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例評析

2021-02-13 甘肅泓信律師事務所

 本案是作者承辦的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中代理患者家屬維權成功的典型案例。下面就醫療糾紛案件請求權的選擇、代理思路等方面作如下分析:

醫療糾紛請求權的選擇及舉證責任。

醫療糾紛案根據性質可分為醫療侵權、醫療服務合同糾紛兩大類。醫療侵權即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案由規定,分為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責任糾紛、醫療產品責任糾紛。本案屬於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責任糾紛,屬於侵權之訴。《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至第六十四條、《第八次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對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責任糾紛、醫療產品責任糾紛作出詳細的規定。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是指由於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在醫療護理活動中發生過錯,導致患者在醫療機構就醫時受到人身損害,醫療機構依法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所引起的民事糾紛。

醫療損害責任的特點主要有:

(1)責任主體是醫療機構,行為主體是醫務人員。(2)損害責任發生在醫療護理活動中。

(3)患者是由於醫療機構或者醫務人員的過錯遭受損害。

(4)是一種替代責任,即由醫療機構對其醫務人員給患者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本案屬於典型的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在舉證責任分派上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由患者或患者家屬對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護理活動中存在過錯,致患者人身受到損害,醫療護理活動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承擔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範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例資料。

相關焦點

  • 醫療糾紛處理途徑及損害賠償
    區別:在法律適用、醫療鑑定、賠償項目、計算方法和賠償數額上存在很大不同。第一,在法律適用方面。審理一般醫療損害賠償案件要適用《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而審理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則要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配套的的法規文件。
  • 因案施教,警鐘長鳴 ——我院舉辦醫療糾紛典型案例分析講座
    為提高我院醫護人員醫療安全意識,正確處置各類醫療糾紛,我院醫療安全辦於2019年11月4日下午14時在門診樓五樓第一會議室舉辦了醫療糾紛典型案例分析講座,醫療安全辦公室張忖主任為我院臨床科主任、護士長、醫護人員及規培研究生共100餘人進行了本次講座。
  • 案例 | 遭遇醫療糾紛如何依法維權?醫療事故賠償糾紛法律適用指南
    近年來,醫患關係緊張是不爭的事實,當遭遇醫療糾紛時,我們應當依法維權。
  • 【醫療糾紛典型案例辦案流程與法律運用詳解】高清完整
    低價好課 網課資源共享:【醫療糾紛典型案例辦案流程與法律運用詳解】高清完整百度雲盤下載
  • 杞縣人民醫院召開醫療糾紛案例分析討論會
    為持續改進醫療質量,提高服務水平,防範醫療風險,保障醫療安全。9月10日下午,我院在門診部三樓會議室召開了醫療糾紛案例分析討論會。本次會議由副院長馬榮醫政科、醫患辦及科室主任參加了學習與討論。
  • 醫療糾紛適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與醫療糾紛預防及處理培訓班聯    系  人 :
  • 醫患權利與醫療糾紛
    [3]李一萍.L市醫療糾紛處置對策研究[J].醫學與法學,2017,9(5):69-71.[4]褚建欣,慕媛,牛麗紅,等.某醫院969例醫療投訴事件原因分析與對策[J].武警後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5,24(9):716-719.[5]凌子平,黎東生.醫患衝突的根源及和諧醫患關係的構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29(2):219-221.
  • 提案在線 | 關於完善醫療糾紛庭審專家輔助人制度的提案 關於規範共享單車安裝智能制式自行車架的提案
    三是部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因病歷問題無法鑑定,也沒有專家參審給予專業性意見,而由法官依據患方舉證不能直接判駁。四是因許多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較為複雜,耗費的時間成本較高,而專家的待遇偏低、難障,導致積極性不高。
  •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專題】張梓太、席悅: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糾紛處理機制探析
