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宣言:一份寫給全人類的情書 | 讀本書

2021-02-21 韓青說書

今天(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這是為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設立的紀念日。人權宣言歷史上有過很多份,宣言嘛,既能留名又不需要負責任,多一些是難免的,就像「我愛你」一樣。不過,說總比不說要好,說「我愛你」總比說「我殺了你吧」要好,說多了大家就不得不當真了。

人權序言,就像一份寫給全人類的情書。其中最出名的兩份,一是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二是法國大革命期間通過的《人權宣言》(《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之前我沒讀過,尋思著宣言能有啥看頭,又不是寫給我一個人的,浪費時間,不值得。今天在車上偶然翻起,才發現這些宣言寫得這麼動人,語言精練,但卻飽含情感,雖然是寫給全人類的,但卻不顯空泛,一樣能直達每一個個體的內心,給我的感覺,是一種抽象的浪漫和決絕的柔情。

每一條款、每一語句都有研究價值,就像一座金礦,而且全是有的放矢、直擊要害,就像一劑劑西藥。

先看《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吧(王建學譯),1789年8月26日由法國制憲國民會議頒布。為了和國際接軌,特意配上潘恩翻譯的英文版和法文原版。

1789年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Citizens by The National Assembly of France

Dé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 de 1789

序言

組成國民會議的法蘭西人民的代表們,相信對於人權的無知、忽視與輕蔑乃是公共災禍與政府腐化的唯一原因,乃決定在一個莊嚴的宣言裡,呈現人類自然的、不可讓渡的與神聖的權利,以便這個永遠呈現於社會所有成員之前的宣言,能不斷地向他們提醒他們的權利與義務;以便立法權與行政權的行動,因能隨時與所有政治制度的目標兩相比較,從而更受尊重;以便公民們今後根據簡單而無可爭辯的原則所提出的各種要求,總能導向憲法的維護和導向全體的幸福。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of FRANCE, formed into a NATIONAL ASSEMBLY, considering that ignorance, neglect, or contempt of human rights, are the sole causes of public misfortunes and corruptions of Government, have resolved to set forth in a solemn declaration, these natural, imprescriptible, and inalienable rights: that this declaration being constantly present to the minds of the members of the body social, they may be forever kept attentive to their rights and their duties; that the acts of the legislative and executive powers of Government, being capable of being every moment compared with the end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may be more respected; and also, that the future claims of the citizens, being directed by simple and incontestable principles, may always tend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general happiness.

Les Représentants du Peuple Français, constitués en Assemblée Nationale, considérant que l'ignorance, l'oubli ou le mépris des droits de l'Homme sont les seules causes des malheurs publics et de la corruption des Gouvernements, ont résolu d'exposer, dans une Déclaration solennelle, les droits naturels, inaliénables et sacrés de l'Homme, afin que cette Déclaration, constamment présente à tous les Membres du corps social, leur rappelle sans cesse leurs droits et leurs devoirs ; afin que les actes du pouvoir législatif, et ceux du pouvoir exécutif, pouvant être à chaque instant comparés avec le but de toute institution politique, en soient plus respectés; afin que les réclamations des citoyens, fondées désormais sur des principes simples et incontestables, tournent toujours au maintien de la Constitution et au bonheur de tous.

因此,國民會議在上帝面前及其庇護之下,承認並且宣布如下的人權和公民權。

For these reasons the NATIONAL ASSEMBLY doth recognize and declar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Supreme Being, and with the hope of his blessing and favour, the following sacred rights of men and of citizens:

En conséquence, l'Assemblée Nationale reconnaît et déclare, en présence et sous les auspices de l'Etre suprême, les droits suivan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

第一條 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一律平等。社會差別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礎之上。(基本人權原則,事關尊嚴)

Men are born, and always continue, free and equal in respect of their rights. Civil distinctions, therefore, can be founded only on public utility.

Les hommes naissent et demeurent libres et égaux en droits. Les distinctions sociales ne peuvent être fondées que sur l'utilité commune.

第二條 一切政治結合均旨在維護人類自然的和不受時效約束的權利。這些權利是自由、財產、安全與反抗壓迫。(基本人權原則,事關尊嚴)

The aim of all political associations i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natural and imprescriptible rights of man; and these rights are liberty, property, security, and resistance of oppression.

