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醫療事故與醫療糾紛處理流程分別是,有何區別?

2021-02-23 法律衛士APP



        在生活中,很多人將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分不清楚,因為這兩種都是發生在患者與院方之間的爭議,都需要進行解決。那麼,2017醫療事故與醫療糾紛處理流程分別是,有何區別?下面,法易網小編詳細介紹。

        醫療事故處理流程:

        1.醫療事故報告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發現醫療事故後,應立即按規定程序逐級上報。醫務人員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專人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專人接到報告後,應立即進行調查、核實,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負責人報告,同時向病人通報、解釋。《條例》規定,發生重大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在12小時內報告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

        2.收集、保管好醫療事故相關原始資料,封存現場實物原始資料和現場實物均應在醫患雙方共同在場時封存和啟封,防止塗改、偽造和銷毀。因搶救病人未能及時書寫病歷的,應在搶救結束後6小時內據實補記,並註明。

        3.由醫療事故鑑定組對醫療事故進行調查如果在調查病人死因時,遇有不能確定病人死因或對死因有異議時醫|學教育網整理,應當在病人死亡後48小時內進行屍檢。

        4.對醫療事故的責任入進行查處,對受害者及其家屬進行經濟補償。

        醫療糾紛處理流程:

        醫療糾紛處理程序之調解

        首先發生醫療糾紛雙方先進行調解,調解的方式有三種,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方式或者一種調解不成功再用其他方式進行調解。調節方式如下:

        1.醫患溝通: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有尊重患方知情權的義務,應當就患者病情及診斷治療經過做出專業性的說明解釋,加強與患方的溝通,消除誤會、化解矛盾。

        2.調解:醫患雙方通過溝通,遵循合法、合理、自願的原則,互諒互讓達成一致和解意見的,應當籤訂協議書,由醫、患雙方籤字蓋章。

        3.第三方調解。

        醫療糾紛處理程序之司法鑑定

        如果糾紛不能成功調解,那麼可以進行司法鑑定,根據司法鑑定結果走法律程序進行處理。司法鑑定包括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和司法鑑定。一般在三十個工作日內完成。

        醫療糾紛處理程序之法律訴訟

        司法鑑定之後可以進行法律訴訟,法院判決之後,任何一方當事人對一審法院判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原受理法院的上級法院提出上訴。上訴期間原一審判決不生效。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上訴期滿未上訴或兩審終審後,判決即發生法律效力。

        兩者區別在於:醫療事故較為嚴重,需要進行鑑定,需要經過院方內部處理,醫療糾紛可能是小糾紛,可以先行協商解決。

        全國免費法律諮詢熱線:4006-148-365

        

        延伸閱讀:

