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生研究員團隊在大氣環境科學領域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發表研究論文

2021-02-28 大氣環境研究組

 近日,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陳進生研究團隊在大氣環境科學領域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發表題為「Air pollution increases human health risks of PM2.5-bound PAHs and nitro-PAH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基於長三角地區(南京、上海和寧波)大氣PM2.5中多環芳烴(PAHs)和硝基多環芳烴(NPAHs)的季節性觀測,研究了不同PM2.5汙染條件下PAHs和NPAHs的分布特徵、主要來源及其人體的健康風險,相關成果有助於評估空氣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細顆粒物(PM2.5)引起的空氣汙染在全球範圍內增加了腦血管疾病、肺癌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致死風險。然而,目前面臨的一個新挑戰是釐清PM2.5的組分(包括毒性有機汙染物、重金屬以及病原菌等)與人體健康風險之間的關係。許多研究發現,PAHs是PM2.5的重要毒性成分,隨著大氣氧化性的增強,已在PM2.5中檢測出更多PAHs衍生物,包括NPAHs、OPAHs等,可能會帶來更高的人體健康風險。

      該論文研究發現,隨著大氣汙染的加劇,PM2.5中4-環PAH和典型的NPAH(3-硝基聯苯(3-NBP)和2-硝基熒蒽(2-NFLT))佔比明顯增加,可提高19-40%;2-NFLT與O3和NO2呈顯著地正相關,表明大氣氧化性增強促進了大氣中NPAHs的二次生成。正矩陣因子模型(PMF)源解析結果表明,機動車尾氣(44.9-48.7%),煤炭和生物質燃燒(27.6-36.0%)及天然氣和油氣揮發(15.3-27.5%)是大氣PAHs的主要來源,而母體PAHs二次轉化 (39.8-53.8%)是NPAHs生成的重要途徑。後向軌跡模型分析顯示,華北地區的汙染氣團可導致長三角地區PM2.5中PAHs和NPAHs的濃度水平顯著增加。與清潔天氣相比,灰霾汙染期間PAHs和NPAHs的BaP毒性當量濃度分別提高10-25倍和2-6倍;通過吸入暴露引起的PAHs終生癌症風險增量(ILCR)也表明,灰霾汙染期間存在較高的人體健康風險,應考慮採取有效的汙染物減排和人體防護措施。

