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人類胎盤首現微塑料顆粒,嬰兒可能被汙染

2021-02-23 地球人視角

地球人傳媒(dqrcm9009)

最近,羅馬菲特貝尼弗雷特裡醫院的研究小組在人類胎盤中發現了直徑5 - 10 μm左右的塑料微顆粒,這也是科學家們首次從人類胎盤中發現塑料微顆粒。

該研究小組在進行研究過程中,為了保證人類胎盤不被外界的塑料環境汙染,在實驗室中建立了無塑料環境,並且在為捐贈胎盤的孕婦接生過程中,醫生和助產士全程使用無塑產品。

然而,在捐贈的6個胎盤中,其中4個都被檢測出了微塑料顆粒,一共有12 個大小不等的微塑料碎片,每個都有色素沉著。其中有3個被確定為熱塑性聚合物聚丙烯,其他9種被鑑別出來的顏料則多用於人工塗料、油漆以及化妝品等領域。

可能有人會說,不就是檢測出了12個微塑料顆粒嘛,在人體胎盤中佔比並不算多。但要知道的是,此次科學家們只檢測了胎盤3%的組織,還有97%的組織沒有被採樣。

在過去,科學家們已經從人體其他部位發現微塑料顆粒,比如:科學家們在人類大便中檢測出了多種微塑料顆粒。但是在胎盤之中檢測出微塑料顆粒還是首次,這是因為胎盤系統相對於腸道而言比較封閉,微塑料顆粒很難進入到這裡。而現如今從人體胎盤之中發現了微塑料顆粒,意味著塑料汙染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

塑料微顆粒對於人體而言屬於入侵物,和病毒以及細菌一樣,都會引起人體免疫反應。胎盤是溝通孕婦與胎兒的重要通道,研究人員表示,在胎盤中的微塑料顆粒有可能會為一些有害化學物質提供途徑,導致胎兒免疫系統受損。但由於研究的還不夠深入,我們暫時還不知道胎盤中含有多少微塑料顆粒,以及微塑料顆粒的濃度有多高會給嬰兒帶來危害,以及帶來什麼危害。

微塑料顆粒的汙染


微塑料顆粒是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2004年發布的論文中提出的概念,他們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都統稱為「微塑料顆粒」。

塑料產品難以被分解,能夠在自然界中保存相當長的時間,而在自然界風吹雨淋的作用下,這些塑料製品將會分解成非常微小的碎片,並隨著環境進入到食物鏈中。

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剛好能被浮遊生物捕食,然而它們無法消化微塑料顆粒,導致微塑料顆粒在體內不斷富集,並隨著食物鏈不斷富集到更高營養級動物身上。

目前,科學家們在土壤中,蚯蚓體內以及母雞胃等都發現了微塑料顆粒,這也說明陸生生物體內含有微塑料顆粒已經非常常見。而海洋更是重災區,海鹽、烏龜以及魚類體內都被檢出過微塑料顆粒。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微塑料顆粒會影響海洋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等。

無論是海洋生物,還是陸生生物,大多數生物都會進入到人類餐桌,這意味著微塑料顆粒會通過食物富集到人體內,導致體內微塑料顆粒數量超標。

只是由於現如今的研究有限,暫時還不知道微塑料顆粒進入人體之後對人類有哪些影響,影響程度有多深。

但為了保護環境,降低微塑料顆粒對生物的影響,目前許多國家都實施了限塑令。只是,在生活過程中我們離不開塑料產品,即使發布限塑令對環境的保護措施也有限。真正能徹底解決塑料汙染的辦法,或許只有科學家們能夠發明一種產品,既能夠不汙染環境,能快速被生物降解,同時價格低廉,能大規模生產滿足人們的需求。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找到一種能夠清理現有的微塑料顆粒的方法,將這些汙染物徹底清理出地球。