Le but de toute association politique est la conservation des droits naturels et imprescriptibles de l'Homme. Ces droits sont la liberté, la propriété, la sûreté, et la résistance à l'oppression.

第三條 整個主權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於國民。任何團體或任何個人皆不得行使國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權力。(人民主權原則)

The nation is essentially the source of all sovereignty; nor can any individual, or any body of men, be entitled to any authority which is not expressly derived from it.

Le principe de toute Souveraineté réside essentiellement dans la Nation. Nul corps, nul individu ne peut exercer d'autorité qui n'en émane expressément.

第四條 自由是指能從事一切無害於他人的行為;因此,每一個人行使其自然權利,只以保證社會上其他成員能享有相同的權利為限制。此等限制只能以法律決定之。(自由以平等為界)

Political liberty consists in the power of doing whatever does not injure another. The exercise of the natural rights of every man, has no other limits than those which are necessary to secure to every other man the free exercise of the same rights; and these limits are determinable only by the law.

La liberté consiste à pouvoir faire tout ce qui ne nuit pas à autrui : ainsi, l'exercice des droits naturels de chaque homme n'a de bornes que celles qui assurent aux autres Membres de la Société la jouissance de ces mêmes droits. Ces bornes ne peuvent être déterminées que par la Loi.

第五條 法律僅有權禁止有害於社會的行為。凡未經法律禁止的行為即不得受到妨礙,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強制去從事法律所未要求的行為。(法無禁止則可行)

The law ought to prohibit only actions hurtful to society. What is not prohibited by the law should not be hindered; nor should anyone be compelled to that which the law does not require.

La Loi n'a le droit de défendre que les actions nuisibles à la Société. Tout ce qui n'est pas défendu par la Loi ne peut être empêché, et nul ne peut être contraint à faire ce qu'elle n'ordonne pas.

第六條 法律是公意的表達。每一個公民皆有權親自或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訂。法律對於所有的人,無論是施行保護或是懲罰都是一樣的。在法律的眼裡一律平等的所有公民皆能按照他們的能力平等地擔任一切公共官職、職位與職務,除他們的德行和才能以外不受任何其他差別。(民眾立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The law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will of the community. All citizens have a right to concur, either personally or by their representatives, in its formation. It should be the same to all, whether it protects or punishes; and all being equal in its sight, are equally eligible to all honours, places, and employ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abilities, without any other distinction than that created by their virtues and talents.

La Loi est l'expression de la volonté générale. Tous les Citoyens ont droit de concourir personnellement, ou par leurs Représentants, à sa formation. Elle doit être la même pour tous, soit qu'elle protège, soit qu'elle punisse. Tous les Citoyens étant égaux à ses yeux sont également admissibles à toutes dignités, places et emplois publics, selon leur capacité, et sans autre distinction que celle de leurs vertus et de leurs talents.

第七條 除非在法律所確定情況下並按照法律所規定的程序,任何人均不受控告、逮捕與拘留。凡請求發布、傳送、執行或使人執行任何專斷的命令者,皆應受到懲罰;但任何根據法律而被傳喚或逮捕的公民則應當立即服從,抗拒即屬犯罪。(罪刑法定,正當程序)

No man should be accused, arrested, or held in confinement, except in cases determined by the law, and according to the forms which it has prescribed. All who promote, solicit, execute, or cause to be executed, arbitrary orders, ought to be punished, and every citizen called upon, or apprehended by virtue of the law, ought immediately to obey, and renders himself culpable by resistance.

Nul homme ne peut être accusé, arrêté ni détenu que dans les cas déterminés par la Loi, et selon les formes qu'elle a prescrites. Ceux qui sollicitent, expédient, exécutent ou font exécuter des ordres arbitraires, doivent être punis ; mais tout citoyen appelé ou saisi en vertu de la Loi doit obéir à l'instant : il se rend coupable par la résistance.

第八條 法律只應設立確實必要和明顯必要的刑罰,而且除非根據在犯法前已經通過並且公布的法律而合法地受到科處,任何人均不應遭受刑罰。(法不溯及既往)

The law ought to impose no other penalties but such as are absolutely and evidently necessary; and no one ought to be punished, but in virtue of a law promulgated before the offence, and legally applied.