    從以上要求來看,應當構建私益訴訟為主體、公益訴訟為補充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機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私益訴訟,以憲法和物權法規定的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為權源,將生態環境損害界定為功能毀損,適用侵權責任法的核心規則,具有合法性;私益訴訟機制能夠消解行政手段帶來的對結果偏頗的懷疑,並與正在探索建立的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形成適應性的制度合力,具有合理性。
  • 2017醫療事故與醫療糾紛處理流程分別是,有何區別?
    3.由醫療事故鑑定組對醫療事故進行調查如果在調查病人死因時,遇有不能確定病人死因或對死因有異議時醫|學教育網整理,應當在病人死亡後48小時內進行屍檢。        4.對醫療事故的責任入進行查處,對受害者及其家屬進行經濟補償。
  • 2019醫療糾紛案件大數據——重慶篇
    重慶的案例有幾個非常重要特點我認為很有意義:      第一個特點是,通過法律文書都可以發現重慶的醫療糾紛調解工作非常紮實,包括醫療機構的調解引導和鑑定這部分,在醫調委調解期間如果雙方達成一致進行鑑定,由醫調委對外進行委託進行醫療過錯鑑定,如果調解不成在訴訟中可以直接適用鑑定結果,節省了大量司法資源。
  • 發生醫療糾紛應該在什麼時間、如何保存病歷
    醫療是從我們出生到死亡不得不經歷,而且會貫穿我們終身的體驗,而醫療糾紛是我們在就醫中最不願意看到的,但從客觀上說,醫療中發生意料之外的結果又是難以避免的,從理性上分析,提前掌握一些這方面的法律知識總是有備無患的。今天我介紹一下現行法律法規對病歷的管理規定,以及發生糾紛後如何儘快封存病歷,這對維權是十分重要的。
  • 2020醫療糾紛案件大數據——上海篇
    上海地區原告敗訴率7%乍一看並不高,但其中存在有32件案件,雖然醫學會認定醫療機構無責,但法院依然判處醫院需支付一千至五萬元不等的賠償/補償,如果把這部分案件認定為患方敗訴(醫學會認定不屬於醫療損害),敗訴率則上升為13.3%,依然位於前列。
  • 法治背景下自媒體時代醫療糾紛的預防(系列講座 第三節)
    醫療糾紛應對方法及處理流程轉變 一、應對方法轉變 1、硬暴力時代
  • 醫療訴訟案件時醫療評估和醫療司法鑑定的區別是什麼?
    今天我們為大家分享醫療訴訟案件時醫療評估和醫療司法鑑定的區別:醫療評估和醫療司法鑑定都是基於患者所有的就診材料進行分析,判斷院方診療過程中是否有醫療過錯、診療行為和損害結果是否有因果關係、院方責任比例。
  • 如果發生醫療事故,醫生、護士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發生醫療糾紛後,無論是患者還是糾紛所涉及的醫護人員都想知道,醫生或者護士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十五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除了醫療機構要承擔醫療事故賠償責任外,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案涉醫務人員還應當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1.由於醫務人員是在工作中造成患者的損害,因此其行為應當是工作行為,對於患者的民事賠償責任首先由醫療機構承擔,但醫療機構可以根據糾紛的嚴重程度和本機構對醫療糾紛處理的規定,向案涉醫務人員進行追償。
  • 康達醫院醫護骨幹獲得醫療糾紛預防處理「護身符」
    8月24日上午,康達醫院組織醫護骨幹150餘人,參加了縣衛健局主辦、康達醫院承辦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培訓會,聆聽了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教授、碩導劉鑫所作的關於《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解析講座,獲得了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的「護身符」。劉鑫教授還擔任《證據科學》、《中國法醫學雜誌》編輯部主任,中國政法大學醫藥法律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
  • 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洩露患者隱私,需承擔法律責任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條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保密。洩露患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解讀:正式版相比草案刪去了「造成患者損害」這一條件,這意味著無論該行為對患者是否造成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都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 「專家輔助人」在醫療訴訟案件中的地位和功能
    醫療糾紛訴訟中,原告患方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規定主張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應當提交到該醫療機構就診、受到損害的證據
  • 省衛生統計信息中心/省人口與發展統計信息中心舉辦《醫療糾紛——以案說法》法律知識講座
    2018年12月29日,吉林省衛生統計信息中心/吉林省人口與發展統計信息中心舉辦《醫療糾紛——以案說法》法律知識講座,講座特邀吉林朗慧律師事務所主任韓禕律師進行專題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