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內鏡」全稱為「智能膠囊消化道內鏡系統」,患者在接受檢查時,只需要用水服下一顆智能膠囊,它就會通過胃腸肌肉的蠕動,按照胃--十二指腸 --空腸與迴腸--結腸的路線運行,做個全程的「消化道攝影師」,然後以數位訊號傳輸圖像到病人隨身攜帶的記錄裝置上,醫生再根據膠囊所拍攝的圖像作出及時診斷。
整個檢查過程大概需要8至13小時,期間病人可離開醫院正常工作、生活,時間到了以後,病人只需送回數據記錄儀,醫生根據記錄儀內的近8萬張照片,查看食管、胃、小腸、大腸的病變情況並作出及時診斷。任務結束後,膠囊會隨著糞便自行排出體外。
膠囊內鏡有針對小腸和結腸的不同型號。其中小腸膠囊內鏡的適應症包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疑似克羅恩病,了解克羅恩病的累及範圍及評估療效;疑似小腸腫瘤;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觀察手術吻合口情況;監控小腸息肉病症候群的發展及小腸疾病的治療效果以及查體等。結腸膠囊內鏡對於一般風險的患者、不願或無法進行結腸鏡檢查的患者都適用。
膠囊內鏡屬於無創、非侵入式的檢查手段,不會給患者帶來疼痛或不適。
膠囊內鏡一般會在體內停留8到13個小時,極少有患者出現膠囊內鏡滯留,在使用前醫生也會評估患者是否存在腸梗阻等不適於膠囊內鏡的情況。
膠囊在腸道內通過的時候,如何能保證做到全面的檢查?
腸道的路徑非常狹窄和曲折,膠囊內鏡在經過的時候會以高頻拍下照片,小腸膠囊內鏡的頻次約為每秒2幀,結腸膠囊內鏡最快可以達到每秒35幀。這些照片可以完整、連續地為醫生呈現腸道內部情況。
膠囊內鏡是一種非常先進的小腸檢查儀器,它的出現克服了既往小腸檢查的盲區,費用約6000元(醫保患者住院檢查自負費用大約4400元)。膠囊內鏡檢查對腸道清潔度要求高,檢查前需要流質飲食1天(牛奶、稀飯、無渣肉湯等),檢查前一晚需要服用瀉藥(聚乙二醇電解質散:一般2包左右),只至解清水樣便為止。
圖片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原創,若需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