總結

微塑料顆粒的危害程度甚至比塑料製品更大,這是因為微塑料顆粒直徑小肉眼難以觀察,數量多,令人防不勝防。

預防微塑料顆粒最重要的方式是減少塑料的使用,只是現如今沒有能夠替代塑料的產品,或許真正的解決方法就是找到替代產品,發明出清理微塑料顆粒的方式。

只是在沒有找到這些方法之前,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是我們為數不多能做的事情。

點擊閱讀


做號不易,打賞隨意

抱團取暖,共度時艱

點擊    閱讀原文  結緣沙漠仙子

相關焦點

  • 我們每年會攝入超7萬個微塑料顆粒!
    一項新研究稱,我們每人平均每年要攝入超過74000個微塑料顆粒,而這些微粒對健康的影響尚不清楚。
  • 人類糞便首次檢出9種塑料顆粒,白色汙染終於侵入你的身體?
    一旦進入水中,除非被海水衝上岸,這些塑料垃圾最終會分解成很小的碎片——最小的只有 5 mm,被稱為微塑料(microplastics),而它們的命運各不相同。根據密度的不同,一部分微塑料可懸浮在不同的海水深度中;另一些會被包括魚類、貝類等海洋生物吞食,而這些生物接下來又會進入鳥類等其他動物和人類的消化系統。
  • 微小卻致命——微塑料對全球水環境的影響
    水環境中的微塑料有的來源於直接排放,有的則是由較大的塑料降解形成。據估計,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高達400 - 1200萬噸,很可能在2050年超過魚類總量。與令人擔憂且的狀況相對應的,是人類生產塑料的可怕速度:數據顯示,2015年歐洲塑料產量達4900萬噸,世界塑料產量達3.22億噸。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產國,全球塑料汙染的27%歸因於中國。
  • 控制和減輕塑料汙染的解決方案和綜合策略
    當前社會人類已經對塑料產生了高度的依賴,在最近5年,全球每年的塑料產量超過3億噸,而由於塑料的不可持續使用和降解率極低,使得塑料垃圾每年不斷積累,各種尺寸的塑料都有可能造成社會和經濟損失。目前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僅為9%,焚燒處理率約為12%,剩餘大量塑料垃圾被填埋或直接丟棄。而被丟棄的塑料垃圾暴露於環境條件下,通過光和熱氧化降解產生<5mm的微塑料。
  • 人的糞便中檢測出了微塑料!這意味著什麼?
    塑料已被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建築業、包裝業等各個領域。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由塑料製成或包裝的用品,如塑膠袋、保鮮膜、包裝飲用水、飯盒等等。微塑料是由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的塑料小顆粒和塑料廢棄物降解產生的碎屑。目前,已經在海洋、河流等環境和海洋生物、食品、飲用水中檢測到微塑料,這意味著微塑料已經進入到食物鏈中。
  • 重磅實驗首證實:人體系統已被塑料汙染,恐對健康有巨大威脅!
    科學家首次通過實驗證實:人體系統已經受到塑料的汙染!
  • 蜜蜂所研究團隊證實:微塑料危害蜜蜂健康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發現,微塑料暴露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風險因子,通過闡明其危害蜜蜂腸道健康的毒性機制,有助於理解環境因子對蜜蜂健康的影響
  • 28張照片證明人類對地球的汙染有多嚴重!
    石油洩漏可能看起來像一個抽象的畫作,但它們對海洋生物極其危險。當海洋和人類世界相遇時,這些美麗的生物無法自理塑料波浪。
  • 【頭條】塑料密封蓋創新關注嬰兒食品安全
    除了密封蓋比較方便之外,有兩點主要原因促進其增長:父母對衛生及嬰兒食品安全的擔憂,以及品牌通過增加產品共能性來利用這一趨勢,定位自己安全的選擇。嬰兒食品對質量需求,促進塑料密封蓋的創新嬰兒食品是食品包裝增長最快的品類之一,15-20年的CAGR為5%, 銷售量增長預計為50億單位。
  • 海洋汙染有多嚴重?他們用「藝術行動」為海洋發聲......
