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可謂是遍地都是錢,就看你會不會撿。這不,英國一個16歲的女孩憑著自己建立的專給中國人起英文名的網站一下子就賺到了40萬人民幣,連她自己都嚇了一跳。
確實,現在人們對「國際範」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先不說大城市裡崛起的各種跨國大企業,就連村頭王師傅經營了二十多年的「老王理髮」也在一頓華麗的裝修之後更名為了「Old King時尚美髮沙龍」,而且要求所有的理髮師都取一個英文名。
不過是取英文名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確實是一種挑戰,所以很多人在取名的時候走的都是保守派路線,中學英語課本裡的Tom、Mike、Lucy、Lily……成了首選。
但這也形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重名率太高,當「Old King時尚美髮沙龍」的一級造型師Tom往「Justin Bieber造型至尊店」跳槽時,突然發現那裡的造型總監也叫Tom,這一下就尷尬了。
本著「辦卡提成按名發,一店不容倆Tom」的江湖規矩,新來的Tom就必須要改名了,此時,多數人都會建議他改為某好萊塢巨製中男主角的名字——Jerry,因為世人都相信Tom和Jerry在一起一定能過上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確實,從電影裡或明星名人身上選英文名字的方法也深受中國人喜愛,像James天生就帶著007的帥氣和冷酷、Lucas自來便有一股濃烈的藝術氣息,Elizabeth和William展現的王室氣息更是貴氣逼人。
但從影視劇中選名字的方法並不一定保險。
我有個同學,是一個愛在辦公桌上擺塑料小人的資深宅男,他畢業後入職了一家必須起英文名的外資企業,當時他看著桌上的賽文奧特曼心想不如就叫Seven吧,而當他得知鄰座叫Eleven後便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後來他乾脆就直接叫了奧特曼的英文名Ultraman,不過他也因此獲得了「快男」這個綽號。
而隨著全球一體化速度的開始不斷加快,中國人在取英文名的時候也越來越大膽,因此有許多中國人乘著商品經濟發展這股東風,開始了一個世界上前所未有「沒文化大革命」——用奢侈品名牌取名字。
這場革命的參與者以女孩居多,她們的容貌風格統一、身材前凸後翹、穿衣簡單醒目、臉上的僵硬微笑中蕩漾著玻尿酸的漣漪,會在各種直播平臺上和粉絲們打招呼: 「Hi,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女神Tiffany/Diro/Gucci……」
沒文化可怕,有文化瞎用更可怕。
有人為了避免重名,直接用中文名的諧音來做英文名,這種如果用的好倒沒什麼,如果用的不好那就很尷尬了:
比如範美麗的英文名叫Family。
姓呂叫就叫LV,
但最讓人羞澀的還是名字裡有迪就叫「Dick」,
唯一能與之匹敵的就是名字就是Cherry了,雖然現在很多中國女孩都給自己取名叫Cherry。
除了取諧音,用和中文名意義相近英文取名也有很多尷尬,其中著名的例子當屬某企鵝帝國的霸道總裁馬先生,在起英文名時卻起了個萌死人不償命的「Pony」。
這基本和比爾蓋茨,取了一個中文名字叫「熊二」是一個效果。
還有姓尚,名地,英文直接叫God的,你真不怕每天都人大聲呼喚你嗎?
如果真按這個套路取名的話,曹操的英文名是不是要叫Double Fu-k?
《Vista看天下》團隊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聞故事
微信公眾號搜索「看天下」添加關注
商務合作請聯繫QQ:331080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