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鷺迷途市民接力救助 餵食餵喝水還給它包紮傷口

2021-02-08 廈門網

溼地保護中心工作人員救助小池鷺。記者 陳璐 攝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陳璐)昨日上午,一隻小池鷺在風雨中迷途。幸運的是,它遇上了熱心的廈門市民,為它提供遮風避雨的地方。市溼地保護中心工作人員救助了小池鷺,讓它有了「新家」。

  昨日上午8時許,天下著小雨。在嵩嶼碼頭執勤的嵩嶼邊防派出所戰士小楊發現,碼頭旁的一處綠化帶上,有一隻灰褐色的小鳥羽毛被雨水打溼,步履蹣跚,看起來像是受了傷。

  小楊小心地將小鳥捧起來,帶到崗亭旁。碼頭的不少市民聞訊前來圍觀。熱心的市民們對這隻迷途的小鳥充滿了愛心,有人餵它喝水,有人拿來小米給它吃。可小鳥似乎沒什麼精神,也沒有胃口,一口也不吃。而家裡養過鳥的小楊,則自告奮勇為小鳥做檢查,發現小鳥的一條腿有些擦傷,便幫它做了簡單的包紮。

  一位當地居民說,這隻小鳥很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夜鷺。小楊於是撥打晨報熱線8080000,希望晨報能幫忙聯繫相關機構,幫助這隻迷途的小鳥。為此,晨報記者迅速聯繫市溼地保護中心。該中心工作人員隨後同記者一起來到嵩嶼碼頭救治小鳥。

  市溼地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對小鳥進行了簡單的「體檢」,發現小鳥的身體狀況並無大礙,可能是因為早晨颳風下雨,從窩裡被風颳下樹,加上淋了雨,受了驚嚇,才會精神萎靡。由於尋找小鳥的窩未果,工作人員決定把小鳥先帶回中心照料,等其休養好、能獨立進食後再放歸自然。

  市溼地保護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隻迷途的小鳥是一隻半個月大的池鷺雛鳥。「池鷺成年後體長約50釐米,而這隻幼崽體長只有十餘釐米。這種鷺鳥性不甚畏人,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包括魚、蝦、螺、蛙、泥鰍、水生昆蟲、蝗蟲等,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所以,熱心的市民餵它吃小米,它無動於衷。」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由於這隻池鷺尚小,又被雨淋溼,他們把它帶回中心後,會先將它安置在保溫箱裡。「這麼大的鳥還不能獨立進食,每隔3小時就要餵一次食。我們會等到它能獨立後,再將它放歸溼地。」