    從早前的工業廢水、塑料垃圾,到現在的防護用品,每年有成千上萬噸的人造垃圾源源不斷流進大海。有研究人員預測,50年後海洋裡的垃圾將比魚還多。海洋已然變成了人類藏汙納垢的巨大垃圾場,你永遠想像不到,看似美麗平靜的水面之下,都藏著些什麼。
  • 動物模型首證寨卡病毒致嬰兒小頭症
    通過建立小鼠感染模型,可觀察到寨卡病毒穿過胎盤感染小鼠胎兒,引起胎兒生長停止和發育不良
  • 可怕!瓶裝水竟含大量塑料微粒,這些牌子你都喝過麼?
    Nestle Pure LifeSan Pellegrino著名國家級品牌Aqua(印尼)Bisleri(印度)Epura(墨西哥)Gerolsteiner(德國)Minalba(巴西)娃哈哈(中國)為了徹底消除被檢測瓶裝水受到汙染的可能性
  • 93%的瓶裝水樣品受到塑料微粒汙染!情況可能比你想的還要糟
    微塑料是一個新話題,我們和同行一樣,密切關注著科學界的最新進展。目前,缺乏有關微塑料的法規框架和科學共識,其檢測方法和健康風險也尚不明確,而微塑料在任何裝瓶環境下都會存在。針對這一研究,達能無法做出準確回應,因為不了解該檢測方法的細節,也沒看到空白對照(本底值)的信息。總的來說,微塑料的相關研究數據比較少,而結論千差萬別。
  • 大米裡吃出疑似塑料顆粒?青島一女子曝光…廠家:塑料顆粒比大米成本高
    」10月19日,青島膠州的劉女士告訴記者,10月16日晚,孩子放學回家後,她又拿出來大米淘米準備燜米飯,但在淘米的時候她驚訝地發現,水裡面漂起來大量疑似塑料顆粒的物體。正在她家裡做客的朋友們研究了半天,大家都懷疑是塑料顆粒製品。
  • 疫情嚴重汙染海洋,義大利海域口罩數量比水母還多
    疫情到來,人們不得不用口罩和手套來保護自己,但由於夏季的到來,沙灘的開放,海洋的汙染也日趨嚴重。義大利合作社(Fedagripesca-Confcooperative)對海上丟棄的口罩手套發出警報,這些塑料使海洋汙染嚴重,最終影響義大利漁民捕撈,甚至對海洋動植物產生影響。大多數一次性口罩由聚酯和聚丙烯製成,並經過化學處理。
  • 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誤食 海洋生物容易誤食塑料製品,這些塑料製品在生物體內無法消化和分解,可損害海洋生物的消化道,或刺激胃腸組織產生飽脹感而停止進食。海洋環境中的微塑料,其本身含有增塑劑,並能從環境中吸附有毒有害物質。微塑料被海鳥、魚類、底棲動物、浮遊動物等不同營養級的海洋生物攝食後,所攜帶的有毒有害物質會進入海洋生物體內,對海洋生物存在潛在不利影響。
  • 中新環保網課回顧丨空氣汙染與太陽能,附贈英文單詞教學視頻!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也更加方便,但是環境卻不復從前,在倡導文明、綠色和諧城市的今天,汙染環境的行為卻比比皆是。為此開展了《空氣汙染》和《太陽能》的課程。《空氣汙染》什麼是空氣汙染?它又來自於哪裡?它又能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 女明星生二胎後曬「胎盤」:你的胎盤去哪了?真相醫院都不敢告訴你
    新潮的她不僅水中分娩,還將胎盤拓印起來,變成了藝術品。相信有過生產經歷的媽媽,都曾經被醫生問過這樣一個問題——胎盤自己帶走還是交給醫院處理?媽媽們,還記得你們的胎盤去哪裡了嗎?記得不久前,就有記者暗訪曝光過胎盤地下交易的產業鏈。
  • 義大利麵代替塑料吸管,喝完飲料吃吸管
    大部分塑料吸管的最終命運是落入垃圾填埋場或漂浮在海洋上。漂浮的吸管可能對海洋生物造成嚴重的傷害。而吸管產生的有毒有害微塑料顆粒通過食物鏈累積,最終可能進入人體,威脅人類健康。在馬尼拉帕拉那克市自由島的淨灘活動中發現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 青島一市民大米裡吃出疑似塑料顆粒,打火機點燃「癱」成一坨......廠家回應:塑料顆粒比大米成本高
    」10月19日,青島膠州的劉女士告訴半島記者,10月16日晚,孩子放學回家後,她又拿出來大米淘米準備燜米飯,但在淘米的時候她驚訝地發現,水裡面漂起來大量疑似塑料顆粒的物體。正在她家裡做客的朋友們研究了半天,大家都懷疑是塑料顆粒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