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是什麼
官方的定義將區塊鏈技術描述為一個基於去中心化的對等網絡,用開源軟體把密碼學原理、時序數據和共識機制相結合,來保障分布式資料庫中各節點的連貫和持續,使信息能即時驗證、可追溯、但難以篡改和無法屏蔽,進而創造出一套隱私、高效、安全的共享價值體系。
目前的區塊鏈技術仍處於快速發展的初級階段,由於現有區塊鏈系統在設計和實現中利用了分布式系統、密碼學、博弈論、網絡協議等諸多學科的知識,實際上在金融領域的普及與應用還有不少的技術挑戰。
但所幸區塊鏈技術的數據驗證以及交易可溯源等特性,為其拓展諸如食品供應鏈領域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為此,IBM在本周宣布將與Walmart、Dole、Driscoll’s等全球9大知名零售商與食品業者合作,共同開發食品生態體系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
區塊鏈技術保障食品安全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每年有10%的人口因為食物汙染而生病,諸如交叉汙染、食物傳播疾病的蔓延、不必要的浪費,以及召回食物的經濟成本等食品安全問題,卻由於缺乏數據存儲和追溯能力變得更加嚴重。
現階段,如果想要找出真正的汙染源可能要花上幾周的時間,期間無疑會擴大疾病傳播範圍,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以及加大損失或產品浪費問題。而IBM指出,由於區塊鏈可替所有交易建立可靠機制,因此非常適合解決上述挑戰。
藉助區塊鏈技術可讓食品供應鏈上的生產者、供應商、加工業者、經銷商、零售商、監管機構以及消費者,能隨時獲取到食品來源與狀態信息,方便追蹤受汙染的食品,加速問題食品下架,有效阻止食品安全問題的蔓延。
面對當前愈發嚴峻的食品安全問題,如何切實確保食品供應鏈的透明化與可追溯性,顯然成為擺在社會各界面前的重要議題,而藉助區塊鏈的技術優勢,似乎為解決這類難題找到了一項恰當的解決方案。
文章來自區塊鏈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