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在英國舉國鬧脫歐的時候,倫敦警察廳表示他們要打造一個全球性的商業品牌...
為了把警察局的牌子打響做大,他們還特意請來了泰特美術館等專業搞設計的專家來定製紀念商品...
堂堂一個英國警察局,還能不能好好辦案了?
不過警察叔叔表示...他們也是沒辦法,因為政府撥款不夠,警察局甚至面臨資金問題而無法即時對新人進行培訓,從而無法保障城市治安。
據統計,目前倫敦警察局的警官人數已經降到了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所以大都會警察局希望用品牌帶來的商業效益帶動警局發展,這也可以使更多的年輕人進入警局工作。
圖:the ladies finger
現在,倫敦警察局已經設計生產了袖口、證件套、水杯、毛絨玩具等帶有其標誌的商業周邊。
圖:旗幟晚報
但負責人表示這還不夠,他們會在以後生產帽子、衛衣甚至寵物衣服等周邊,從而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圖:旗幟晚報
這麼做也是為了和美國的紐約警察署(New York Police, NYPD)看齊,他們就已經具有帽子、馬克杯、拖鞋、浴巾等實用性物品,就連「超殺女」和「BJ」都會穿,從而變相給警局帶來了資金和品牌效益。
除了紐約警察署,倫敦警察局也是從倫敦地鐵的周邊開發上看到了甜頭。倫敦交通公司旗下的交通博物館坐落在考文特花園旁,而開放博物館和銷售地鐵周邊帶來的經濟效益大概值數百萬英鎊,如果倫敦警察局能提高自身的品牌影響力,那就不愁政府撥款少了。
圖:Londonist
現在,設計公司已經拿到了倫敦警察局標誌、配色及巡邏警官圖案等元素的許可,這些元素會被用來設計產品,不過倫敦警察局也表示,他們不會製造和警官制服相仿的產品,以防造成不良後果。
圖:旗幟晚報
蘇格蘭場不在蘇格蘭
說了這麼久的倫敦警察局,其實它還有個別稱——大都會警察局(Metropolitan Police Service,MPS),倫敦人一般叫它Met。
大都會警察局會負責整個大倫敦區域的治安,但倫敦金融城區域卻不在他們的管轄範圍裡,而是單獨由金融城警局管理。
而除了「大都會警察局」這個名字外,倫敦警察局還有個名字為大家所熟知,那就是經常被福爾摩斯黑的「蘇格蘭場」。為了紀念福爾摩斯,蘇格蘭場還將它們自己的資料庫稱為Home Office Large Major Enquiry System,這樣就能縮寫成Holmes。
以蘇格蘭場為名的偵探懸疑影視作品數不勝數 圖:IMDb
而一個英格蘭警察局卻被稱為蘇格蘭場,是因為MPS的總部原地址位於倫敦白廳廣場四號,它們的後門就在一條叫「蘇格蘭場」的大街上。
警察局的警官總從後門進進出出,漸漸地「蘇格蘭場」就成了倫敦警察局的代稱。
1890年的時候,因為白廳的舊址已經容納不了那麼多警察,「蘇格蘭場」便遷址到維多利亞路堤上的一棟新樓,並採用「大蘇格蘭場」這個名字。
隨著警力的擴充,蘇格蘭場在大樓附近又陸續建了兩棟辦公樓,直到1967年,國會議員將這三棟樓統一遷到維多利亞百老匯十號的一幢現代化大樓裡。
到了2016年,議員又將蘇格蘭場搬到了泰晤士河畔的柯蒂斯·格林大樓。新樓啟用當天,女王也來剪彩——
圖:Royal BAM Group
現在你就能在樓下看見「新蘇格蘭場」的牌子,而這棟大樓現在其實屬於印度的一位億萬富翁。
據說蘇格蘭場在其中一次遷址建樓的時候,曾從地裡挖出一條女屍的殘肢,那件案子至今也沒被偵破...
蘇格蘭場辦案真比不上福爾摩斯?
別看蘇格蘭場天天就知道搬家賣周邊,人家也是會好好辦案的~
1874年的時候,蘇格蘭場就成立了一個Black Museum,裡面收藏了很多囚犯的犯罪證物,用來幫助警察研究罪犯。也許《黑鏡》第四季中的《黑色博物館》還是從這裡獲得的靈感呢~
最初,這間「博物館」並不對外開放,裡面的物品也需要在犯人出獄後歸還給犯人,但後來有項法案規定警方有權銷毀或用於教學而保留這些物品,這個犯罪博物館才正式開始形成規模。
博物館其中的一件展品 圖:Telegraph
1951年的時候,英國電臺的一位製作人還開發了一檔名叫「黑色博物館」的節目,每周會從博物館裡選一件犯罪物品,並圍繞這個物品編出犯罪懸疑故事。
後來美國廣播公司將這些故事重新改編,並命名為《白廳1212》(1212曾是白廳的報警電話),這些節目在當年都大獲好評。
不過黑色博物館裡的展品一直不對外開放,想要進去看展的官員還需要提前預約。除了皇室成員和政府高官外,著名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也可以進去。
柯南·道爾 圖:uux.cn
直到2015年的時候,倫敦市促進旅遊業發展,暫時在倫敦博物館裡公布了部分黑色博物館裡的展品,那次展覽大概持續了半年,後來,黑色博物館又重新對公眾關閉了。
博物館裡都有啥?
據說黑色博物館裡共有兩萬多件展品,每件物品背後都有它獨特的故事,在這裡圈哥就來挑幾件說一說:
藏屍箱,1927
罪犯在殺死了一名36歲的妓女後,將其肢解放入這個箱子,還將行李箱丟在車站的行李寄存處,後來因為箱子不停地泛出惡臭才被警察發現。不知道阿婆克裡斯蒂在寫《大偵探波羅》時是不是從這裡獲得了靈感。
連環殺手的翻模,1891
被認為是開膛手傑克的眾多嫌疑人中的一位。1891年的時候他在英國殺死了當時的妻子和4個孩子,逃到澳洲後有殺死了第二任妻子。由於和開膛手傑克的作案手法相似,他被很多人認為是未解之謎背後的真兇。
投毒醫生的藥包,1892
1892年,這名借用自己身份而對多名失足婦女實施謀殺的醫生被捕,他會在給女性做墮胎手術時將其用士的寧毒死,這種物質經常被用來做毒鼠強。
製造自殺假象的椅子,1933
一名建築工人由於付不起債務而偽造自殺假象,將自己射殺的無辜死者幫在椅子上防火燒掉,並故意在旁邊留下了遺書,不過在被捕歸案的那天晚上,他就用提前藏在兜裡的鹽酸自殺了...
博物館裡有意思的展品其實還有很多,不知道未來這件博物館能否再重新對外開放,沒準能再填一份收入呢~
(英倫圈綜編,編輯:三味線,參考:維基百科,Buzzfeed等,圖片除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