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所研究團隊證實:微塑料危害蜜蜂健康

2021-02-15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發現,微塑料暴露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風險因子,通過闡明其危害蜜蜂腸道健康的毒性機制,有助於理解環境因子對蜜蜂健康的影響,同時也為研究微塑料對陸地生態系統的潛在危害提供了直接證據。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有害物質雜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據團隊首席吳黎明研究員介紹,微塑料是一類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或顆粒,廣泛存在於水體和陸地環境中,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環境中的微塑料可在生物體中富集並造成危害,同時也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造成潛在威脅,但目前微塑料對陸地生態系統,特別是對傳粉昆蟲的影響研究仍很少。  該研究以直徑25微米的球形聚苯乙烯微塑料為對象,研究了其單獨或與抗生素聯合暴露對西方蜜蜂的潛在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聚苯乙烯微塑料暴露對蜜蜂具有亞致死作用,並導致腸道菌群的多樣性顯著下降,同時伴隨著腸道核心微生物種群結構的明顯改變和腸道免疫、氧化應激等基因的表達。進一步研究發現,聚苯乙烯微塑料主要在蜜蜂后腸中累積。更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抗生素聯合處理,會導致微塑料對蜜蜂的毒性顯著增強。研究指出,微塑料對於蜜蜂等傳粉昆蟲的危害作用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在抗生素等其他應激條件的存在下,更容易對蜜蜂健康造成危害,進而影響蜂產品質量安全,有必要進一步開展微塑料對蜜蜂及蜂產品質量的風險評估。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0318173?via%3Dihub

