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研究示警! 93%瓶裝水遭「塑膠微粒」汙染

2021-02-23 世界未解之謎

美國非營利組織Orb Media公布最新全球調查結果,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及中國的娃哈哈等知名瓶裝水品牌中,有高達93%的產品含有微小塑膠纖維或微粒,若長期飲用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最新研究對全球11個知名瓶裝水品牌的瓶裝水進行檢驗,發現其中有高達93%的產品含有塑膠微粒,此為情境照。

Orb Media的最新研究由紐約州立大學地質與環境科學系主任梅森(Sherri Mason)博士領軍,並監督相關檢測進行。研究團隊對全球市佔率名列前茅的11個知名品牌進行抽檢,廣泛採驗來自美洲、歐洲、亞洲及非洲等地的250瓶瓶裝水,發現高達93%的產品內含塑膠微粒,包括聚丙烯、尼龍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成分。

微塑膠經由何種管道進入自來水還無法確認,也還沒有足夠的臨床實驗證明微塑膠對人體有實際損害,但由於微塑膠恐攜帶有毒物質進入人體,專家呼籲全球應著手大規模相關研究,釐清微塑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定義,塑膠微粒係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其中又可分為原本就製成很小的初級塑膠微粒,和從較大的塑膠分解而來的次級微粒。由於放大來看,這些微粒其實呈長條狀,因此又被稱為「塑膠纖維」。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相關焦點

