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帽水母,多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海綿。因其囊狀部分酷似16世紀的葡萄牙戰艦,又被稱葡萄牙軍艦水母。僧帽水母並非通常意義上的水母,它的真身是水螅的集合體。
僧帽水母上部是一個充氣的囊狀浮器,用於在水面上漂浮;下部分為三類——指狀個員,負責抓住獵物;營養個員,負責食用獵物和生殖個員。各個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分工明確,人類被它蟄傷會比被蜜蜂蟄傷還要疼痛,嚴重時可能休克甚至死亡。然而這種讓人避而遠之的生物在攝影師Aaron Ansarov的鏡頭下,呈現出了一種奇特的迷幻美感。
攝影師Aaron Ansarov居住在美國南佛羅裡達,他經常和妻子戴上橡膠手套去海邊撿被海浪衝到岸上的僧帽水母,把它們帶到附近一個工作室裡,放在一個裝滿海水的冷卻器裡。隨後他便在明亮的看版臺上給僧帽水母拍攝,並用PS軟體處理圖像。
在拍攝時,這些僧帽水母還是活著的,拍攝結束後它們會被送回海岸。Aaron Ansarov表示,在不能自主移動的前提下,被衝到岸邊的僧帽水母很難存活,但這又是大自然的一種獨特設計。
文章內容源於《潛水Diving》雜誌,本站僅做整理、編輯。如覺侵權,可回複本平臺,我們會儘快處理。
相關閱讀:
人與鯊——究竟誰吃誰?
海洋生物:永生不死的燈塔水母
海洋生物:萬隻海龜海灘產蛋奇觀
海洋生物:鯊魚與獅子魚的戰爭
海洋生物:蓑suō 鮋yóu(獅子魚)
海洋生物:「常勝將軍」——章魚
海洋生物:藍鯨的輓歌
我不醜我也很溫柔,我叫小海牛
海洋生物:水母
海洋生物:探秘印尼蝠鱝保護區
海洋生物:兇殘與溫柔的海洋生物——海星
海洋生物:蹭吃的海獅,成魚鋪常客
海洋生物:海蛞蝓(海蝸牛)(海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