La Loi ne doit établir que des peines strictement et évidemment nécessaires, et nul ne peut être puni qu'en vertu d'une Loi établie et promulguée antérieurement au délit, et légalement appliquée.

第九條 所有人直到被宣告有罪之前,均應被推定為無罪,而即使判定逮捕系屬必要者,一切為羈押人犯身體而不必要的嚴酷手段,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無罪推定)

Every man being presumed innocent till he has been convicted, whenever his detention becomes indispensable, all rigour to him, more than is necessary to secure his person, ought to be provided against by the law.

Tout homme étant présumé innocent jusqu'à ce qu'il ait été déclaré coupable, s'il est jugé indispensable de l'arrêter, toute rigueur qui ne serait pas nécessaire pour s'assurer de sa personne doit être sévèrement réprimée par la loi.

第十條 任何人不應為其意見甚至其宗教觀點而遭到幹涉,只要它們的表達沒有擾亂法律所建立的公共秩序。(宗教信仰自由)

No man ought to be molested on account of his opinions, not even on account of his religious opinions, provided his avowal of them does not disturb the public order established by the law.

Nul ne doit être inquiété pour ses opinions, même religieuses, pourvu que leur manifestation ne trouble pas l'ordre public établi par la Loi.

第十一條 自由交流思想與意見乃是人類最為寶貴的權利之一。因此,每一個公民都可以自由地言論、著作與出版,但應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對此項自由的濫用承擔責任。(言論自由)

The unrestrained communication of thoughts and opinions being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rights of man, every citizen may speak, write, and publish freely, provided h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abuse of this liberty, in cases determined by the law.

La libre communication des pensées et des opinions est un des droits les plus précieux de l'Homme : tout Citoyen peut donc parler, écrire, imprimer librement, sauf à répondre de l'abus de cette liberté dans les cas déterminés par la Loi.

第十二條 人權和公民權的保障需要公共的武裝力量。這一力量因此是為了全體的福祉而不是為了此種力量的受任人的個人利益而設立的。(軍警國有)

A public force being necessary to give security to the rights of men and of citizens, that force is instituted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ommunity and not for the particular benefit of the persons to whom it is intrusted.

La garantie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 nécessite une force publique : cette force est donc instituée pour l'avantage de tous, et non pour l'utilité particulière de ceux auxquels elle est confiée.

第十三條 為了公共武裝力量的維持和行政的開支,公共賦稅是不可或缺的。賦稅應在全體公民之間按其能力平等地分攤。(納稅義務)

A common contribution being necessary for the support of the public force, and for defraying the other expenses of government, it ought to be divided equally among the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according to their abilities.

Pour l'entretien de la force publique, et pour les dépenses d'administration, une contribution commune est indispensable : elle doit être également répartie entre tous les citoyens, en raison de leurs facultés.

第十四條 所有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由其代表決定公共賦稅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批准,知悉其用途,並決定稅率、稅基、徵收方式和期限。(無代表,不納稅)

Every citizen has a right, either by himself or his representative, to a free voice in determining the necessity of public contributions, the appropriation of them, and their amount, mode of assessment, and duration.

Tous les Citoyens ont le droit de constater, par eux-mêmes ou par leurs représentants, la nécessité de la contribution publique, de la consentir librement, d'en suivre l'emploi, et d'en déterminer la quotité, l'assiette, le recouvrement et la durée.

第十五條 社會有權要求一切公務人員報告其行政工作。(政府報告,信息公開)

Every community has a right to demand of all its agents an account of their conduct.

La Société a le droit de demander compte à tout Agent public de son administration.

第十六條 一切社會,凡權利無保障或分權未確立,均無絲毫憲法之可言。(憲政分權原則,有憲法不代表行憲政)

Every community in which a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a security of rights is not provided for, wants a constitution.

Toute Société dans laquelle la garantie des Droits n'est pas assurée, ni la séparation des Pouvoirs déterminée, n'a point de Constitution.

第十七條 財產是不可侵犯與神聖的權利,除非合法認定的公共需要對它明白地提出要求,同時基於公正和預先補償的條件,任何人的財產皆不可受到剝奪。(私產神聖)

The right to property being inviolable and sacred, no one ought to be deprived of it, except in cases of evident public necessity, legally ascertained, and on condition of a previous just indemnity.

