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天天邵陽"訂閱下期
劉瑞民、彭福雲夫婦每天堅持勞動
劉瑞民彭福雲居住在鄉下簡陋的房子裡
「好家風的傳承,需要言傳身教,身教重於言傳。」劉瑞民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班主任,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家長怎麼做,他們就會怎麼學。家長要有過得硬的德才,才能教育好子女。」他不僅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用自己的身教言傳,影響自己的子孫後代。劉老師曾擔任廻龍寺學校的總務主任,經他的手的財物不少,但他分文不取,每個月主動盤底清帳,所有的帳目清清楚楚,受到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他的母親原來住在廣東大哥家裡,後來因大哥年事已高,無法照料母親,劉瑞民便將96歲高齡的母親接回老家,每天按時給母親按摩、洗澡、換衣服,給了老人無微不至的照顧。他的小女兒劉頌平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對哥哥劉鵬飛說:「爸爸媽媽以後老了,我們也要像爸爸媽媽照顧奶奶一樣照顧他們。」劉頌平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湖南醫科大學,後來考上了復旦大學攻讀博士,多次在國際會議上作學術交流。孫子劉鑫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外孫女胡磾7歲起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廻龍寺學校。二老敬業、勤奮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他們。從小學到高中,他們都認真學習,成績一直在學校遙遙領先。如今孫子在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後,外孫女在復旦大學攻讀眼科博士。劉瑞民老師對當下一些家長熱衷於擇校、擇師的做法不認同,他認為,教育要因人而異,與其費心思去選學校、選老師,不如根據孩子的特長選擇適合孩子成長的路。劉瑞民的外甥蔣樹農到廻龍寺學校插班讀書,當時因為他成績不好,有老師建議劉瑞民讓蔣樹農降級,選擇一個好老師的班級。劉瑞民沒有同意,他認為降級會給孩子造成陰影,擇師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在他的教育下,蔣樹農當年的學習成績名列全校同年級第三名。蔣樹農中南大學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現在很多的家長望子成龍,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我覺得不能望子成龍心切,望子有用最好。只要孩子是國家需要的人、社會需要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行。」劉瑞民說,家長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做到「三少三多」:少幹預、多放手,少說教、多觀察,少給壓力、多給鼓勵,儘量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他的女兒一次作文比賽沒發揮好,考砸了,老師批評了她。她在日記裡寫道:「這次作文比賽考砸了,老師批評,同學鄙視,各種不如意都來了。幸虧爸爸沒有批評我,還是像平常一樣愛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是我一輩子的福氣。」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
查看:保鏢要價50萬,究竟保護什麼人?
查看:一小區保安,那晚邂逅美女業主後.