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警告稱: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總重5克

2021-02-20 康潤潔環保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12日報導稱,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受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委託,對全球人均塑料攝入量進行了綜合評估。

研究警告稱,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總重量為5克。這些塑料微粒主要來自人造衣服纖維、牙膏中的微珠,或者更大的塑料碎片。

當這些塑料碎片被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隨即進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並最終成為人類食物鏈的一部分。

紐卡斯爾大學研究員卡拉·塞納蒂拉賈表示,許多日常食品和飲料中都會出現塑料微粒的「身影」,比如水、啤酒、貝類海鮮和鹽,其中最大的塑料攝取來源是飲用水。

研究顯示,普通人每周僅飲用瓶裝水或自來水就可攝入多達1769顆塑料微粒。且存在區域差異,美國和印度自來水中的塑料含量是歐洲的兩倍。

 

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3億噸塑料,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全球每人每周塑料微粒攝入量:水,1769顆;貝類海鮮,182顆;啤酒,10顆;鹽,11顆。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NOC)教授理察·蘭皮特表示,如果不了解塑料危害的健康風險,就很難評估其攝入量的重要性。「塑料危害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他說,其潛在危害和影響需經過進一步研究。

「我們無法移除塑料,」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卡薇塔·普拉卡什-馬尼說,「因此,我們需要從源頭上解決塑料汙染問題,首先要阻止它進入大自然」,她告訴CNN稱,並強調要優先考慮減少塑料生產,倡導使用健康環保的替代品。

