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拉容易,轉悠難 --再談印尼建廠
【新朋友】點擊圖片上面藍色字「老杜在印尼''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不久前,印尼中國商會礦業分會的一個關於探討建廠問題的微信群聊,呼拉一下進來了50來口子;前兩天,雅加達舉辦了一個所謂印尼建廠國際研討會,呼拉一下又來了60多位,簡直就成了中資企業的「兩會」。看起來,印尼建廠又來了一波,呼拉圈已有,就看誰能轉悠啦。
中國老闆在印尼建冶煉廠,大致經過了「疑慮、焦慮、考慮」三個階段。禁礦前懷疑政策的執行力度,禁礦初焦急等待政策的變化,現在,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開始進入了深思熟慮階段。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印尼真正「動土」的中資企業接近十家,青山和魏橋是領跑者,來考察過的有幾十家吧,還處於選擇風水寶地或黃道吉日階段,可能還有不少「ON THE WAY」的,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的趨勢。
老杜在表示「支持,威武,有希望了」的同時,又覺得哪不對勁兒了,可又說不清楚哪兒疼,可能是三「慮」之後,又有點過慮了吧。
老杜以前曾寫過印尼「建廠十問」,現在想從正面再分析一下,重新整理後奉獻給大家,提綱攜領,就叫做印尼建廠的「過五關斬六將」吧。擬從下一篇文章開始寫,今天算是自己給自己打個小廣告,只希望助各位老闆一臂之力,別轉悠不成變成忽悠了。
一些中國老闆,有錢就是任性。剛來時豪言壯語,搞調查隻言片語,做決定三言兩語,聽不進好言好語,談項目甜言蜜語,做項目浮言巧語,失敗了不言不語,發牢騷千言萬語,落得個流言蜚語,此為境外投資之大忌。
當然,大多數老闆的態度還是十分端正滴,做事還是十分小心滴,心情也是十分糾結滴。
目前的業內趨勢:倫鎳在緩慢地曲折上行,庫存輕舟已過40關。中國鎳鐵產量漸漸下降,產業重心逐步南移,部分過剩產能一路向南,南到了資源豐富的千島之國,符合「新常態」特徵。正所謂: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古有鄭和下西洋,今有中企建廠忙。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五年以後又是一條好漢。願各位老大能夠順利地把產業而不是煩惱丟在爪哇國,量力而行,善始善終,積極入市,努力成事,迎接盛世,千萬別「太監」了。
最後再說一個段子,是在一次研討會上與一位印尼官員的私下閒聊,用現在流行的小明體表述大概的意思吧,只是笑話,大家別認真,認真你就輸了。在這裡俺是老師,官員是小明。
老師:Xiao ming, after we set up the smelter factory, the Goverment may close the door and hit the 'dog'?
小明:I don't think so.
老師:Why?
小明:(Smile)Because there's not enough such 'dog's right now.
老師:Get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