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一市民大米裡吃出疑似塑料顆粒,打火機點燃「癱」成一坨......廠家回應:塑料顆粒比大米成本高

2021-02-12 半島都市報

「我家裡兩個孩子都愛吃大米,大約20天前,我去買了一袋20斤裝的五常大米,打開後吃了兩次,每次吃都能聞到一股塑料味,開始還以為是電飯鍋的問題。」10月19日,青島膠州的劉女士告訴半島記者,10月16日晚,孩子放學回家後,她又拿出來大米淘米準備燜米飯,但在淘米的時候她驚訝地發現,水裡面漂起來大量疑似塑料顆粒的物體。正在她家裡做客的朋友們研究了半天,大家都懷疑是塑料顆粒製品。劉女士說,她立即拿著還未食用的大米去商店反映問題,賣家表示他們只是銷售,關於大米的質量問題他們也解釋不清。10月19日上午,半島記者來到劉女士家中。「我現在看到這些大米就反胃,之前已經吃了兩頓了。」劉女士說。劉女士所說的問題大米是黑龍江五常市長星米業出產的10Kg裝,王女士將袋子裡的大米隨手抓了一把放在桌子上,開始分離大米和疑似的塑料顆粒物,不一會兒就分離出一小堆規則的非大米顆粒。記者發現,該顆粒物成規則圓柱體,晶瑩透亮,和大米極其相似。隨後,劉女士又隨手捧出一把大米放入電飯鍋中,加水之後,非大米顆粒狀物體全都漂在了水面。「我們用打火機分別對大米和那些像塑料的東西進行燃燒發現,大米經過加熱成焦煳樣,但那些顆粒卻像塑料一樣被燒成一攤。」隨後,記者在劉女士的帶領下來到了她購買大米的商店,店主對劉女士的遭遇也表示驚訝。店主張女士告訴記者,他們是從一個姓譚(音)的代理商那進的貨,每次10斤裝的進20袋,20斤裝的也進20袋。「我們賣這種牌子和廠家的大米好幾年了,還是第一次遇到過這種情況,她過來反映了這個問題後,我們也當場拆開了同一批次的大米,也沒有發現那種像塑料顆粒的東西在裡面。」
記者從張女士那要到了代理商的電話,撥通後對方稱具體事情需要向他們老闆了解,未提供給記者他們老闆的聯繫方式,之後再也不接電話。

20日上午,五常市常星米業法人代表劉先生聯繫半島記者,據他介紹,他們的生產線是全封閉的,「塑料顆粒本身就比大米成本高。

劉先生表示,他懷疑是競爭對手或者其他人故意為之,損害他們企業的形象,給他們的聲譽造成損失。

「我們會主動聯繫相關部門查清事情的真相,同時也將報警。」

20日上午十點左右,膠州市綜合執法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綜合執法人員來到劉女士家中對涉事大米進行暫扣。

隨後,半島記者和多部門執法人員又一同前往涉事糧油店。「具體情況我們也不知道,你們要拆開檢查就都打開看看吧。」

店主張女士讓店內工作人員從同批次剩餘的9袋未拆封的大米中隨機拿出了四袋,現場拆開查驗,並未發現異常。記者在張女士提供的進貨單上看到,涉事大米是從青島鵬鎮食品有限公司於2020年9月26日購進。目前,相關部門正在進一步調查。

◆責任編輯:金金  校對:姚佳  審核:董磊

◆半島熱線:0532-96663(線索採用後,有獎勵哦)

◆聯繫我們:17561687858(手機/微信)