La propriété étant un droit inviolable et sacré, nul ne peut en être privé, si ce n'est lorsque la nécessité publique, légalement constatée, l'exige évidemment, et sous la condition d'une juste et préalable indemnité.

上述條款,沒有一條是多餘的,法國的人權序言,就像是牛頓的三大定律一樣,讓社會的健康運轉有規可循。時隔二百多年仍不過時,很多條款還成為現代國家的憲政原則和立法原則,也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學家和政治學家。比如,1948年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曾擔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和歐洲人權法院院長的法國法學家勒內·卡森。

這裡還是直接引用徐賁大叔的文章吧,《普遍人權的四個價值支柱》(2012年《中國新聞周刊》)。

人權的「柱廊」

聯合國1948年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共有30個條款。美國丹佛大學的人權研究專家伊謝教授(Micheline R. Ishay)在《人權的歷史》(The History of Human Rights: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Globalization Era)一書中,將《人權宣言》比喻為一個由四根圓柱支撐而起的「柱廊」(portico)。 柱廊一般是建築物的入口,由圓柱支撐起一個屋頂,是古希臘對後世很有影響的一種公共建築樣式。用柱廊來比喻《人權宣言》,令人聯想起它的高尚而宏大的公共意義。

伊謝是在對人權的歷史研究中形成關於《人權宣言》的形象比喻的。她把世界普遍人權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是人類早期對人的生命價值的倫理思考;第二是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的自由主義人權理念;第三是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社會主義者們提出的人權要求;第四是20世紀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而得以加強的群體自治人權觀念。伊謝說,她的靈感來自法國法學家勒內·卡森(René Cassin) 所說的法國革命四大價值支柱「尊嚴、自由、平等、博愛」。卡森是1948年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曾擔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和歐洲人權法院院長,1968年因對起草人權宣言的貢獻,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伊謝形象地將《世界人權宣言》描繪為由四根廊柱和一個廊頂構成的世界正義大廈。宣言的前27條依照「尊嚴、自由、平等、兄弟關係」這四個基本價值形成四個部分,像四根柱子般地撐起宣言的廊頂,這廊頂就是《人權宣言》的最後3條,(28-30條)。這三條說的是實現人權所需要的國家社會和國際條件、與民主社會的關係、以及「本宣言的任何條文,不得解釋為默許任何國家、集團或個人有權進行任何旨在破壞本宣言所載的任何權利和自由的活動或行為」(第30條)。也就是說,如何國家、集團、個人都不得對人權做出違背《人權宣言》的解釋,也不得有違反人權的行為。

尊嚴與自由

支撐《人權宣言》的四根支柱,每一根都代表著人權發展的一個歷史裡程碑。第一根支柱是「尊嚴」,它包括在宣言的第1和第2條中——人類的所有個人,不分種族、宗教、信仰、民族、社會階級或階層或性別,都是有尊嚴的生命體。「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第1條),「人人有資格享有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區別」(第2條)。人權是適用於人類的每一個個體的,因此是普世的,不普世的權利不是《人權宣言》所說的人權。

《人權宣言》的第二根支柱體現在宣言從第3至第19(共17條)中,代表著伊謝所說的「第一代人權」,也就是啟蒙運動時期得以清楚、強勢表達的公民自由和自由權利。個體擁有「權利」,這個觀念使得啟蒙運動時期的民主觀迥然不同於古代民主。例如,法國文化歷史學家韋爾南(Jean-Pierre Vernant)說:「古希臘的民主是給每一個公民以權力,讓他們得以爭論、決定、評判,在法庭中評判,因為主持法律公正的,……沒有國家,因此,也沒有必要在這個國家裡實行權力分離。……古人的所謂自由,就是不做任何人的奴隸:這是一種政治自由,一種幹涉城邦事務的自由。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古代國家是建立在個體擁有權利的概念上的」。啟蒙運動的偉大成就之一便是人類運用自己的理性,對個人權利與道德公共生活,與具有正當性的國家和政府的關係有了深刻的認識(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盧梭)。儘管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種認識有很多局限性,但它的開創意義和深遠影響已經由現代世界中絕大多數人共同認可的普遍人權所充分證明。