本篇文章  編輯自:環球網--塑料微粒汙染嚇人!全球人均每周「吃掉」一張信用卡

若涉及到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塑料微粒汙染嚇人!全球人均每周「吃掉」一張信用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日援引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一項新研究警告稱,全球人均每周攝入5克塑料,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
  • 全球調查:名牌瓶裝水究竟含多少塑料微粒?
    由非盈利新聞機構Orb Media牽頭的檢測發現,每升瓶裝水中平均含有10顆塑料微粒,每顆都比頭髮絲粗對全世界11種名牌暢銷瓶裝水所做的檢測發現,幾乎所有品牌瓶裝水都含有塑料微粒。 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檢測:購自世界9個不同國家的250瓶瓶裝水經過檢測。目前尚沒有證據證明塑料微粒對人體健康有害,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對瓶裝飲用水中塑料微粒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展開評估。世界衛生組織將評估最新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針對「塑料微粒」存在的範圍以及影響。所謂「塑料微粒」指的是微細到可以被人體吸收的塑料。
  • 一年恐吞萬顆塑膠微粒....,內臟積最多!
    每年有大量塑料垃圾流入大海,許多都遺留海洋生物體內。國外學者研究,平均一份淡菜內含有90顆塑料微粒,6顆生蠔也含有約50顆,換句話說,如果一星期吃2份淡菜,一年就吃進超過1萬顆的塑料微粒。國際社會近年逐漸重視塑料微粒對海洋的危害,各國也陸續修法禁用塑料微粒。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比利時根特大學和英國艾斯特大學先後對海洋生物進行研究,結果在人類所食用的大多數海產腸道內,都發現有許多塑料微粒。根特大學研究團隊指出,只要一周吃2次淡菜,一年就會吃下1萬1000顆的塑料微粒。
  • 我們每年會攝入超7萬個微塑料顆粒!
    一項新研究稱,我們每人平均每年要攝入超過74000個微塑料顆粒,而這些微粒對健康的影響尚不清楚。
  • 重磅實驗首證實:人體系統已被塑料汙染,恐對健康有巨大威脅!
    根據檢測結果,科學家們推測全球可能有超過50%的人體內存在不同成分和含量的塑料微粒,他們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實驗才能論證這一猜想。外媒報導稱,根據之前的實驗,人們已經證實魚類體內確實存在塑料微粒,也曾在世界各地的飲用水、大洋中和飛禽走獸中發現塑料微粒,如果推斷合理,那麼人類將是由於攝入飲用水或食用魚類或雞鴨等動物而攝入了塑料微粒。
  • 1周吃2次海鮮等於一年吃進超過1萬顆塑膠微粒!
    國外學者研究,平均一份淡菜內含有90顆塑膠微粒,6顆生蠔也含有約50顆,換句話說,如果一星期吃2份淡菜,一年就吃進超過1萬顆的塑膠微粒。國際社會近年逐漸重視塑膠微粒對海洋的危害,各國也陸續修法禁用塑膠微粒。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比利時根特大學和英國艾斯特大學先後對海洋生物進行研究,結果在人類所食用的大多數海產腸道內,都發現有許多塑膠微粒。
  • 再次警告:鹽攝入量超標,危害超級大!
    全球有1/3的人口鹽攝入量超標,中國尤甚!如果中國人每天減少6克鹽的攝入,每年可避免36萬人因心腦血管病死亡,全國高血壓的患者數可減少3000萬人。世界衛生組織WTO早就提出: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的推薦值,不要超過5克。老年朋友們衡量一下自己每日做飯用的鹽是不是少於5克?
  • 為什麼塑膠微粒是一種威脅,為什麼它們如此難處理
  • 微小卻致命——微塑料對全球水環境的影響
    水環境中的微塑料有的來源於直接排放,有的則是由較大的塑料降解形成。據估計,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高達400 - 1200萬噸,很可能在2050年超過魚類總量。與令人擔憂且的狀況相對應的,是人類生產塑料的可怕速度:數據顯示,2015年歐洲塑料產量達4900萬噸,世界塑料產量達3.22億噸。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產國,全球塑料汙染的27%歸因於中國。
  • 美國最新研究示警! 93%瓶裝水遭「塑膠微粒」汙染
    美國非營利組織Orb Media公布最新全球調查結果,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及中國的娃哈哈等知名瓶裝水品牌中,有高達93%的產品含有微小塑膠纖維或微粒,若長期飲用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最新研究對全球11個知名瓶裝水品牌的瓶裝水進行檢驗,發現其中有高達93%的產品含有塑膠微粒,此為情境照。
  • 人類糞便首次檢出9種塑料顆粒,白色汙染終於侵入你的身體?
    每個受試者的糞便都檢測出了塑料的存在,從聚乙烯(塑膠袋的常見成分)到聚丙烯(瓶蓋)到聚氯乙烯(PVC 管中的「PVC」)。事實上,研究人員篩選的十種塑料中有九種已經被檢測到,平均下來每 113 克左右的大便中就會出現 20 個塑料微粒。這項發現引出了許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塑料是如何出現在糞便裡的,它是否有害?
  • 瓶裝水竟含大量塑料微粒,這些牌子你都喝過麼?
    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檢測:對世界9個不同國家的11個牌子的瓶裝水進行了檢測。實驗室化驗結果顯示,這259瓶瓶裝水中有93%含有塑料微粒,平均每立升瓶裝水中有10.4個至少有0.1毫米大小的塑料微粒!
  • 飲用水含塑膠微粒 WHO:健康風險低
    塑膠微粒已進入大氣層,隨著空氣、降雨、降雪散落在地球的天涯海角,全球許多海、河、湖都發現高含量的塑膠微粒,就連瓶裝水也淪陷。據統計,每人平均每周會吃進5公克塑膠微粒,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報告顯示,目前飲用水中的塑膠微粒含量對人體構成的風險低。這是WHO首次就食入塑膠微粒對人健康的風險進行研究。結果指出,人類飲用含有塑膠微粒的水溶液,因為塑膠微粒的含量低,並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因此喝瓶裝水或生飲自來水的民眾不必太擔心。不過報告也強調,這項研究數據很「薄弱」,有必要進行更多研究。
  • 看似可口卻暗藏危機:丹麥創意攝影「塑料食物」
    8幅以塑料微粒為主題的「偽食物攝影」提醒人們落實減塑習慣。當今世界各國紛紛開出減塑政策,臺灣自2020年起針對各類店家發出一次性塑料製品的限用令,期許在2030年達到全面禁用;泰國超商、賣場及美國紐約州也開始停止供應塑膠袋。雖然上對下的減塑政策看似加快馬鞭實施,全球塑料消費量仍以驚人速度持續成長。
  • 塑料微粒:從方便快捷到餐桌上的有害物「新秀」
    倘若消費者優先挑選標榜深層清潔、去角質功能的產品,機率則提高到近6成知名廠牌如嬌生(強生)、愛迪達、無印良品、可伶可俐、3M、Vichy等都遭檢出含有塑膠微粒,這些產品經環保團體證實,是含有塑膠微粒、危害海洋的有害產品。
  • 全球壓克力生產龍頭企業入駐阜陽
    項目入口處的展示中心內,各種精美的壓克力產品琳琅滿目,閃耀著水晶般的光彩。   說起壓克力,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壓克力具有媲美水晶的透明度和極其優秀的韌性、室外耐用性等優點,遠勝於傳統的玻璃和塑料製品,被譽為「塑料皇后」。    在上海世博園,英國館無疑是最受追捧的熱門館之一。遠遠望去,被稱為「種子聖殿」的英國館就像一顆巨大的蒲公英種子,通體毛茸茸的。
  • 93%的瓶裝水樣品受到塑料微粒汙染!情況可能比你想的還要糟
    微塑料是一個新話題,我們和同行一樣,密切關注著科學界的最新進展。目前,缺乏有關微塑料的法規框架和科學共識,其檢測方法和健康風險也尚不明確,而微塑料在任何裝瓶環境下都會存在。針對這一研究,達能無法做出準確回應,因為不了解該檢測方法的細節,也沒看到空白對照(本底值)的信息。總的來說,微塑料的相關研究數據比較少,而結論千差萬別。
  • 營養研究:每天吃奶酪 能有效減少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點上方藍字「 魁北克蒙特婁...」關注我們回復前面的「數字」查看更多信1- 移民留學  2- 籤證入籍  3- 天天打折  0- 聯繫我們   5- 安家置業  6- 出租求租  歐洲營養學雜誌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研究發現,每天食用約 40 克的奶酪,可以減少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