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6月11日(周六)19:30-21:00
地點:扉藝廊,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5號億達大廈G層
參與攝影師:費利斯·比託、馮伯恆、黃亦民、安哥、許培武、劉遠、張偉清、蕭欣翔、丘、周中工
活動免費參與
「1860-2016:影像中的廣州城」放映會將於本周六晚7點30在扉藝廊舉行,本次由策展人許培武組織的放映活動作為「美麗時代」攝影展的閉幕活動,收集了費利斯·比託、馮伯恆、黃亦民、安哥、許培武、劉遠、張偉清、蕭欣翔、丘、周中工十位攝影師拍攝的自晚清民國至新中國各個時期150餘年來的廣州城市影像。
今天扉將以「1860年的廣州城:費利斯·比託攝影的晚清中國」、「1930-2000:70年來的廣州城市紀實」、「新世紀的廣州城市」三篇推文為大家介紹本次放映會的十位攝影師。
費利斯·比託拍攝的晚清中國
費利斯·比託(Felice Beato,1820-1907),義大利籍英國攝影師。他被公認為是全球戰地攝影先鋒之一,影響深遠。十九世紀下半葉,比託因先後拍攝克裡米亞戰爭、印度叛亂、第二次鴉片戰爭而備受矚目。1860年,他來到中國,足跡遍及廣東、大連、天津、塘沽和北京,並拍攝了中國最早一批以戰爭為題材的影像長卷。
費利斯·比託 1860 廣州五仙觀
1860年7月底,英法聯軍從北塘登陸並很快佔領了北塘炮臺。幾天後,聯軍向南面的大沽炮臺進攻,塘沽很快淪陷。1860年8月21日,經過幾小時的激烈戰鬥後,聯軍佔領了大沽炮臺,此後又朝著最終目標北京繼續前行,迅速佔領了通州。比託一路隨軍,沿途拍攝了包括北塘炮臺、通州寶塔等照片。
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聯軍正式入京,幾日後火燒夏宮。現存比託影集中有幾張夏宮的照片,很可能拍攝於火燒行動之前,具體時間約莫在10月15至18日期間。1860年10月24日,《中英北京條約》籤訂,比託深知自己必須要拍下這個關鍵的時刻,但是當時的光線條件不好,拍攝以失敗告終。這次失敗讓比託十分沮喪,不僅因為協約籤署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性時刻,而且這還可能是拍攝鹹豐帝之異母弟恭親王奕訢的唯一機會。幸運的是,恭親王最後答應了幾天之後專門坐下來讓比託拍照:爾金勳爵與恭親王在11月2日進行了一次正式會晤,比託在雙方結束對談前完成照片拍攝。作為第二鴉片戰爭期間最重要的拍攝者,費利斯·比託1860年拍攝的中國影像作品是中國和世界早期攝影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全球各大博物館及機構的廣泛收藏。
費利斯·比託 1860 遠眺五層樓
費利斯·比託 1860 廣州懷聖寺
本次幻燈片放映會將展示的20餘幅比託攝影作品全部為英國伯明罕中央圖書館館藏,是目前所見最早期的廣州城市影像記錄之一,收錄了包括光孝寺、五仙觀、五層樓、六榕花塔、孔廟、懷聖寺等廣州城市景觀,還包括駐紮在廣州城的英法聯軍等歷史場景。
費利斯·比託 1860 光孝寺大雄寶殿前眺望六榕花塔
費利斯·比託 1860 在廣州駐紮的英國軍隊
*以上攝影師圖片承蒙英國伯明罕中央圖書館授權使用*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