第一代人權強調的主要是作為有尊嚴的個體必須擁有的個人權利,如「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第3條)、不得奴役他人(第4條)、禁止酷刑和不人道、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罰(第5條)、尊重人格(第6條)、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第7條)、基本權利遭受侵害時必須予以補救(第8條)、不得任意逮捕、拘禁或放逐(第9條)、公正的和公開的審訊(第10條)、證實有罪以前,應被視為無罪(第11條)、保護隱私和名譽(第12條)、自由遷徙和居住(第13條)、自由出入祖國(第14條)、可以在其他國家尋求和享受庇護以避免迫害(第14條)、有權享有國籍(第15條)、婚姻和家庭權利(第16條)、財產不得任意剝奪(第17條)、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權利(第18條)、發表主張和意見的自由(第19條)。在一個民主的國家裡,這些人權會在國家的實在法中成為法典,明確規定為公民的自由和權利。

平等與群體自主

《人權宣言》的第三根支柱包括從第20至26條(共7條)之中,這是第二代人權。它的核心價值是平等,主要是社會主義者們在工業革命歷史階段中所爭取的那種政治、社會和經濟的平等,涉及平等的投票權,社會公正和福利、對勞工、婦女、兒童、殖民地人民和其他弱者的社會權利和社會保護等等。例如,人人有權享有和平集會和結社的自由(第20條)、 人人有直接或通過自由選擇的代表參與治理本國的權利,有普遍和平等的投票權(第21條)、人人有權享受社會保障(第22條)、人人有權工作、自由選擇職業、同工同酬、組織和參加工會、享受免於失業的保障(第23條)、享有休息和閒暇的權利(第24條)、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保護母親和兒童(第25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應當免費,至少在初級和基本階段應如此(第26條)。

對普遍人權的歪曲總是把第一代人權(自由的政治權利)與第二代人權(平等的社會權利)割裂開來。這是違背《人權宣言》的。伊謝指出,19世紀的社會主義者們(包括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第二代人權,是「自由、平等、博愛」的真正繼承者。他們不僅沒有排斥,反而是繼承了啟蒙主義者的世界主義和跨國精神。他們期待的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而不是滿足於在一國之內實現他們主張的社會主義價值和權利。他們反對任何政府以特殊國情為藉口隨意曲解和取消他們的那些具有普世價值的平等權利。

《人權宣言》的第四根支柱是包括第27條中的第三代人權,這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就已提出的關於群體和民族團結(友愛)的權利,在20世紀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大趨勢中,明確為群體自我治理的原則。第二十七條規定,「㈠ 人人有權自由參加社會的文化生活,享受藝術,並分享科學進步及其產生的福利。㈡ 人人對由於他所創作的任何科學、文學或美術作品而產生的精神的和物質的利益,有享受保護的權利」。這一條往往被看成是與個體有關的群體文化權利。

國家政府的人權責任

《人權宣言》的四個價值支柱,它們所支持的不同種類的人權都是普遍性質的,都適用於人類的所有成員,而不只是世界的某個局部地區(如「西方」)的人們。我們知道,聯合國在《世界人權宣言》的基礎上通過的一項最重要的公約就是《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又稱「B公約」)。由於世界人權宣言內容包括第一階段的公民和政治權利以及第二階段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再達成一個同時包括兩階段的公約是很難在國際上達成共識的。另外,像資本主義的美國會比較關心公民和政治權利,而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則偏向於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為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撰寫了兩份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伊謝在《人權史》中將人權發展的歷史分為四個階段,把有關於自由、財產的權利稱為「第一代人權」(形成於啟蒙時期),把有關於經濟、社會、文化的權利稱為「第二代人權」(形成於工業化時期),把與群體和文化自主有關的權利稱為「第三代人權」(特別與二次大戰後的民族獨立和解放有關)。這樣的區分與《世界人權宣言》的第一、二兩個階段的人權的區分是符合的。但是,她同時強調,文化自主的人權雖然是「第三代」,但在「第二代」時已經出現。文化自主並不意味著任何國家、團體、個人可以隨意歪曲解釋在聯合國這個具有國際權威的機構框架中訂立的人權宣言。任何一個國家,一旦籤署承認這個宣言,就有義務儘可能忠實地貫徹執行,並在國家的法律中將這些人權法規化為具體的公民權利。

