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8月26日,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人權宣言》)。該宣言後來被用來作1791年憲法的前言。
《人權宣言》是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初期,為反對封建專治統治,闡明資產階級社會基本原則而提出的綱領性文獻。
《人權宣言》全文共17條。
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顯示社會上的差別。」這就從原則上肯定了人們之間權利是平等的,意味著反對封建特權與封建等級制。第二條:「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明確提出了人權就是個人的自由權、財產權和反抗壓迫權,強調人權是天賦的和不可剝奪的。第六條:「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定。法律對於所有的人,無論是施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在這一條中既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號,又體現了資產階級「主權在民」的思想。第八條:「法律以外,不得處罰任何人」。這一條指出要依法行事。第十條:「意見的發表只要不幹擾法律所規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見、甚至信教的意見而遭到幹涉。」這條肯定了資產階級的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和人身不可侵犯的權利。第十二條:「人權的保障需要有武裝的力量;因此,這種力量是為了全體的利益……而設立的」。這一條肯定了政府只是為了保障人民安全和權利,否則就應改變它。否定了君權的神聖和肯定了人民有決定國家命運的權利。第十六條:「凡權利無保障和分權未確立的社會,就沒有憲法」。這裡說的「分權」就是「三權分立」,《宣言》闡明了要用三權分立的新型國家來保護人權,只有這樣才能改變集三權於國王一人的專橫局面。限制王權,實現自由平等。第十七條規定:「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權利」。這就奠定了《人權宣言》的階級基礎,從而使每一條都打上了資產階級的烙印。《人權宣言》提出的平等、自由、權利都是建立在確保私有財產這個基礎之上的。
總之,《人權宣言》明確宣布自由、平等、財產和安全是天賦的神聖不可侵犯的人權;宣布了「主權在民」的原則;宣布了資產階級基本的民主權利;宣布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人權宣言》的發表,打碎了君權神授的神話,否定了封建等級制,激發了革命人民的巨大熱情,起到了動員、組織人民群眾參加反封建鬥爭的作用。人們高舉「人權」的旗幟,給封建特權階級與封建專制制度以沉重的打擊,促進了大革命的深入發展。《人權宣言》成為法國大革命徹底性和典型性的重要標誌。
文章來源: 人民網
推薦:西方哲學大師經典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