  • 飲用水含塑膠微粒 WHO:健康風險低
    儘管大家聞塑色變,但吃進塑膠到底對人體有害否?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報告顯示,目前飲用水中的塑膠微粒含量對人體構成的風險低。這是WHO首次就食入塑膠微粒對人健康的風險進行研究。結果指出,人類飲用含有塑膠微粒的水溶液,因為塑膠微粒的含量低,並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因此喝瓶裝水或生飲自來水的民眾不必太擔心。不過報告也強調,這項研究數據很「薄弱」,有必要進行更多研究。
  • 塑料微粒汙染嚇人!全球人均每周「吃掉」一張信用卡
    報導援引研究報告稱,這些塑料微粒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來自人造衣服纖維、牙膏中的微珠,或者更大的塑料碎片。當這些含塑料微粒的物體被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隨即進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並最終成為人類食物鏈的一部分。
  • 為什麼塑膠微粒是一種威脅,為什麼它們如此難處理
    但正因為它如此耐用,塑料產品的壽命往往比它的使用時間長得多,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如吸管、瓶子和袋子。一個塑膠袋的平均使用時間為20分鐘,而在環境中分解需要1000年。這些大塑料的殘留對環境有很大的危害,它們會纏住動物,破壞它們的呼吸系統,阻塞消化道,導致動物餓死。最近的研究表明,微塑料造成的汙染威脅比之前認為的要大得多。像塑膠袋和水瓶一樣,塑膠微粒也是一種一次性塑料。
  • 全球調查:名牌瓶裝水究竟含多少塑料微粒?
    由非盈利新聞機構Orb Media牽頭的檢測發現,每升瓶裝水中平均含有10顆塑料微粒,每顆都比頭髮絲粗對全世界11種名牌暢銷瓶裝水所做的檢測發現,幾乎所有品牌瓶裝水都含有塑料微粒。目前尚沒有證據證明塑料微粒對人體健康有害,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對瓶裝飲用水中塑料微粒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展開評估。世界衛生組織將評估最新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針對「塑料微粒」存在的範圍以及影響。所謂「塑料微粒」指的是微細到可以被人體吸收的塑料。由非盈利新聞機構Orb Media牽頭的檢測發現,每升瓶裝水中平均含有10顆塑料微粒,每顆都比頭髮絲粗。
  • 研究警告稱: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總重5克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12日報導稱,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受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委託,對全球人均塑料攝入量進行了綜合評估。
  • 1周吃2次海鮮等於一年吃進超過1萬顆塑膠微粒!
    點擊文章上方「溫哥華中文網」藍色字體後關注訂閱,即可收到相關最新資訊【環球中文網 www.cbeiji.com訊】據ETtoday:每年有大量塑膠垃圾流入大海,許多都遺留海洋生物體內。國外學者研究,平均一份淡菜內含有90顆塑膠微粒,6顆生蠔也含有約50顆,換句話說,如果一星期吃2份淡菜,一年就吃進超過1萬顆的塑膠微粒。國際社會近年逐漸重視塑膠微粒對海洋的危害,各國也陸續修法禁用塑膠微粒。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比利時根特大學和英國艾斯特大學先後對海洋生物進行研究,結果在人類所食用的大多數海產腸道內,都發現有許多塑膠微粒。
  • 塑料微粒:從方便快捷到餐桌上的有害物「新秀」
    倘若消費者優先挑選標榜深層清潔、去角質功能的產品,機率則提高到近6成知名廠牌如嬌生(強生)、愛迪達、無印良品、可伶可俐、3M、Vichy等都遭檢出含有塑膠微粒,這些產品經環保團體證實,是含有塑膠微粒、危害海洋的有害產品。
  • 瓶裝水或遭「塑化劑汙染」
    秋季炎熱,正是各種瓶裝水大量熱銷之時,然而最近一項科學檢測報告顯示,世界20多個國家的瓶裝水中含有不同濃度的塑化劑,有約13%的瓶裝水中塑化劑超過世界衛生組織
  • 【有「毒」微粒】避免危害生態 英零售商自發抵制塑膠微粒成分
    Co-op、Lush和Neal’s Yard則表示他們從不在擦洗用品、洗浴凝膠和牙膏等洗護產品中添加塑膠微粒。多個品牌的一致措施顯示,化妝品行業很有可能全面去除「有毒」塑膠微粒。這一情況也給首相德蕾莎·梅伊(Theresa May)施加了壓力。據悉,政府官員們將與專業院校及環保組織展開討論,決定如何實施關於塑膠微粒的法律禁令。
  • 讓我們向護膚品中的「塑膠微粒」說再見 | HealthPost
    「塑膠微粒」在英文中被稱之為Plastic Microbeads,它們常被加入各種產品中起打磨、摩擦的作用。
  • 瓶裝水竟含大量塑料微粒,這些牌子你都喝過麼?
    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檢測:對世界9個不同國家的11個牌子的瓶裝水進行了檢測。EvianNestle Pure LifeSan Pellegrino著名國家級品牌Aqua(印尼)Bisleri(印度)Epura(墨西哥)Gerolsteiner(德國)Minalba(巴西)娃哈哈(中國)為了徹底消除被檢測瓶裝水受到汙染的可能性
  • 微型塑膠汙染:大西洋上的塑膠廢料總重「或達2100萬噸」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裝置,在海水中篩出他們能找到的最小塑膠碎片。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領導此次研究的卡茨亞·帕波爾茨亞娃博士(Katsia Pabortsava)表示,通過測量海洋最表層5%範圍深度內的極小型塑膠碎片,她和同事們估算,「整個大西洋的塑膠量」比此次估計的數字要「大得多」。「之前,我們沒有能夠平衡計算我們在海裡找到的塑膠量與我們認為自己投入海中的量,」她說。「那是因為我們當時並沒有測量那些最小型的粒子。」
  • 一年恐吞萬顆塑膠微粒....,內臟積最多!
    國外學者研究,平均一份淡菜內含有90顆塑料微粒,6顆生蠔也含有約50顆,換句話說,如果一星期吃2份淡菜,一年就吃進超過1萬顆的塑料微粒。國際社會近年逐漸重視塑料微粒對海洋的危害,各國也陸續修法禁用塑料微粒。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比利時根特大學和英國艾斯特大學先後對海洋生物進行研究,結果在人類所食用的大多數海產腸道內,都發現有許多塑料微粒。
  • 全球新冠死亡病例研究:15%與空氣汙染有關
    先前的研究已經顯示,廢氣排放和工廠造成的空氣汙染,是如何使每個地球上的男男女女與兒童的預期壽命減少兩年。德國和賽普勒斯的專家如今表示,他們已經估算出新冠病毒(COVID-19)死亡病例中,有一定比例得歸咎於空氣汙染加劇帶來的影響。
  • 【聚焦環境】水質汙染不容小覷
  • 海洋塑膠汙染問題或會導致食用海產品有害健康
    負責研究的詹森指出,海洋膠汙染的情況令人擔憂。他指出,青口等海產每日約需20公升海水飼養,因此一些直徑小於1毫米的膠粒,會隨海水進入並停留於牠們體內,最終經由人體吸收。他預計於本世紀完結前,常吃海鮮的人每年可能共吃下78萬粒微膠,並吸收其中4000粒。他表示,目前研究方向是找出膠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包括會否造成發炎及中毒等。
  • Nature Made保健品遭細菌汙染 美國消費者卻不當回事
    美國知名維他命品牌Nature Made的成人綜合維生素軟糖等幾款產品,由於恐遭沙門氏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被FDA下令回收,
  • 研究:愛吃海鮮者一年恐吞1.1萬膠粒
    海洋汙染愈趨嚴重,研究指甲殼類動物較易攝取塑膠,人類食用後會間接吞下膠粒。聽上去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海洋汙染令不少海產吞下微塑膠,當人類吃下這些受汙染海產後,同樣會吞下微膠粒。比利時及英國的最新研究發現,愛吃海鮮的人一年內間接吞下的微膠粒有1.1萬顆,即差不多是每周吃兩份青口所吞下的微膠粒數量,專家更推斷,情況只會愈來愈壞。比利時根特大學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先後展開研究,了解人類進食的海洋生物受汙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