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青羊區新城市廣場永輝超市牆上張貼「孤兒暫存區」引發網友熱議:「乍一看還以為是寄放孤兒的地方呢。」對此,永輝超市工作人員表示,孤兒指的是顧客不要的商品,有顧客拿了東西不想要的話就可以將東西放在「孤兒暫存區」,超市工作人員會進行處理。
1月3日,紅星新聞記者在該超市收銀區附近看到,「孤兒暫存區」的標識已經被撕掉,牆角的籃筐裡堆積著消費者放棄購買的商品。超市工作人員告訴紅星資本局,「孤兒商品」簡化為「孤兒」有歧義,網友指出後,超市已經認識到不妥已經去除了該標識。
永輝超市目前已去掉「孤兒暫存區」的標識
有快消業內人士向紅星新聞記者指出,「孤兒商品」是零售行業用語,指顧客選擇後因種種原因不要而流落到收銀臺或是其他非原來陳列位置的商品。「零售業用擬人化的稱謂來形容,很多大型超市會在收銀臺附近設置專門的存放區域,超市工作人員會定期回收。超市明確貼出『孤兒商品』的情況並不少見,事實上,此前也有簡稱為『孤兒』的。」
紅星新聞記者走訪了多家大型超市,發現幾乎所有收銀機下都放有專門的筐,用以收納顧客在繳費時臨時放棄的商品;有的超市在收銀臺附近設立了指定陳列貨位,擺放了幾層貨架供消費者投放不要的商品;有的超市乾脆放了幾個購物手推車,手推車前掛著商品種類,分門別類地存放這些「孤兒商品」;還有的超市在無人自助收銀臺下放了幾個購物籃,工作人員會提醒消費者把不要的商品放在指定位置……
存放「孤兒商品」的購物車
存放「孤兒商品」的貨架
有消費者告訴記者,在結帳前決定不要的商品,一部分是折扣商品。「優惠力度很大,一衝動就拿了,但是一想又覺得還不需要。這時候已經距離原本的貨架很遠了,懶得再繞回去,就隨手放在身邊的貨架上。」
一些「孤兒商品」在回收過程中會產生損耗,尤其是生鮮產品,能佔到全部損耗的7%。在回收過程中,未受損的日用品和飲料等可以放回原位,外形明顯受損的商品就不得不按照二次銷售程序處理,比如打折。而現殺的活魚、蝦蟹,被分割後的肉類,去皮去殼的水果,打包的熟食,離開冷凍櫃的食品,這些商品一旦被顧客拋棄,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很快就會變質受損。即便被及時發現,再放回原處銷售也少有人問津。因此,超市為了保證商品的質量,很多時候不得不把一些「孤兒商品」丟掉。
「根據商品種類、營業額和來客數量,理貨員一般半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清理一次『孤兒商品』。」某超市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一些顧客甚至把商品遺棄在其他區域商品的頂部,不僅我們很難發現,還會造成二次汙染,比如速凍水餃、湯圓。」
很多超市都制定了專門的「孤兒商品」管理辦法和作業流程,實行嚴格的檢查登記制度,對責任人設立懲罰機制並納入月度考核。其中冷藏、冷凍、熟食類「孤兒商品」的處罰最為嚴格,直接責任人須按售價個人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