相關焦點

  • 大米裡吃出疑似塑料顆粒?青島一女子曝光…廠家:塑料顆粒比大米成本高
    (快手號:大眾網快青島)家裡買了袋大米打開後發現裡面摻雜著疑似塑料顆粒的東西難不成大米也有假的?劉女士所說的問題大米是黑龍江五常市長星米業出產的10Kg裝,王女士將袋子裡的大米隨手抓了一把放在桌子上,開始分離大米和疑似的塑料顆粒物,不一會兒就分離出一小堆規則的非大米顆粒。記者發現,該顆粒物成規則圓柱體,晶瑩透亮,和大米極其相似。隨後,劉女士又隨手捧出一把大米放入電飯鍋中,加水之後,非大米顆粒狀物體全都漂在了水面。
  • 英文閱讀 | 大米中摻入塑料顆粒?這也太昧良心了吧!
    近日,一則關於一名女子在大米中發現了塑料顆粒的新聞報導再一次引起了對中國假大米的指控。中國媒體近日報導了一位來自青島膠州的女士,她買了一袋10公斤裝的『五常大米』,但卻發現大米中竟然混有白色的小塑料顆粒。The woman, identified only as Ms.
  • 塑料做成粉絲?易燃千萬別吃?記者做了實驗,原來是...
    這段視頻在網上流傳很廣,不少人在傳播時都說不敢再吃粉絲。記者買來的粉絲很快被點燃,而且火越來越大,並散發出一種焦味。那麼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鄧教授還說,有人提到粉絲中加了塑料,他想請問是怎麼加進去的呢?
  • 義大利多人中毒報警:中國食品店的大米是塑料做的..
    報導稱,這是該地區第二起疑因食用中國商店大米中毒入院事件。據義大利ilsecoloxix.it網站消息,13日,該女子吃完飯後突感不適,便懷疑是從中國食品店購買的大米有問題。後來,她在網上查到有提醒注意中國大米有可能是塑料做的傳言,然而她卻深信不疑,認為這就是她感到不適的原因。於是,她抓了一把中國店買來的大米,便趕忙前往醫院急診室就診。
  • 人類胎盤首現微塑料顆粒,嬰兒可能被汙染
    然而,在捐贈的6個胎盤中,其中4個都被檢測出了微塑料顆粒,一共有12 個大小不等的微塑料碎片,每個都有色素沉著。其中有3個被確定為熱塑性聚合物聚丙烯,其他9種被鑑別出來的顏料則多用於人工塗料、油漆以及化妝品等領域。
  • 「塑膠大米」別傳了,這是謠言!
    近日,有網友發帖聲稱,惠州博羅出現了「塑膠大米」,文章煞有介事地提出分辨真假大米的方法:通過「燃燒判斷氣味」,「燒塑膠米時,會聞到薯類與塑膠,就像燒塑膠袋時的味道
  • 這次,美國「謠言粉碎機」為中國大米撐腰了...
    當時還引用了一名中國餐飲業協會官員的話,「吃三碗這種米飯,就相當於吃一個塑膠袋。」「這種大米由塑料、土豆粉和紅薯粉合制而成。土豆先被做成米粒的形狀,然後再添加人工合成的工業樹脂。據稱這種大米做熟後也是硬的…」自此,「塑料大米」的傳說一直在美國社交媒體上間歇性的傳播...
  • 我們每年會攝入超7萬個微塑料顆粒!
    一項新研究稱,我們每人平均每年要攝入超過74000個微塑料顆粒,而這些微粒對健康的影響尚不清楚。
  • 福州一男子在花生牛奶中吃出黑色塑膠袋?!!廠家回應……
    關注a安先生在987微信爆料平臺留言:他12日中午12點,在倉山區周宅村一家小超市購買了一罐某知名品牌的花生牛奶,結果竟然在牛奶底部發現了一坨塑料垃圾
  • 大米真空包裝袋
    大米真空包裝袋,現在像一些東北地區的成立的合作社,會把村民種的大米集體回收,然後進行加工包裝,包裝成米磚可以發往全國各地
  • 溫州一女子在超市買的新鮮豬肉,竟燒出疑似白色塑料結晶體,用手摳也摳不下來…
    近日,市民施女士向溫州晚報全媒體新聞熱線88908890反映,自己在超市裡買了新鮮豬肉,不止一次燒出疑似白色塑料的結晶體。這些白色物質究竟是什麼?這肉還能吃嗎?施女士介紹,上個月,她在永嘉三江立體城攬江閣北面二樓「綠碼生鮮超市」購買了一些豬肉和排骨,放鍋裡燒後,鍋底出現疑似白色塑料的結晶體,用手去摳也摳不下來。
  • 到底哪些再生顆粒不可以進口?
    據悉,現階段海關已經對進口顆粒顏色審查度加大,現階段要求在2018年底前,對全國所有口岸進行徹查。不難斷定後期對顆粒的物性指標、通關合同等均做嚴格要求。東南亞廢塑料企業紛紛在微信群裡討論近期在海關遇到的問題。
  • 海底撈裡吃出塑料片!你還敢去嗎?
    近日,濟南市民鄭女士反映在海底撈濟南連城店就餐時,在當天的「烏雞卷」菜品中,吃出了疑似礦泉水瓶材質的硬質塑料片。
  • 義大利麵代替塑料吸管,喝完飲料吃吸管
    大部分塑料吸管的最終命運是落入垃圾填埋場或漂浮在海洋上。漂浮的吸管可能對海洋生物造成嚴重的傷害。而吸管產生的有毒有害微塑料顆粒通過食物鏈累積,最終可能進入人體,威脅人類健康。在這個全世界都在尋找減少塑料垃圾方法的時代,「義大利麵吸管」很可能成為解決這個難題的答案之一。目前,義大利的一些酒吧已經開始用「義大利麵吸管」代替普通的塑料吸管。同時也已經有一家公司在製作並銷售意面吸管。
  • 解救強迫症:如何倒出最後一滴洗髮水?
    不乾淨的瓶子也成了廢物回收的一個難題。近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用在塑料瓶的瓶壁上添加納米粒子的方法,發明了可以倒出最後一滴液體的瓶子。這一專利的相關論文在6月27日被發表在了《皇家協會哲學彙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裡。
  • 塑膠假米」背後真相, 四招區分真假大米
    如果食用三碗這種「人造大米」,就相當於吃了一個塑膠袋 海外網站近日報導,中國正在用塑膠材料製造假大米,並輸出海外。
  • 臨近年關,一塑料加工廠鋌而走險,遭村民舉報環保汙染,被停工整治!
    ,然後在水池裡清洗,再投入機器加熱成塑料顆粒。  塑料廠將水泥包裝袋破碎清洗後加熱生產成塑料顆粒。  廠區內環境髒亂差,塑料包裝袋堆積成山,生產的汙水流向外面的水池,部分外洩到路面,排入農業灌溉溝內,廢渣則亂倒在附近山林裡。
  • 視頻裡的大叔卻被拘留,真相竟是這樣!
    該謠言在朋友圈、微信群中流傳開來,造成了市民恐慌,影響非常惡劣!其實,網絡上關於肉鬆是棉花的謠言此前已發生多起,都相繼被證實為不實信息。也就是說:真用棉花冒充肉鬆一吃就會識破!不知道大叔為什麼造謠但是我們不答應!鐵軍不答應!
  • 愛心大米
    雖說是個民營企業,黨建活動玩的那叫一個溜,每周一的升國旗、尋訪入黨介紹人重溫初心,那年三月五號學雷鋒,說是為中南社區的老年餐廳包餛飩,愣是把我們幾個忽悠了去,捐了幾十塊錢、忙活一上午,餛飩沒吃上幾個,我還傻不拉嘰地被感動地當場賦詩一首《今天,我們擁有同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