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最近被網民稱為「史上最牛零食」。 這種袋裝小食品看似不起眼,卻出現在幾乎所有菜市場、小賣部的貨架上,在網店裡也賣得十分火爆,甚至已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其消費群體數以百萬計,主體是各地中小學生、農村留守兒童。人們不禁擔心,「辣條」衛生嗎?上圖看看吧!
位於河南省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廠房內,運送辣條的藍色塑料箱上面布滿黑色的汙物和油漬。
一些工人由於長時間接觸辣條,雙手被浸得泛著紅色的油光,一些人的手指出現紅腫甚至潰爛,纏著顏色各異的布條繼續工作。
工人直接用手將辣條一塊塊裝入塑料包裝袋。
生產廠房外,雜物遍地,汙水橫流
「火得不得了」VS「髒得不得了」 每到放學,走出校門的第一站,北京小學生小明(化名)都是走進校門西側的小賣店:「老闆,一包辣條。」掏出一元錢,小明撕開包裝,拿出一根辣條放進嘴裡,順帶舔了舔沾上油膩的手指頭。走出小賣店,回家的路上有不少和他一樣邊走邊吃辣條的同學。 「小學生的必備食品,童年的記憶。」對囊中羞澀的學生族而言,小包裝辣條真是「便宜又好吃」的美味。記者走訪北京、河南等地十餘所中小學校,發現校門口的小賣店裡都擺滿了各種品牌的辣條。 「好賣得很,至少每天能賣幾十包!」一小賣店老闆說。 「買了一百包辣條,有錢,就是任性」「好吃到停不下來」……在新浪微博裡,包含「辣條」的微博數量高達300多萬條,這些拿辣條開涮的段子層出不窮,吸引不少原本不知辣條為何物的人紛紛下單網購,多款辣條產品銷量過萬。在某電商網站的銷售指數中輸入「辣條」,相關關鍵詞的搜索量曾高達20.7萬,而55%的喜好購買人群在18歲至24歲之間。 「辣條倍兒有國際範,老外都愛吃。」去年下半年,美國亞馬遜網站上爆出了一張格外搶眼的圖片。一包在國內僅售5毛錢的辣條,在美國卻以超過10倍的價格售賣。一時間,這種「麵筋加辣油」製成的小零食身價倍增,成功上演「走出國門,徵服世界」的逆襲,在「80後」「90後」群體中更是掀起了持續熱議。 在知名度飆升的同時,有關辣條食品安全問題的爭議卻從未停止。 「髒得不得了。」這是不少受訪者對於辣條的第一印象。網友「潮汐君」宣稱,自己親身實驗試吃十包辣條並記錄下整個過程,「全部吃完大約用了一個半小時,之後從晚上7點一直腹瀉至深夜12點,次日去醫院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而在亞馬遜網站上,一些外國消費者留言表示,吃辣條後出現腹瀉等症狀。
內容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