  記者了解到,市溼地保護中心未來將成立臨時動物救助點,用於救助受傷或迷途的野生動物。

相關焦點

  • 撐傘、餵水喝、包紮傷口,天等民警為老奶奶做的事讓人感動
    一名受傷躺地老人一名撐傘民警一名包紮傷口民警由於一次意外交通事故, 他們被框進了鏡頭定格於街頭上最暖心的一幕4月10日,天等縣天寶南路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老人不幸受傷倒地,兩名過路民警為老人撐起傘、包紮傷口,一直守護在老人跟前,這一幕感動了許多過往群眾。
  • 大連人接力救助,骨折重傷而瀕危的戴勝鳥活了,取名「戴挺挺」
    一隻戴勝遭遇左翅膀橈尺骨粉碎性骨折的重傷,在愛心人士的接力救助中,度過危險期,頑強地活了下來,展現出生命的成長與倔強。這隻鳥是怎麼受傷的?它現在怎麼樣了?什麼時候能重返自然?請聽關東雪細細道來。愛心接力,小鳥得到救治3月29日13時許,正在棒棰島進行道路施工的一名市民在路邊發現一隻受傷的小鳥。
  • 請別傷害它!流浪狗狗疑遭「割喉」,市民愛心接力救治
    可樂被發現時的樣子「她曉得我是長期做寵物救助的,也第一時間和我說了狗狗的情況。通過視頻看到狗狗的精神還不錯,但脖子上的傷口比較大,不及時治療一定會沒命。」常年做寵物救助的愛心市民一哥告訴記者,下午5時許,在貴陽愛牠流浪動物救助基地的牽頭下,已經聯繫專業人員捕捉狗狗送醫治療。等待治療的可樂「看到都疼,怕是刀下逃出來的小傢伙。」
  • 騰越鎮文星樓康先生警民接力成功救助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褐林鴞
    近期,騰衝市森林公安局在開展打擊亂捕濫獵和非法經營候鳥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中,深入林區、景區、村鎮、集鎮等區域大力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積極營造濃厚的生態保護氛圍,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保護野生動物行動中來,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幾位熱心市民與森林公安民警一起接力
  • 暫時無法救助 市民不要冒險(配視頻)
    12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賽罕區森林公安局,「這幾天接到不少電話,誰見到(小狐狸)誰打,報警不下十次了,我們出警也出了八九次了,試著抓了一次,一抓它就跑了。」賽罕區森林公安局治安大隊隊長張小兵告訴記者。「上一次出警,這個小狐狸上了一次岸,我們試著拿網捕了它一次,沒捕到,它又跑到冰面上了。」賽罕區森林公安局指導員李寧說。
  • 奈良餵小鹿被襲擊,鮮血直流…
    作為「網紅」打卡地日本奈良公園裡的小鹿每年都會吸引大量遊客餵食只要你拿著鹿仙貝這群極有靈性的小鹿便會主動圍過來討食然而長相萌萌的小鹿脾氣卻不怎麼樣……它們究竟能有多兇?餵過才知道…… 9月5日上午,杭州的徐先生和朋友前往奈良公園遊玩,還沒到公園門口,就看到一群野生的奈良鹿在馬路上閒庭散步。徐先生在路邊小商販處購買了一袋奈良鹿最愛吃的鹿仙貝「餅乾」,打算進入公園後投餵小鹿。
  • 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功救助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盤羊
    10月25日,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接到牧民反映,在保護區安南壩河上泉眼附近發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盤羊兩隻,其中一隻脖頸被鐵絲網勒斷已經死亡,另外一隻被鐵絲網困住受傷嚴重,接到反映後,保護區管理局立即派距離最近的安南壩保護站工作人員前往實施救護,隨即保護區管理局組織救援工作組攜帶救護用品趕往現場,通過兩個小時的救援工作,受困盤羊成功救助到安南壩保護站
  • 中國遊客奈良餵鹿受襲送醫,腰部傷口長 20 釐米