相關焦點

  • 人的糞便中檢測出了微塑料!這意味著什麼?
    既然在食物和飲用水中均已檢測到了微塑料的存在,那微塑料會不會通過食物或飲用水,進入並留在人體內?研究微塑料對機體健康影響的前提是,先探索和確認微塑料是否會進入機體。基於此,馬冠生博士團隊以某高校學生為研究對象,收集並分析了糞便樣本中微塑料的含量及類型。
  • 美國研究證實:靈芝助蜜蜂抗病毒 效果顯著 中國蜂產品行業大會 3天前
    編者按:以靈芝菌絲體萃取物餵養病毒感染的蜜蜂,可在短時間內有效抑制蜜蜂體內的病毒數量,維護蜜蜂健康。近十年來「大批蜂巢內的工蜂突然消失,造成蜜蜂生態崩解」的蜂群崩壞症候群在全球蔓延,而病毒感染被認為是可能的罪魁禍首之一,但始終缺乏有效的對策來阻止病毒在蜂群中散播。
  • 人類胎盤首現微塑料顆粒,嬰兒可能被汙染
    最近,羅馬菲特貝尼弗雷特裡醫院的研究小組在人類胎盤中發現了直徑5 - 10 μm左右的塑料微顆粒,這也是科學家們首次從人類胎盤中發現塑料微顆粒。但由於研究的還不夠深入,我們暫時還不知道胎盤中含有多少微塑料顆粒,以及微塑料顆粒的濃度有多高會給嬰兒帶來危害,以及帶來什麼危害。
  • 重磅實驗首證實:人體系統已被塑料汙染,恐對健康有巨大威脅!
    科學家首次通過實驗證實:人體系統已經受到塑料的汙染!
  • 微小卻致命——微塑料對全球水環境的影響
    微塑料可以吸收有機汙染物,且以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為主,這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可以被生物體吸收並進入食物網。微塑料還會吸附病原體。纖維狀微塑料經空氣傳播可能會進入我們的呼吸系統,對環境和人類構成危險。為了人類健康和地球環境的未來,我們亟需充分了解微塑料汙染的概況,並找到解決方案。
  • 我們每年會攝入超7萬個微塑料顆粒!
    一項新研究稱,我們每人平均每年要攝入超過74000個微塑料顆粒,而這些微粒對健康的影響尚不清楚。
  • 廢舊塑料對環境的危害
    由於其難於自然降解,廢舊塑料的有效治理已成為環境保護突出的問題。常規填埋技術雖然投資少,操作簡單,但會侵佔大量土地,影響土壤的通透性,妨礙植物呼吸及養分的吸收。焚燒技術雖然可實現減量化要求,同時回收部分能源,但此過程中易釋放大量輕質烴類、氮化物、硫化物以及劇毒物質二噁英,直接威脅人類及生態環境健康,且焚燒時產生的HC1氣體會導致酸雨的加劇。
  • 研究證實塑化劑影響男性生育
    經過3年的研究,臺灣成功大學教授李俊璋的研究團隊發現,塑化劑進入男性體內會抑制睪固酮分泌,造成睪丸功能低下,研究建議
  • 研究警告稱: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總重5克
    研究警告稱,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總重量為5克。這些塑料微粒主要來自人造衣服纖維、牙膏中的微珠,或者更大的塑料碎片。當這些塑料碎片被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隨即進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並最終成為人類食物鏈的一部分。
  • 你吃的魚類、海鮮刺身裡可能都含有塑料
    參考來源:1、英國紀錄片「塑料海洋」警示生態浩劫http://www.oushinet.com/europe/britain/20170116/252481.html2、中國網「海洋塑料垃圾每年會造成1500萬海洋生物死亡」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4-10/23/content_33847512.htm3、愛爾蘭研究團隊研究發現:大西洋73%深海魚體含塑料微粒http://www.oushinet.com/europe/other/20180717/296467.
  • 人類糞便首次檢出9種塑料顆粒,白色汙染終於侵入你的身體?
    但最近食物微塑料對食物鏈網絡的滲透不僅讓生態學家擔心,也讓腸胃病學家感到擔憂。如果微塑料入侵了我們的食物,這就意味著它們很可能正在侵入我們的消化道。一項研究發現海洋生物中的微塑料含量很高,而另一項調查發現去年全世界 83% 的自來水樣品中都能檢測到微塑料(汙染率最高的是美國, 94% 的樣品被汙染)。
  • 竟然能大口大口吃塑料,厲害了蟲子!
    這事還得從這位學霸的業餘愛好說起。有一天她在清理蜂巢時,暫時將清理出來的蠟蟲放進了一個塑膠袋中。她發現的這種蟲子叫蠟蟲(waxworm),蠟蟲是蠟螟(wax moth)的幼蟲,寄生在蜂巢中,食用花粉、蜜蜂的蛻皮和蜂蠟。
  • 華萊士巨型蜜蜂:科學家發現一度被認為可能滅絕的世界最大蜜蜂物種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近年來動物以驚人的速度死亡,一些研究表明地球正走向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但是現在,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華萊士巨型蜜蜂,這是昆蟲近40年來從未現身。華萊士巨型蜜蜂,或稱為Megachile pluto,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蜜蜂物種,體長可達3.8釐米(1.5英寸),翼展6.4釐米(2.6英寸)。這大約是歐洲蜜蜂大小的四倍。這種昆蟲最初於1858年被發現,隨後消失了一個多世紀,直到1981年才再次被發現。
  • 加熱塑料餐具會析出有毒物質?
    由於快餐和外賣生意的火熱,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製品的回收和使用越來越引發人們的關注,關於一次塑料製品的說法也不少,你能分辨出哪些是真假嗎?被燙變形的塑料瓶裡的水真的會致癌嗎?一次性筷子含有大量致癌物質?猛戳「點擊查看為什麼」,跟著較真妹一起漲知識!
  • 93%的瓶裝水樣品受到塑料微粒汙染!情況可能比你想的還要糟
    微塑料是一個新話題,我們和同行一樣,密切關注著科學界的最新進展。目前,缺乏有關微塑料的法規框架和科學共識,其檢測方法和健康風險也尚不明確,而微塑料在任何裝瓶環境下都會存在。針對這一研究,達能無法做出準確回應,因為不了解該檢測方法的細節,也沒看到空白對照(本底值)的信息。總的來說,微塑料的相關研究數據比較少,而結論千差萬別。
  • 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誤食 海洋生物容易誤食塑料製品,這些塑料製品在生物體內無法消化和分解,可損害海洋生物的消化道,或刺激胃腸組織產生飽脹感而停止進食。海洋環境中的微塑料,其本身含有增塑劑,並能從環境中吸附有毒有害物質。微塑料被海鳥、魚類、底棲動物、浮遊動物等不同營養級的海洋生物攝食後,所攜帶的有毒有害物質會進入海洋生物體內,對海洋生物存在潛在不利影響。
  • 塑料微粒汙染嚇人!全球人均每周「吃掉」一張信用卡
    CNN報導截圖報導稱,紐卡斯爾大學這項研究是受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委託,在綜合現有52項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對全球人均塑料攝入量進行了估算。結論顯示,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總重量為5克。
  • 控制和減輕塑料汙染的解決方案和綜合策略
    當前社會人類已經對塑料產生了高度的依賴,在最近5年,全球每年的塑料產量超過3億噸,而由於塑料的不可持續使用和降解率極低,使得塑料垃圾每年不斷積累,各種尺寸的塑料都有可能造成社會和經濟損失。目前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僅為9%,焚燒處理率約為12%,剩餘大量塑料垃圾被填埋或直接丟棄。而被丟棄的塑料垃圾暴露於環境條件下,通過光和熱氧化降解產生<5mm的微塑料。
  • 科普:如果蜜蜂消失了,會發生什麼?
    2006年以來,全球各地陸續出現了蜜蜂大量失蹤的神秘現象:在一個蜂巢中,只剩下幼蟲和蜂后,大量的工蜂不知所蹤,甚至連屍體都沒留下,正所謂「活不見蜂,死不見屍」。沒有工蜂提供食物和照看幼蟲,整個蜂巢很快便走向滅亡。科學家把這個現象稱為「蜂巢崩壞綜合症」(CCD),原因至今不明。短短十年時間,全球有將近30%的蜜蜂消失了,並且蜜蜂下降的趨勢還在繼續。
  • 全球調查:名牌瓶裝水究竟含多少塑料微粒?
    目前尚沒有證據證明塑料微粒對人體健康有害,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對瓶裝飲用水中塑料微粒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展開評估。世界衛生組織將評估最新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針對「塑料微粒」存在的範圍以及影響。所謂「塑料微粒」指的是微細到可以被人體吸收的塑料。由非盈利新聞機構Orb Media牽頭的檢測發現,每升瓶裝水中平均含有10顆塑料微粒,每顆都比頭髮絲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