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是美國的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製造敘利亞亂局就是為了推翻阿薩德政權,以扶持一個親美政權,至少不能讓阿薩德長期執政。而敘利亞是俄羅斯的盟友,也是中東的前沿陣地。因此,俄羅斯出兵打擊ISIS,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美國的陰謀得逞,以維護自己的利益。但俄羅斯也很清楚,阿薩德不下臺,美國無論如何不會善罷甘休,阿薩德下臺是美國政治解決敘危機的底線。俄羅斯一味強硬支持阿薩德,並不利於敘利亞的穩定。困此,也只好採取折衷戰略,即讓阿薩德下臺,通過政治談判建立一個新的不能完全被美國控制的政權。其實,俄羅斯在出兵打擊ISIS之時,就已經流露出阿薩德可以下臺的意思。也就是說,在重創ISIS之後,政治談判肯定將展開,阿薩德下臺基本已經是定局。
但是,巴黎恐襲事件卻使敘利亞問題出現新的變化。對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國等恐怖威脅較大的國家來說,打擊ISIS才是第一要務,而敘利亞局勢混亂顯然不利於反恐,何況敘利亞政府軍才是打擊ISIS的主力,逼阿薩德下臺的願望就變得不那麼強烈。而俄羅斯聯手阿薩德也是必須的。加上ISIS受重創之後阿薩德的壓力減輕,輕易也不會主動下臺。這樣一來,巴黎恐襲等於為阿薩德緩解了壓力。
在這個時候,土耳其又冒失的擊落了俄羅斯戰機,而土耳其的行為與美國的背後支使脫不了干係(至少俄會這麼認為),加上歐巴馬又表態支持土「維護主權」的行為。這就激怒了俄羅斯,這恐怕將改變俄羅斯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的初衷。這還不算,俄飛行員一死一傷,救援直升機遭襲,這些都是敘反對派所為,俄已經把敘反對派武裝當成了恐怖組織,可以名正言順的進行打擊。這會極大的削弱敘反對派的實力和影響力,俄也會拒絕這些反對派參加政治談判。恐怕俄羅斯不會再要同意和要求阿薩德下臺,即使下臺恐怕也會垂簾聽政。
總之,俄打擊ISIS已經對阿薩德起到了保護作用,巴黎恐襲轉移了外界的注意力,足以減輕阿薩德的壓力,土擊落俄戰機打亂了局勢,堅定了俄保護阿薩德的決心。不但救了阿薩德,對美國的中東戰略計劃是一個重創,突增了美國人的壓力。(全球博弈公眾微信號:quanqiubo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