    然而,意外來得太突然,一隻奈良鹿突然從背後 " 襲擊 " 了正在餵食的徐先生。" 瞬間感到一陣疼痛。" 徐先生說,拉開衣服,發現腰上被鹿角劃開了一道 20 釐米左右長的口子,鮮血流了出來。正在他和朋友專注餵食時,他突然感到腰部被頂了一下,瞬間感到一陣疼痛。回頭一看,一隻半人高的奈良鹿,長著 40 釐米長的鹿角,站在他背後。他扔下了鹿仙貝,走到了一邊。拉開衣服,腰部被尖尖的鹿角劃開了一條 20 釐米左右的口子,鮮血流了出來。朋友也被另一隻奈良鹿用鹿角頂了一下,幸運的是沒有受傷。
  • 中國遊客奈良餵鹿受襲送醫,腰部傷口長20釐米
    然而,意外來得太突然,一隻奈良鹿突然從背後「襲擊」了正在餵食的徐先生。「瞬間感到一陣疼痛。」徐先生說,拉開衣服,發現腰上被鹿角劃開了一道20釐米左右長的口子,鮮血流了出來。9月5日上午10點30分左右,徐先生和朋友來到這裡。「它們看到我手裡拿著『餅乾』就圍住了我,有十幾隻,有的有角,還有一些沒有角。」
  • 【感動】丹東市民從貓嘴裡救下小麻雀 麻雀父母不離不棄隔籠餵食
    7月2日、3日,市民王女士連續兩天通過微信朋友圈,實時發布了其母救下的小麻雀的相關圖片。
  • 白金十分鐘急救技能-----繃帶五種包紮方法(視頻)
    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急診科楊剛三主任在本視頻演示了繃帶的五種包紮方法,簡單易學,關鍵時候能救命!!一、繃帶包紮的種類1.環行法:此法是繃帶包紮中最常用的,適用肢體粗細均勻處傷口的包紮。2.回返式包紮:用於頭部、肢體末端或斷肢部位的包紮。① 用無菌敷料覆蓋傷口。② 先環行固定兩圈。③ 左手持繃帶一端於頭後中部,右手持繃帶卷,從頭後方向前到前額。
  • 能餵零食的攝像機:有了它 你家的狗狗就不會孤獨
    它能夠陪我們一起玩耍、幫我們拎鞋、拿東西……但是,當我們不在家的時候,它們會不會很孤單呢?所以,給寵物來個餵零食的機器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它們的一舉一動還能記錄下來,哪怕出門在外都能看到家裡的寵物在幹什麼。
  • 政府發警示:來加拿大,這10種動物千萬不能餵!否則後果自負...
    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家園君微信號:canadau  歡迎勾搭!
  • 每日提分點 | 繃帶包紮法
    繃帶包紮法1.包紮前處理(1)如有出血,應先行止血。(2)受傷部位禁止用水衝洗,也不要塗抹藥物等。(3)包紮前儘可能清除泥土等異物,應注意:大而易取的異物可酌情取出;深而小又不易取出的異物切勿勉強取出;如果有刺入體腔或血管附近的異物,現場可不必處理。切不可輕率地拔出,以免損傷血管或內臟引起危險。(4)如遇內臟脫出時不應送回,以免引起嚴重的感染或發生其他意外;原則上可用消毒的大紗布或乾淨的布類包好後,用消毒碗(如無,可用乾淨的碗或小盆)扣在上面,再包紮固定。
  • 年味正濃,若有緣遇見求助的它,請您停一停腳步,給它一線生機……
    客服號立即在線求助,希望有人前去救助,或者有人暫時收留。身處異地的群友"樂樂."和"啊哈"都表示後續可以代養。11點15分,義工小韋和群友"mimo"到達現場附近,看到了一隻沒有牽引繩,到處亂逛,毛髮髒亂,飢餓難耐的狗狗,餵食餵水,成功救助。
  • 【緊急救助】嶗山林場、太清處愛心接力,救援受傷野鳥
    3月17日上午9:30,林場工作人員按照市動植物保護站要求,將受傷野鳥送到區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救治,經專家鑑定,該鳥學名潛鳥,因拉白痢落入太清灣。其實,這已不是第一次景區聯動緊急救援野生動物。請立即與我們工作人員聯繫,或者撥打嶗山服務電話0532-96616,以便及時救助!
  • 18年來,阿嬤徒步餵食流浪貓狗,從未間斷!
    臺灣南投埔裡有一名善心的阿嬤張桂妹今年高齡88歲,因心疼流浪貓狗在外挨餓,18年來每天都走遍埔裡小鎮的大街小巷,自掏腰包買飼料餵食流浪狗
  • 震驚:兔兔不能喝水,喝水會死???
    小編聽說,在養寵界一直流傳這樣的謬論:兔子不能喝水,喝水會死。 Word天!這種話能信?
  • 救助受傷野鳥,是救助站專業還是寵物醫院靠譜
    對此,相信很多有愛心的朋友都會認為,就是小貓小狗,家畜家禽遇到危險,人都要救助,何況是「三有動物」呢,眾生平等啊。 但這個問題開始困擾我。事情還要從今年4月10日說起: 那天,我和連雲港幾位當地的愛鳥志願者在溼地做鳥類調研。在水邊發現了一隻黑尾塍鷸耷拉著翅膀。它幾次掙扎向起飛,但都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