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蘇州人在黃梅季節會做一件適合這個節令的事情,那就是制醬。
制醬所用的原料是麵粉、黃豆或蠶豆。麵粉不必是精白粉,麩皮含量多一點更好。黃豆做的醬鮮,蠶豆做的醬則比較甜,所以蘇州人制醬既放蠶豆又放黃豆。這樣製成的醬就叫雙缸醬,它的味道鮮中帶甜,最符合蘇州人的口味。
製作雙缸醬,首先要將黃豆或蠶豆浸泡,再將麵粉和熟豆和成膏狀,蒸煮。冷卻後,切成麻將牌大小的方塊,放入竹匾攤開,在不通風的情況下進行黴化。之所以要在黃梅天制醬,就是因為這個時節黴化的效果最好。
等到黴菌長足,再拿到太陽底下暴曬,曬成黃綠色、堅硬如石子的醬黃子。醬黃子曬好以後,就可以落缸合醬了。
按照以一斤醬黃子三兩鹽的比例,把醬黃子放入鹽水中,待它吸足鹽水變軟,挑選一個大好的晴天,將醬黃塊捏碎,攪拌成糊狀之後,再次放到太陽底下去暴曬。
曬醬的時候太陽越辣越好。醬缸裡漸漸地會飄出一陣陣的香氣來。曬了十幾天太陽以後,醬的顏色轉深,就可以食用了。
這種靠太陽光制出的醬,天然醬汁的胺基酸含量為2.8%,糖含量為4.3%。而用放在室內、不見陽光的工藝生產的醬,胺基酸含量僅有0.4%,糖含量只有2.4%。所以,食品通過天然的加工,能獲取更為豐富的養分。
做好了既鮮又甜的雙缸醬,裡面放入小蝦、肉丁、豆腐乾丁、花生米、筍丁等,就製成了一盤什錦八寶醬。
夏天食欲不振的時候比較多,但只要有這麼一碗什錦八寶醬,胃口馬上會好起來。可以在吃飯喝粥的時候吃,吃冷拌麵、風扇冷麵的時候吃,夾在刀切饅頭裡面吃。什錦八寶醬是老蘇州夏日餐桌上的名副其實的百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