我們所珍視的各種價值都是由法律以及使得法律成為可能的政治所賦予的。尊嚴、自由、平等、博愛都是公共政治的產物,都是由特定的政治制度所創製的。人類並不天生就有擁有與這些價值相一致的權利,能夠提供、維護這些價值的制度和秩序都是由於政治和法律使然,並且只有在政治、社會發展中才能得到保障。當這些價值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難實現或者被公然詆毀和破壞時,我們責怪的首先便是政府,我們甚至會以為,政府的存在對於這些價值和權利本來就是多餘的。可是,事實上我們只有依靠政府的存在才能享有這些權利,因為只有政府才能制定保護這些權利的法律。

政府對一個國家內部公民是否能享有這些權利負有獨一無二的責任,政府的正當性因此是與公民們能否擁有這些權利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一方面,公民們的這些權利不應該是政府賜予的,而應該是他們自己爭取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們所要爭取的那些權利,以及他們所依賴的那些價值,都需要有允許和鼓勵爭取這些權利和價值的政治條件。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態需要從這兩個方面來衡量,如果能夠由此勾勒出現狀的不足,那麼也就能對未來的改善有切實的期待並確定合適的目標。

《世界人權宣言》原文我就不再複製了,直接去聯合國官網上讀(可點擊「閱讀原文」)吧,70周年聯合國搞的官方活動是「挺身維護人權——錄製你的聲音!」人人享有基本人權,用自己的語言,將人權傳遞到世界各地。缺什麼讀什麼,雪夜閉門讀人權,可能比吃火鍋更得勁。