圖1 不同PM2.5汙染條件下PAHs和NPAHs的分布特徵、主要來源及其人體的健康風險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城市環境研究所洪有為副研究員,通訊作者為陳進生研究員。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2016YFC0112200)、福建省對外合作項目(2020I0038)、廈門市青年創新基金項目(3502Z20206094)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學術論文還是發表在英文期刊上好 !
    研究生的培養,首先要寫好中文學術論文。所以近幾年,不要考慮評職稱,也不考慮論文獎金,大多論文就都發表在中文期刊上。但有兩件事,使我意識到:學術論文還是發在英文期刊上好。這不是崇洋迷外。一件事是:4年前,我與研究生合作的一篇中文文章,滿有信心地投到了國內某地學A期刊。
  • 學術報告預告|「風雲英華」學術講座 車慧正 研究員
    報告題目 : 中國氣溶膠微物理和光學特性地基網絡化觀測   報告人:  車慧正 研究員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時間:2019年11月8日下午2點 >地點:仙林大氣樓D103報告廳報告摘要:簡要回顧國內外關於氣溶膠微物理和光學特性地基網絡化觀測的研究,重點報告研究團隊近年來在以下三方面的研究進展:(1)在氣溶膠光學-輻射特性地基網絡化觀測方面取得的綜合成果;(2)在中國地區氣溶膠光學輻射特性與氣候聯繫和霧-霾影響機理方面取得的新發現。
  • 學術徵稿|Airitilibrary、知網、谷歌學術收錄:國際工程期刊ICJE(月刊,有DOI號)1個月快速出刊!穩定檢索!
    《國際工程核心期刊》是一本旨在促進工程各個領域的國際期刊,它考慮了原始及時的貢獻,其中包含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等方面的新成果。 國際核心工程雜誌邀請有關應用和理論方面的原始的,以前未發表的研究論文,評論,調查和輔導論文,應用論文。提交意味著該手稿先前尚未發布,並且當前尚未提交其他地方發布。
  • 廣東農科院動科所科研人員在國際食品安全領域TOP期刊發表專題綜述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國際食品安全領域TOP期刊《Food Control》(中科院SCI期刊分區:農林科學 1區,食品科技
  • 國務學院青年教師張攀博士在公共管理學科頂級期刊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發表學術論文
    近日,國務學院公共行政系青年教師張攀博士獨立撰寫的學術論文《Target Interactions and Target Aspiration Level Adaptation: How Do Government Leaders Tackle the 「Environment‐Economy」 Nexus?》
  • 核心期刊SCI論文發表 | 學術論文英文摘要寫作技巧(詳細攻略)
    定期推送學術論文發表,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統計源核心、CSSCI、SCI、EI、等核心期刊學術論文發表服務相關資訊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催化熱水解-鳥糞石結晶技術回收養豬糞水氮磷及其作為肥料的潛力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張濤副教授團隊採用催化-熱水解(TH)與鳥糞石結晶相結合的工藝對養豬糞水磷氮的轉化回收進行了研究,並對其產物作為肥料的潛力進行了考察。相關成果發表於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6.551)。該研究由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聯合德國霍恩海姆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香港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共同完成。
  • 2020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發布:《食品科學》影響力指數...
    近日,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編制出版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20版》正式發布。基礎研究類影響因子由2019年的1.594上升至1.830,這三項數據也均在本學科全國51種期刊排序位居第一。
  • 科研必備:14個學術搜尋引擎
    學術搜索可以幫助學術科研人員快速尋找學術資料,如專家評審文獻、論文、書籍、預印本、摘要以及技術報告等。
  • 【關注】「論文發的不太好,是國內某英文雜誌......」論文在國內發表就低人一等?
    世界華人醫師協會美國辦公室負責人鄧喬健介紹,改革開放前,我們的論文稿件很少往國外投,當時也不允許這樣做。現在,大家紛紛把科研論文投到國外期刊,從坐井觀天的狀態轉變到積極投身於全世界同臺競技當中,國內學者主動地將自己的優秀論文發表到國際一流刊物上,這是一種國際學術交流的進步之舉。「但是,和國內一樣,國外期刊也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
  • 護理論文發表:應該知道的這些護理期刊
    1.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是國家科學技術部直屬的國家級公益性科技信息研究機構,也是我們常用的資料庫萬方數據的股東單位之一。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這一期刊評價指標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依託CNKI中國知網,其在評價統計源文獻中加入了我國博碩士學位論文和會議論文,相應地計算了期刊「複合影響因子」(U-JIF),更為全面地反映了期刊的真實影響力。
  • 科研必備神器:14個學術搜尋引擎
    ScienceDirect:http://www.sciencedirect.com/Elsevier是荷蘭一家全球著名的學術期刊出版商,每年出版大量的學術圖書和期刊,大部分期刊被SCI、SSCI、EI收錄。近幾年該公司將其出版的2,500多種期刊和11,000種圖書全部數位化,即ScienceDirect全文資料庫,並通過網絡提供服務。
  • 蜜蜂所研究團隊證實:微塑料危害蜜蜂健康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發現,微塑料暴露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風險因子,通過闡明其危害蜜蜂腸道健康的毒性機制,有助於理解環境因子對蜜蜂健康的影響
  • 【喜訊】《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獲評「2016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6年11月22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
  • 倉頡學術論壇:助力您走上學術巔峰(看完本文,受益終生)
    2)語言要求則看各國各校情況,只要努力也都過關了;唯有3)期刊論文這一項,成為諸多博士生面臨的大問題,有時候不得法,怎麼都不能成功發表,成為博士畢業的一大障礙。這個問題也是廣大的博士朋友們近十年來交流和反饋最多的問題。
  • 「中國肺炎」論文背後,原來是熟悉的他……
    屢次鼓吹「中國肺炎」的香港大學前研究員閆麗夢近日再次炮製論文抹黑中國,有美國媒體發現,這篇論文的幕後推手是美國總統川普的前高級顧問史蒂夫·班農。《野獸日報》:史蒂夫·班農是中國製造新冠肺炎的虛假研究的幕後黑手據美國《野獸日報》16日報導,閆麗夢發表的新論文的主要論點是,新冠病毒的基因與中國軍方實驗室發現的蝙蝠冠狀病毒的基因「可疑地相似」,藉此大肆造謠「新冠病毒是中國實驗室合成的」。
  • 【Applied Energy最新原創論文】考慮需求不確定性的集中供熱系統的季節性儲能和需求側管理
    儘管集中供暖在減少溫室氣體方面有巨大潛力,但它仍是能源系統研究不足的一部分。低溫集中採暖因為其支持低品位餘熱和可再生熱源的有效利用,是城市供熱節能的關鍵技術。這種運行溫度低的熱網方便用於季節性儲熱和保證可控和不可控熱源的利用上具有高度的運行靈活性。然而,熱需求的不確定性是優化低溫集中供熱網絡運行和靈活性的一個潛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