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18首屆膠囊內鏡全球高峰論壇在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拉開帷幕,與會期間,金山科技集團董事長王金山宣布首個全球膠囊內鏡聯盟成立。據悉,此次高峰論壇,有來自全球業界專家學者以及重慶金山科技集團合作夥伴300餘人參與。
告別傳統插管胃鏡 膠囊內鏡的前世今生
「膠囊內鏡誕生於2000年初,至今已有16年的歷史,而就在這十多年裡,膠囊內鏡已廣泛應用於全球各國的醫院,為人類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帶來了福音。」王金山說道。
據了解,重慶是中國膠囊內鏡的發源地,金山科技則是中國第一家研發出膠囊內鏡的公司。該公司更是在2010年研製出全球第一個磁控膠囊內鏡,可以控制膠囊在體內的姿態。
王金山介紹到,目前,中國已發展成全球膠囊內鏡研究機構最多、品類最齊全、臨床使用量最大的國家;其中,膠囊內鏡每年的使用量已近200萬人次,超過5000家公立、私立醫院在使用;除了醫院消化科使用膠囊內鏡外,各大體檢中心也廣泛使用膠囊內鏡做正常健康人群的體檢及胃腸早癌的篩查。
一粒小藥丸卻裝下一個「機器人醫生」
一說起胃鏡檢查,通常伴隨的詞語便是:難受、噁心、遭罪……這也是大多數做過胃鏡的人不願意再做的原因,更使得沒有做過的人對其敬而遠之。相較於傳統的插管式胃鏡檢查,現在患者只需要服用一粒「小藥丸」,便可進行無痛胃鏡檢查。
近年來,隨著全球範圍內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興起,膠囊的臨床應用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冗餘圖片篩除、自動圖像增強、自動位置識別、自動病灶標註等功能得以實現,極大地減輕了醫生的工作難度和強度。
金山科技率先成功研發出全球第四代膠囊內鏡產品,意味著全球首臺真正意義膠囊機器人產品問世。據介紹,該產品整合了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通過自動識別、自動導航,實現了從檢查到診斷的全自動控制,成為膠囊內鏡檢查的又一個裡程碑。
「在未來,隨著工程技術和智能技術的應用和不斷發展,膠囊內鏡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王金山講到,活檢膠囊、超聲膠囊、藍光膠囊等現已相繼進入應用研發階段;而藥物釋放膠囊、做手術的機器人膠囊、測酸鹼度的pH膠囊、測腸生態的菌落檢測膠囊等新型膠囊內鏡產品也將逐步進入臨床。
世界級平臺 首個全球膠囊內鏡聯盟組織成立
現在市場上能見到的所有「膠囊胃鏡」、「膠囊小腸鏡」、「膠囊結腸鏡」都是基於金山科技的膠囊內鏡技術。如今這一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到全消化領域,打造出一套「全消化道智能解決方案」,從食道、胃部、小腸到結腸提供專門針對各部位的專業產品,為消化道健康提供「金管家」式的全面保護。
為了在全球範圍內搭建一個國際化膠囊內鏡交流和合作平臺,藉此次高峰論壇的契機,首個膠囊內鏡聯盟也正式成立了。據了解,他們將聯合世界各國的膠囊內鏡研發、生產、應用機構,成立全球膠囊內鏡聯盟,以此深化各聯盟成員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該領域繼續廣泛的開展合作,共同推動膠囊內鏡產業的發展和應用成果推廣。聯盟成立後,即將開展膠囊內鏡病例結構化研究,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實現病例的結構化和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