相關焦點

  • 法國《人權宣言》講了什麼
    1789年8月26日,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人權宣言》)。該宣言後來被用來作1791年憲法的前言。
  • 【世界人權日】六項人權基本內容,你知道嗎?
    「世界人權日」的由來:二戰是世界上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重新瓜分全球的資源,如原料和土地等,而發動的大規模戰爭。對全人類來說,戰爭是非常殘酷的。二戰期間,到處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人類遭到空前的浩劫。在戰爭年代,根本沒有什麼人權可談。
  • 國際人權日
    國際人權日,也叫做世界人權日,時間在每年的12月10日,這是為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設立的紀念日。今天,小安就帶大家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人權相關的知識!人權,是指一個應享受的人身自由和各種民主權利,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合乎人權的對待。
  • 世界人權日
    近日,在世界人權日來臨之際,發生了一件重大的新聞事件。澳大利亞軍方公布了一份遲來的調查報告,報告中描述了一種讓人震驚的「殺人練習」,披露了澳軍特種部隊在阿富汗戰爭期間殺害無辜平民,甚至對兩名兒童進行割喉的種種罪行。這則新聞不由的讓我們腦海中響起了警鐘,讓我們不得不意識到人權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設立了世界人權日嗎?以及對人權有多少了解呢?
  • 粉紅色,有香味,情書耶 (老街-第179)
    粉紅色,有香味,情書耶(老街-第179)「報告老大,目測前方100米,發現一封來歷不明的情書。」你還記得你收到的情書和你猶豫半天終於送出去的情書嗎?現在如果提到情書仿佛是很遙遠的事,別人也會嘲笑一番,都什麼時代了。網絡科技這麼發達,誰還寫情書啊,要表白髮個微信不就好了嗎,搞那麼文鄒鄒肉麻兮兮的幹啥。
  •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寫了一封情書……
    今天社交網絡上流傳著一封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手寫的情書卡片總理的情書刷屏啦
  • 情人節| 地表最強的8封英文情書
    這是邱吉爾於1935年寫給妻子克萊芒蒂娜(Clementine)的一封情書的節選: 「My darling Clemmie, in your letter you wrote some words very dear to me, about having enriched your life.
  • 情人節,寫給自己的情書
    情人節到了,寫封情書給自己,願所有人都能被世界溫柔相待,此生所遇皆為良人。
  • 世間最浪漫的文字 史上最偉大的10封英文情書
    約翰尼·卡什在妻子瓊·卡特65歲生日時寫給妻子的情書(1994年)  'We get old and get used to each other. We think alike. We read each others minds. We know what the other wants without asking.
  • 這個情人節,看老師寫給學生的「情書」 我是教師
    我們能夠相遇在一起,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裡,在溫馨優雅的校園裡,共同走過一年、共同走過兩年、共同走過三年,是上輩子的緣,是此生的情,我們不可辜負。也許我的愛不夠多,也許我的胸懷不夠寬廣,但我願意把我的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每一個孩子,我願意把我的胸膛讓每一位孩子倚靠。因為,我要對得起你們期待的眼神,也要對得起我曾經許下的教書育人的誓言。
  • 一份聯合國的報告:上網權是基本人權!
    《聯合國關於上網權即基本人權的報告》
  • 2015年,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讀了這23本書 新亞 New Asia
    ▲ 扎克伯格正在與自家汪星人讀《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的終結》(中文版已出)本書的作者卡特姆,就是皮克斯的總裁兼聯合創始人。你能從中讀到多部電影的幕後製作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夠一窺皮克斯的創意模式——畢竟,賺足全世界影迷的眼淚,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兒。《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文版已出)
  • 《情書》:巖井俊二式愛情,簡單且唯美
    或許,那些你在電影中的困惑,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不一樣的答案。「你好嗎?」「我很好。」其實《情書》的浪漫不止於此。每一封書信的傳遞,都是一份未曾說出口的想念。就像是當年藤井樹(男)轉學前,特意來找她一樣,幫忙還書只是一個藉口,《追憶逝水年華》借書卡背面的畫像才是他送給她最後的一份紀念,可是直到很多年以後,藤井樹(女)才發現了這個秘密。秘密不會說話,卻總是會在不經意間把這份心思傳遞給對方。
  • 《聯合國家宣言》全文
    《聯合國家共同宣言》即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發表的宣言,亦《阿卡迪亞會議宣言》,又稱《二十六國宣言》。
  • 黃山冬雪:一封關於邂逅的情書
    看過黃山的松,在絕壁中逆境生存;觸摸過黃山的奇石,聽它們敘說著從滄海到桑田的故事;讀過黃山的雲海,才懂得世上有很多東西,虛無縹緲難以把握;沐過黃山的溫泉,在落雪中享受一份穿越地表的溫暖。好想寫一封情書給冬季的黃山,訴說對它的思念,並期待一場最美的邂逅。
  • 情人節快到了,你的愛人在這裡幫你寫情書!順便秀個恩愛,電子相冊、永生花、情侶抱枕等你來拿!
    hey,寶貝兒~凡先森的情人節,為粉絲們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籃球迷的情人節,題目:我的愛人自從遇見了你我的PH一直小於7(解釋:寫給我的愛人,自從遇到了你,我發現自己一直在吃醋,因為我很愛你!)你可以直接用純文字版的三行情書來表達你的感情,三行情書原文不超過50字,可以寫給父母、伴侶、同學同事或是許久未見的好友,甚至是一直讓你念念不忘的一個地方、一個物品、一件事情,但是三行情書後面要配上你創作的解釋,或者你寫詩背後的故事,解釋內容在80字以上。二、圖文結合版【父母篇】題目:愛是什麼?
  • 美國大使2019年國際人權日聲明
    埃莉諾·羅斯福與《世界人權宣言》(1949)Photo: FDR Presidential Library & Museum在這裡查看大使聲明,See the Ambassador’s statement here :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g.cn/zh/u-s-ambassador-statement-on-international-human-rights-day
  • 亞馬遜誠意推薦書單:一生要讀的100本書
  • 世界人權日 | 你應該知道的事兒~
    世界人權宣言共有30條。與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其他兩個可選協約一起包含在國際人權法案中。 (1)生命權。生命權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如果無法充分保障人的生命權,那麼一切其它權利都是空中樓閣。「生命權是一個人之所以被當作人類夥伴所必須享有的權利。」 (2)自由權。
  • 人權日(杜課744期)
    《世界人權宣言》列述了六大類基本人權: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獲助權和公正權。其大部分類型都旨在提醒全人類持續追求更全面的人權保障,而不只是滿足於吃飽穿暖。 具體來看,《世界人權宣言》包括以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 1、生命權與人身安全(第3條):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2、禁止奴役和奴隸買賣(第4條) 3、禁止酷刑(第5條):任何人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殘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