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記憶:老北京城當年有多少條軌道可以「鐺鐺」(二)

2021-02-23 哎文話北京

四通八達的「鐺鐺」車線路,穿越城市的繁華區

20世紀30年代,行駛在前門大街的有軌電車

1924年12月17日,電車公司在前門舉行隆重的開車典禮,18日正式通車,從此有軌電車出現在北京街頭,開始了北京公共運輸向現代化邁進的歷史。

1924年通車時僅開第一路十輛車,以後增加了第二、三、四路,到1925年漸次開通並增加了第五路。

下面是當時的五條「鐺鐺」車線路:

第一路由前門經西單牌樓、西四牌樓至西直門,全程14.041華裡,設14站,為西線。第二路由前門經東單牌樓、東四牌樓至北新橋,全程11.032華裡,設11站,為東線。第三路由北新橋經鼓樓、地安門、皇城根至太平倉,全程8.116華裡,設8站,為北線。第四路由崇文門經東單牌樓、西單牌樓至宣武門,全程9.281華裡,設9站,為南線。第五路由東四牌樓經東單牌樓、西單牌樓、西四牌樓至西直門,全程17.702華裡,設18站,為加線。

此後,電車行駛路線多有變更,1925年前門至天橋一段通車,第一、二路改由天橋通往西直門和北新橋。

第六路1930年起設立第六路,由崇文門經磁器口、珠市口、虎坊橋至和平門。

第七路1937年1月,天橋至永定門一段通車,增加由崇文門經磁器口、珠市口、天橋至永定門路線,稱新六路。1939年新六路改由天橋至永定門,並改稱第七路。

至1946年全城設有十條路線,即北一路、南一路、北二路、南二路、西三路、東三路、第四路、第五路、第六路、第七路。

1929年,為了招攬晚間的乘客,電車公司決定將第四路車與其他各路電車聯結成環線,白天各路車照常行駛,僅在下午7點半至12點環線車行駛。當時有軌電車月票001

「鐺鐺」車「退市」

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軍管會正式接管電車公司,賈庭三同志擔任第一任經理。此後電車公司不斷研製新型電車,開闢新路線,有軌電車事業達到一個新階段。但由於有軌電車存在許多不易克服的缺點,特別是它軌道大部分鋪設在市中心繁華街道上,嚴重影響舊城改造。

1958年開始,相繼停駛有軌電車,至1966年5月6日,有軌電車在北京運行42年後,離開歷史舞臺。(文圖/金中都 )

