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傳媒(dqrcm9009)
最近,羅馬菲特貝尼弗雷特裡醫院的研究小組在人類胎盤中發現了直徑5 - 10 μm左右的塑料微顆粒,這也是科學家們首次從人類胎盤中發現塑料微顆粒。
該研究小組在進行研究過程中,為了保證人類胎盤不被外界的塑料環境汙染,在實驗室中建立了無塑料環境,並且在為捐贈胎盤的孕婦接生過程中,醫生和助產士全程使用無塑產品。
然而,在捐贈的6個胎盤中,其中4個都被檢測出了微塑料顆粒,一共有12 個大小不等的微塑料碎片,每個都有色素沉著。其中有3個被確定為熱塑性聚合物聚丙烯,其他9種被鑑別出來的顏料則多用於人工塗料、油漆以及化妝品等領域。
可能有人會說,不就是檢測出了12個微塑料顆粒嘛,在人體胎盤中佔比並不算多。但要知道的是,此次科學家們只檢測了胎盤3%的組織,還有97%的組織沒有被採樣。
在過去,科學家們已經從人體其他部位發現微塑料顆粒,比如:科學家們在人類大便中檢測出了多種微塑料顆粒。但是在胎盤之中檢測出微塑料顆粒還是首次,這是因為胎盤系統相對於腸道而言比較封閉,微塑料顆粒很難進入到這裡。而現如今從人體胎盤之中發現了微塑料顆粒,意味著塑料汙染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
塑料微顆粒對於人體而言屬於入侵物,和病毒以及細菌一樣,都會引起人體免疫反應。胎盤是溝通孕婦與胎兒的重要通道,研究人員表示,在胎盤中的微塑料顆粒有可能會為一些有害化學物質提供途徑,導致胎兒免疫系統受損。但由於研究的還不夠深入,我們暫時還不知道胎盤中含有多少微塑料顆粒,以及微塑料顆粒的濃度有多高會給嬰兒帶來危害,以及帶來什麼危害。
微塑料顆粒的汙染微塑料顆粒是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2004年發布的論文中提出的概念,他們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都統稱為「微塑料顆粒」。
塑料產品難以被分解,能夠在自然界中保存相當長的時間,而在自然界風吹雨淋的作用下,這些塑料製品將會分解成非常微小的碎片,並隨著環境進入到食物鏈中。
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剛好能被浮遊生物捕食,然而它們無法消化微塑料顆粒,導致微塑料顆粒在體內不斷富集,並隨著食物鏈不斷富集到更高營養級動物身上。
目前,科學家們在土壤中,蚯蚓體內以及母雞胃等都發現了微塑料顆粒,這也說明陸生生物體內含有微塑料顆粒已經非常常見。而海洋更是重災區,海鹽、烏龜以及魚類體內都被檢出過微塑料顆粒。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微塑料顆粒會影響海洋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等。
無論是海洋生物,還是陸生生物,大多數生物都會進入到人類餐桌,這意味著微塑料顆粒會通過食物富集到人體內,導致體內微塑料顆粒數量超標。
只是由於現如今的研究有限,暫時還不知道微塑料顆粒進入人體之後對人類有哪些影響,影響程度有多深。
但為了保護環境,降低微塑料顆粒對生物的影響,目前許多國家都實施了限塑令。只是,在生活過程中我們離不開塑料產品,即使發布限塑令對環境的保護措施也有限。真正能徹底解決塑料汙染的辦法,或許只有科學家們能夠發明一種產品,既能夠不汙染環境,能快速被生物降解,同時價格低廉,能大規模生產滿足人們的需求。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找到一種能夠清理現有的微塑料顆粒的方法,將這些汙染物徹底清理出地球。
總結
微塑料顆粒的危害程度甚至比塑料製品更大,這是因為微塑料顆粒直徑小肉眼難以觀察,數量多,令人防不勝防。
預防微塑料顆粒最重要的方式是減少塑料的使用,只是現如今沒有能夠替代塑料的產品,或許真正的解決方法就是找到替代產品,發明出清理微塑料顆粒的方式。
只是在沒有找到這些方法之前,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是我們為數不多能做的事情。
點擊閱讀
做號不易,打賞隨意
抱團取暖,共度時艱
點擊 閱讀原文 結緣沙漠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