懸浮線路長沙磁浮線成功試跑。
2016年5月,我國首條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商業運營示範線——長沙磁浮快線開通試運營。該線路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中低速磁浮運營線。
2017年8月,北京首條磁懸浮線路S1線列車進行了在軌測試,年底將實現7站6區間載客試運營。
2017年10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翟婉明表示,現在國家已經確定了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懸浮列車的研製任務,研發計劃周期是5年。
如今中國高鐵已走向世界,漸漸成為中國對外的一張名片,曾經與高鐵爭論不下的磁懸浮列車你看好嗎?歡迎給我們留言說說您的觀點。
來源:澎湃新聞、搜狐新聞、搜狐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