當時有軌電車月票

相關焦點

  • 【地名】臨汾馬家胡同 老巷子訴說滄桑歷史
    「聽老輩人說,這條巷子在明朝的時候就有,當時因為有家馬姓大戶,生活十分富足,是東關城內數一數二的,所以人們就稱呼這裡為馬家胡同。」老人還聽說,「當時在馬家胡同這裡有一個大城門,每到晚上城門一關,外面的人就進不來了。
  • 中山公園噴水池,不老的城市記憶!
    老青島與中山公園總有著道不清的情結,說不完的故事。中山公園裡的噴水池群童雕像與小西湖、大轉馬、大滑梯、動物園一樣,都是承載了無數老青島兒時的美好回憶。隨著報導的深入,當年作為雕塑原型的七個小童陸續浮出「水面」,作為雕塑設計人員之一的張建鋼與李忠民雖然年事已高,也在修復現場出現。可惜的是,核心人物雕塑家李珂民卻已於1986年去世。
  • 首爾最熱門區域,延南洞胡同之旅!
    因為本區域在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中特別有人氣,所以現在這一區已經變身成了首爾最時尚、最有魅力的地方。那麼延南洞到底有什麼隱藏的魅力呢,讓我們通過照片看一看吧。走上一走就能得到治癒的散步路,京義線林蔭公園京義線林蔭公園這裡是由京義線的廢棄火車軌道而改造而成的林蔭路,被稱為韓國的「中央公園」。
  • 文明街巷|胡同不停車 又見「靜」生活
    胡同裡寧靜的慢時光,與幾百米外熱鬧繁華的王府井大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韶九胡同東起王府井大街,西止東黃城根南街,南有支巷通錫拉胡同,北與北官場胡同相通,全長約320米。年過七旬的居民黃淑珍在韶九胡同住了四五十年,「以前,見到路邊停車得讓,遇上通行車輛得躲,地面上不時還有些坑坑窪窪,稍不留神就容易崴了腳。」
  • 一間土磚屋勾起了多少常寧人的記憶!
    坐在車裡聽著慢音樂享受著深秋帶給我們的寒冷,一邊暇意著車窗外田野裡被勤快的農人收拾的一望無盡,遠處一座座高山下築立著一棟棟房子,高低不一,最顯眼的還是那座簡樸而寧靜,悠久而親切,古老而柔美的土磚房,經過歲月的洗禮,坐在車裡也能看清房子上那一條條深深的皺紋。
  • 記憶 | 我與這些老物件有一個回憶,你的呢?
    ,一看到它,曾經的往事就躍然腦中……不少網友也曬出了自己家中發現的老物件,這些老物件你曾經有嗎?♥ @XU_QQQQYI:這姑娘承載了多少人的童年,她不僅承載了我的童年。她承載了我至今的所有歲月。聞著熟悉老舊的味道,能把人一下子拉回到年幼無知沒有煩惱的純真時代。
  • 再見啦,北京人的青春記憶!
    (圖片來自:北京晚報)看到「攢機」倆字兒,太熟悉了吧各位,真的是一丁點兒不意外,報導都說這裡「曾經是電子發燒友最為津津樂道的地方」不過說實話,咱都是看的多,買的少,因為多少都有點怕被蒙(圖為90年代中關村)有人說:「西有中關村,東有百腦匯、南有萬事吉」和中關村比,這還差遠了,北京人當年一想到攢電腦,
  • 軌道燈尺寸,軌道燈安裝方法
    【什麼是軌道燈】顧名思義,軌道燈就是安裝在類似軌道上面的燈,可以隨意調節燈的角度,一般是作為射燈可以使用在需要的重點照明的地方
  • 京城胡同79-粉房琉璃街有一家堅守價格和作息時間的理髮攤
    粉房琉璃街街道平直,胡同中部西側通果子巷,東側通響鼓胡同和福州館街。解放後,在街道兩側種植國槐,夏季走在胡同中濃蔭蔽日,暑氣頓消。前兩年在附近上班,常在這條胡同穿行。胡同中有一家理髮攤,理髮4元,中午休息,下午2點上班。實際就是下午2點打開院門,有人理髮,理髮師就幹活,無人理髮,理髮師就和串門的鄰居聊天嘮嗑。價格和作息時間有國企風範。
  • 惠州老汽車站如今好冷清,整條街只有一家店營業
    今天路過鵝嶺立交老汽車總站那邊,看到立交橋下的花圃已經在清拆,西子也有不少網友分享了圖片,想必不久之後二層圓盤就會拆除。原來不知不覺中,老汽車總站已經搬走差不多2年,惠州的老城區,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位於飛鵝嶺下的惠州市客運總站成立於1950年1月,於2018年搬遷至新汽車站,當時對於老車站地塊的相關規劃是:已納入飛鵝嶺公園建設規劃中,計劃建設成為東徵革命廣場。
  • 尋找大運河天津記憶|天津衛水鋪的前世與新生
    人力供水業的發展為水商謀取了諸多利潤,老天津人總會打趣道:「挑水的看大河——淨是錢了」。南開區木板人物燙畫傳承人李玉良世代居住在天津老城區,幼時隨父母到家門口水鋪打水的記憶依舊牢牢地刻在李老先生的腦海中。天津人有早飯前喝茶的習慣,自家生火燒水需要耗費一個多小時,於是到水鋪買開水就成了大多數家庭的最佳選擇。洗漱後拎著竹皮暖壺到水鋪排隊,花兩分錢換上一壺開水。
  • 拓展項目:軌道傳遞運球
    嗨、大家好!
  • 新鮮,戴個指環刷手機就可以坐公交軌道
    手機刷一下,就能乘坐公交和軌道交通,你體驗過嗎?昨日,重慶城市通卡公司發布消息,重慶暢通卡推出手機殼紀念卡和手機指環紀念卡。把紀念卡裝在手機上之後,只要刷一下手機,就能乘坐公交和軌道交通。手機殼紀念卡有多個規格型號,可以和多款iphone手機「合二為一」。其中,適用於iphone8的手機殼為黑色,適用於iphone8plus的手機殼為玫瑰金色,iphone7和iphone7plus的手機殼則均為土豪金色。
  • 最後的守望 | 鍾祥的老城,永不磨滅的記憶...
    作為老城記憶中的它,再次回到這裡,歷史已難尋蹤跡。皇莊這條街,是多少老司機心中的痛,縫縫補補又三年,在修路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老皇莊收費站,一走全是灰,而且到處是坑窪,壞車不說,特別不安全。油條、饅頭、韭菜煎餅、油炸饃.記憶中的過早小攤,如今,已不知去向....在這裡,你可以見識到最地道的食物,聞到最獨特的氣味,碰見最能侃的老大爺...菜場總能讓人感受到生活的氣息。這條老街就像一個充滿人間煙火的劇場,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百姓們鮮活的故事,承載著幾輩人的回憶.
  • 老城張飛廟,多少人的記憶…
    因三峽工程建設,張飛廟作為庫區唯一一個遠距離整體搬遷的文物單位,於2002年10月8日閉館拆遷,溯江而上30公裡,從原雲陽老縣城對岸的飛鳳山搬遷至盤石鎮龍安村,2003年7月19日「搬舊如舊」的新張飛廟正式開館
  • 五一拒絕曬臉,我只想躺在老美的四合院做一個臭宅
    在北京東四六條胡同附近,有一家老北京麵館。麵館有一位熟客,長著一張美國臉。誰也不會想到這是一位在中國生活了30幾年的「老北京「人。他有著一個十分中國的名字——龍安志。之所以會對龍安志感興趣,完全是因為騰訊視頻的一段採訪。這個本來是律師和政治經濟學者身份的美國人,在寸土寸金的老北京擁有三處四合院。
  • 「 北京第一條胡同 」 ,退租開始!西四,再會!
    11月8日起,西四片區內的磚塔胡同正式開展申請式退租項目,也正式開啟了磚塔胡同城市保護更新項目。
  • 古徽州的那些老碼頭——漁亭
    當年的水埠頭,船來船往,人頭熙攘。「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的徽商,也是沿這條水路,輾轉前往揚州,蘇州,杭州等地做生意,而如今,這裡變成了附近居民洗菜浣衣,孩童們抓魚釣蝦的地方。小巷裡放學歸來的娃娃們
  • 為留住兒時記憶 男子花5年收藏老物件(圖)
    爆料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風鼓機、鐵熨鬥、水車、煤油燈、火籠……這些老物件把「50後」、「60後」、「70後」帶回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流金歲月。近日,在晉江英林鎮東埔村村民吳建軍的家中,記者見到了許多老物件。
  • 這些上海地標都有「別名」!知道10個以上就是正宗老上海!
    上海小囡記憶中的瘋狂動物城那裡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釋放出無數難忘與歡樂的記憶有句話叫「先有十六鋪,後有上海灘」這裡承載著很多關於上海的歷史人文記憶魯迅公園當年叫虹口公園虹口小囡生命中的許多記憶散落在了這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