        醫療事故與醫療責任事故罪的區別,如何認定

        發生醫療事故醫生可能面臨什麼處罰

        發生醫療事故是醫生責任還是醫院責任,找誰


相關焦點

  • 醫療糾紛處理途徑及損害賠償
    區別:在法律適用、醫療鑑定、賠償項目、計算方法和賠償數額上存在很大不同。第一,在法律適用方面。審理一般醫療損害賠償案件要適用《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而審理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則要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配套的的法規文件。
  • 2020醫療糾紛案件大數據——上海篇
    上海地區原告敗訴率7%乍一看並不高,但其中存在有32件案件,雖然醫學會認定醫療機構無責,但法院依然判處醫院需支付一千至五萬元不等的賠償/補償,如果把這部分案件認定為患方敗訴(醫學會認定不屬於醫療損害),敗訴率則上升為13.3%,依然位於前列。
  • 醫療事故和解賠償走什麼流程
    醫療事故和解賠償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了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從而造成患者人身損,經鑑定構成醫療事故,則由醫療機構進行賠償,那麼醫療事故和解賠償走什麼流程呢?小編將為您詳細解答。  醫療事故和解賠償的流程是索賠的第一步驟,具體該如何處理,我們來看一下。
  • 【醫療糾紛典型案例辦案流程與法律運用詳解】高清完整
    低價好課 網課資源共享:【醫療糾紛典型案例辦案流程與法律運用詳解】高清完整百度雲盤下載
  • 案例 | 遭遇醫療糾紛如何依法維權?醫療事故賠償糾紛法律適用指南
    近年來,醫患關係緊張是不爭的事實,當遭遇醫療糾紛時,我們應當依法維權。
  • 醫療糾紛適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與醫療糾紛預防及處理培訓班聯    系  人 :
  • 康達醫院醫護骨幹獲得醫療糾紛預防處理「護身符」
    8月24日上午,康達醫院組織醫護骨幹150餘人,參加了縣衛健局主辦、康達醫院承辦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培訓會,聆聽了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教授、碩導劉鑫所作的關於《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解析講座,獲得了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的「護身符」。劉鑫教授還擔任《證據科學》、《中國法醫學雜誌》編輯部主任,中國政法大學醫藥法律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
  • 醫療訴訟案件時醫療評估和醫療司法鑑定的區別是什麼?
    今天我們為大家分享醫療訴訟案件時醫療評估和醫療司法鑑定的區別:醫療評估和醫療司法鑑定都是基於患者所有的就診材料進行分析,判斷院方診療過程中是否有醫療過錯、診療行為和損害結果是否有因果關係、院方責任比例。
  • 醫患權利與醫療糾紛
    [3]李一萍.L市醫療糾紛處置對策研究[J].醫學與法學,2017,9(5):69-71.[4]褚建欣,慕媛,牛麗紅,等.某醫院969例醫療投訴事件原因分析與對策[J].武警後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5,24(9):716-719.[5]凌子平,黎東生.醫患衝突的根源及和諧醫患關係的構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29(2):219-221.
  • 【診所福音】有了它診所再也不用為醫療糾紛賠償擔憂!
    醫療糾紛若出現,醫生又能怎麼辦?無助!無語!無奈!   一個醫生訴說了這樣一個事故。他曾在第一時間為一個倒在他診所門口、病情危重的女病人做搶救措施,並撥打了120,遺憾的是病人到醫院後也沒有搶救過來,但他也由此惹上了醫療糾紛。家屬天天鬧,上級部門不關心,醫院撇清推責任,最後無奈把錢賠,自個只能說一句「出了事咱就是沒娘的孩兒哪」!遇到過類似的中國式醫療糾紛醫生,又豈是少數。
  • 如果發生醫療事故,醫生、護士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發生醫療糾紛後,無論是患者還是糾紛所涉及的醫護人員都想知道,醫生或者護士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十五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除了醫療機構要承擔醫療事故賠償責任外,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案涉醫務人員還應當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1.由於醫務人員是在工作中造成患者的損害,因此其行為應當是工作行為,對於患者的民事賠償責任首先由醫療機構承擔,但醫療機構可以根據糾紛的嚴重程度和本機構對醫療糾紛處理的規定,向案涉醫務人員進行追償。
  • 杞縣人民醫院召開醫療糾紛案例分析討論會
    為持續改進醫療質量,提高服務水平,防範醫療風險,保障醫療安全。9月10日下午,我院在門診部三樓會議室召開了醫療糾紛案例分析討論會。本次會議由副院長馬榮醫政科、醫患辦及科室主任參加了學習與討論。
  •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例評析
    本案是作者承辦的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中代理患者家屬維權成功的典型案例。下面就醫療糾紛案件請求權的選擇、代理思路等方面作如下分析:醫療糾紛請求權的選擇及舉證責任。醫療糾紛案根據性質可分為醫療侵權、醫療服務合同糾紛兩大類。醫療侵權即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案由規定,分為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責任糾紛、醫療產品責任糾紛。
  • 2019醫療糾紛案件大數據——重慶篇
    重慶的案例有幾個非常重要特點我認為很有意義:      第一個特點是,通過法律文書都可以發現重慶的醫療糾紛調解工作非常紮實,包括醫療機構的調解引導和鑑定這部分,在醫調委調解期間如果雙方達成一致進行鑑定,由醫調委對外進行委託進行醫療過錯鑑定,如果調解不成在訴訟中可以直接適用鑑定結果,節省了大量司法資源。
  • 認清醫療過失與醫療事故的差別
    是指在醫療事故發生中,根據醫務人員的崗位責任及技術水平,應當預見到和可以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對病員的危害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未能預見到;或者對於危害病員生命、健康的不當做法,應當做到有效的防範,因為疏忽大意而未能做到,致使危害發生。存在醫療過失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情形有哪些?
  • 法治背景下自媒體時代醫療糾紛的預防(系列講座 第三節)
    醫療糾紛應對方法及處理流程轉變 一、應對方法轉變 1、硬暴力時代
  • 因案施教,警鐘長鳴 ——我院舉辦醫療糾紛典型案例分析講座
    為提高我院醫護人員醫療安全意識,正確處置各類醫療糾紛,我院醫療安全辦於2019年11月4日下午14時在門診樓五樓第一會議室舉辦了醫療糾紛典型案例分析講座,醫療安全辦公室張忖主任為我院臨床科主任、護士長、醫護人員及規培研究生共100餘人進行了本次講座。
  • 以案釋法|簡論不服醫療事故鑑定是否屬於行政複議的受案範圍
    二審判決理由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由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專家鑑定組進行」,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專家鑑定組依照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範、常規,運用醫學科學原理和專業知識,獨立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對醫療事故進行鑑別和判定,為處理醫療事故爭議提供醫學依據
  • 2020醫療糾紛案件大數據——北京篇
    北京作為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醫療資源異常豐富,也會接納大量的外省患者進京求醫。所以北京法院審理的醫療糾紛案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大量的共同侵權案件,全年有50家醫院進京應訴,其中還包括本年度的賠償最高案件,被告就有天津環湖醫院。      作為外省醫院與北京醫院共同作為被告的案件,患方也大量首選在北京訴訟,主要原因是對北京法院的信任。
  • 發生醫療糾紛應該在什麼時間、如何保存病歷
    醫療是從我們出生到死亡不得不經歷,而且會貫穿我們終身的體驗,而醫療糾紛是我們在就醫中最不願意看到的,但從客觀上說,醫療中發生意料之外的結果又是難以避免的,從理性上分析,提前掌握一些這方面的法律知識總是有備無患的。今天我介紹一下現行法律法規對病歷的管理規定,以及發生糾紛後如何儘快封存病歷,這對維權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