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
一頭展開後直徑達一米左右,
近百斤的水母屍體
出現在曾厝垵沙灘,
這是巨型水母?
怎麼看都像是
成精的餃子。。。
這麼大的「餃子」
能吃嗎?
好吃嗎?
涼拌要加什麼料?
在線等急。。。
可是還沒等到結果
下午2點多,
有人把它給抱走了。
抱走了。。。
就是他
▼
這時圍觀的小夥伴們
可就不同意了
大家可不是為了分食水母,
而是勸阻他
「水母是有毒的,不能碰啊!」
「這人是龍海人,稱這水母屍體可以吃,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帶回家吃,可據我了解,有的水母有毒,這水母也死了,並不適合食用!應該叫有關部門來處理。」陳先生說。水母有毒???
那麼水母是不是
真如圍群眾所說「有毒」呢?
專家證實:
水母的種類有很多,但大部分有毒!
水母的種類有很多,但大部分是有毒的,不能隨意觸碰,如果食用不當,也存在中毒的風險。另外,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因此,實際上沒有太多的食用價值。市海洋與漁業局執法支隊隊員
聞訊後趕到了現場
在眾人的努力勸說下
他最終放棄了帶回家食用的想法
水母的屍體就地深埋處理
水母就是海蜇?
海蜇,也可以稱為「水母」,
但是,水母不一定是海蜇!
(別懵,聽小編娓娓道來)
印象裡的水母,
傘狀的透明精靈,
忽閃忽閃,
高貴又悠然的在水中徜徉!
這種比較常見的水母屬於
刺胞動物門(Cnidaria)
缽[bō]水母綱(Scyphozoa)
類海洋浮遊生物。
常見的代表種類:
霞水母(Cyanea nozaki)
海月水母( Aurelia aurita)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等。
純正的海蜇品種,屬於缽水母綱
根口水母目 (Rhizostomeae)
根口水母科( Rhizostomatidae)
海蜇屬(Rhopilema)下的海蜇。
中國可供食用的水母有:
海蜇(學名:Rhopilema esculentum)
棒狀海蜇(學名:Rhopilema rhopalophorum)
黃斑海蜇(學名:Rhopilema hispidum)
也就是說,
海蜇屬於水母的一種,
只有一部分水母叫做海蜇,
但水母的其他種類就更廣闊了!
知道了海蜇是水母中的一種,
那麼水母是如何傷人的?
水母的「頭蓋」就像一個倒放的玉缽,輻射狀對稱,有刺細胞,布滿水母「頭蓋」下的觸角上,水母形體較大,沒有緣膜。觸鬚(即刺細胞)上盤繞鉤狀的細絲,噴出去可以刺穿並麻醉獵物,然後坐享美食。當然,蜇人也靠這個「毒」門暗器!
刺細胞有刺絲囊,當水母觸鬚接觸到獵物或人類,刺絲囊就會發射出來,直接釋放刺細胞中的毒液
所以。。。
水母別隨便摸!!!
特別是下面這種
如果你在海邊見到這個東西,
立刻跑!千萬別去摸!
它有點像一個塑膠袋:
它更像一個氣球:
但實際上,它是世界最毒水母——
「僧帽水母」!
有微博網友網曝自己在海灘見到這種東西時,
不知道這是什麼,
好奇摸了一下,結果感到刺痛,
要趕往醫院:
提醒大家,千萬別手賤!「僧帽水母」中分泌的毒素非常殘暴,成千上萬刺細胞所積累的毒素的烈度,不輸於世界上任何的毒蛇!在2000年,被這種水母蜇傷的遊泳者中,有68%的人死亡!
任何被蜇傷者的身上,
都會出現恐怖的傷痕,
經久不退:
傷者除了遭受劇痛之外,還會出現血壓驟降,呼吸困難,神志逐漸喪失,全身休克,最後因肺循環衰竭而死亡!
它有時候飄在海上:
觸手達到9米之長,
遊泳者看到它的時候,
已經遲了……
它有時被衝到沙灘上:
美麗的外表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像普通的氣球和彩帶,孩子甚至大人都很容易好奇嘗試觸摸!(PS:僧帽水母死後,毒素仍起作用!)
編輯 黃星源
來源 海峽導報 臺海網 微博
綜合 八鮮過海(baxianguohai88)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海峽導報微信(ID hxdbwx)整合編輯
轉載請備註完整信息來源
快告訴身邊的家人朋友吧!
海蜇只是水母中的一種,
別見到水母就想著涼拌!
GET到了戳個ZAN!
老闆說,一個ZAN小編工資漲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